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领导讲话 > 会议发言 > 正文

在全县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8

在全县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工作会议是县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部长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城郊社区与街道社区共驻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民政局等四个单位就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作了很好的发言,街道党工委与县社保局等三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书》,这些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开展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社区是城区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失业、待业人员的增加,大量退休党员、下岗党员、失业党员、流动党员进入社区,城市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已成为维护城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社区服务、社区管理任务艰巨,社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加强社区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把社区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优化配置和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中共平凉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县委也下发了相应的文件。10月,市委召开了全市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要求建立健全共驻共建机制。建立以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抓好社区党建等共建事宜,真正形成“大党建”工作格局。搞好社区党的建设,实质就是打牢党在城市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社区党的建设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殊性,只有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得到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社区党组织才更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共同任务、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去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我县社区党建工作按照“组织抓设置,班子抓能力,管理抓民主,服务抓提高,机制抓保障”的思路,以创建党建综合示范社区为统揽,积极推进组织设置、选任方式、投入机制、民主形式、活动载体等五个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活动场地、人员配备、待遇经费等关键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一举改变了过去居委会干部无处办公、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待遇低的局面。10月,参加全市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的市、县领导现场观摩了我县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我县抓社区党建工作的做法在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东华街道党工委、文化街社区被市委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纵向比,社区党建工作成绩不小,但横向比、与相邻县市、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一是社区活动场地建设滞后,场地狭小,办公设施简陋,档次比较低,跟不上工作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了社区建设的正常开展;二是社区共驻共建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习惯和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辖区单位的设施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比较低;三是社区居民的管理教育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有效的说服力,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还不强;四是驻区单位大量工作进入社区,还没有建立起政府工作进入社区“准入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规定。五是社区工作 “协调难”、难协调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汇聚党在社区的政治资源,更加广泛动员和组织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属地管理”意识和“责任领导”意识,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牢固树立“驻在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切实负起共驻共建的责任。社区各级党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社区基层政权,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一系列精神和工作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社区工作的新机制,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把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实效。

二、把握重点、创新方法,认真落实共驻共建工作任务

按照市委提出的社区党组织要联系驻区单位,联系社区居民,创建文明社区“双联一创”的要求,县委下发了共驻共建意见,内容涵盖了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各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在县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在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协调议事小组的指导下,把握重点、创新方法、拓展内容,确保在共建上取得实效,在社区党建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在党建联创上求实效。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城郊的东峡、西关等农村社区党组织要与城市社区党组织“手拉手”结对共建,互帮互助,建立协调机制,分别签订共建协议,积极构建统筹城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要把创建党建综合示(本文来自那一世范文网,转载请注明!)范社区与创建党建综合示范单位结合起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物质条件上、政治思想上、工作制度上、工作水平上、工作方法上帮助、指导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经济有条件的,要支持社区搞好硬件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环境;人才有优势的,要帮助社区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和居民文体活动,开辟社区教育基地;活动场所便利的,要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开展各种活动提供方便。要建立党员共管机制,加强对党员的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要提出“八小时内服务单位,八小时外奉献社会”的要求,有序组织机关党员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公德宣传、政策宣讲、社区文艺等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落实好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要积极推进以双向服务、双向评议、双向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双重组织生活体制,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员共同开展各种党性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共建水平。

二是在思想联做上求实效。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社区市民学校、联合县委党校,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思想道德、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和道德评议活动;驻区单位党组织要在加强本单位干部职工和家属子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文明市民等教育的同时,配合社区党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户标兵、五好家庭、诚信市民争创活动,共同营造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

三是在服务联办上求实效。要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积极整合资源,搞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建设,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单位与居民积极参与的系列化、网络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网络,广泛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面向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说到这里,特别要强调两个问题,一个是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问题。在社区阵地建设上,东华街道党工委和安口镇党委在这方面要切实负起责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协调联系,积极争取驻区单位的支持配合,加快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县直各单位也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出钱出力,真心帮扶社区解决办公场地狭小、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租用的问题,在住宅小区开发时,要把社区组织活动用房纳入规划,一并考虑。另一个问题是开发社区经济功能,增强服务能力的问题。在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上,社区党组织要破除“等、靠、要”思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努力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社区服务实体,积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能力,为开展共驻共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在设施联管上求实效。要树立“驻在社区、服务社区、同享资源、共建社区”的意识,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内各单位文化设施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参与面广的社区文化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谐融洽人际关系。驻社区单位的服务设施和场所,要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居民开放。要自觉将业务工作融入社区服务,发挥社区各类组织的整体功能,突出服务特色,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实现共同发展。要树立建设大社区文化理念,整合文化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优势和驻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文艺社区、诚信社区、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形成“一居一特”的社区文化。

五是在治安联防上求实效。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内单位党组织要按照“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共创平安社区。要督促主要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维修防盗设施,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堵塞治安防范的漏洞。要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落实治安联防资金保障,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积极推行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树立社区“治安防范靠大家”的思想。要建立联防队伍,构筑治安群防群治网络,认真落实管理制度,确保治安联防收到实效。

六是在卫生联抓上求实效。社区党组织要牵好头,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配合,以社区环境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目标,定期组织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搞好社区内各单位的绿化、亮化工作,积极争创园

在全县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