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局长在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基层文化工作暨体育工作会议,旨在贯彻省、市文化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五年来全县文化体育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任务。在此,我谨代表县文化体育局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奋斗在文化体育工作第一线的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就近五年来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作简要总结,并对2010年工作作个安排。
一、近五年文化体育工作回顾
近五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文化体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按照全县实施“旅游文化活县”战略的要求,以着力打造“文化、风情茶乡、普洱茶都”品牌为目标,切实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了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业务学习扎实有效
文化体育工作点多面广,任务十分繁重,职工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我局积极组织职工强化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近几年来,机关及下属单位坚持每周安排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依照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选择学习重点,学以致用,解决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抓培训、抓学习,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逐渐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同时,在政府信息网站公开完善了服务承诺书、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公开指南、办事流程和政策法规、计划总结、工作动态及政务公开等信息;承办人大议案、政协提案20余件,办结率达100%。
(二)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1.馆(站)阵地活动“窗口”有效发挥。
文化馆、文化站利用现有的文化体育设施,坚持办好馆(站)内板报、墙报、橱窗、图书报刊阅览、棋类活动、标语粘贴、文艺演出等宣传活动。文化馆继续举办舞蹈、少儿钢琴、电子琴、葫芦丝、萨克斯等培训班,举办橱窗展览50余期;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开展业余文艺辅导演出活动,辅导业余演出队60余支,辅导演出节目300余个。
2.群众文化百花齐放。
(1)艺术精品迭出。近五年来,音乐创作作品600余首,其中:茶歌、酒歌200余首,收编民族风情歌曲100余首,歌曲300余首。特别是《马帮情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唱。出版了cd音乐专辑《风情老普洱歌曲选》1碟和出刊《民族礼仪歌曲集》1本。舞蹈作品100余个,所编排的舞蹈《彝山欢歌》、《茶恋》、《古道赶马人》等舞蹈作品均获得大小奖项。文学、论文作品200余篇,均在省、市、县级以上刊物发表。器乐作品100余支,《咪土豪些米么多》、《顺江边》、《哈尼情歌》、《啊腊达世》等作品在市级民族民间才艺大赛中均获得奖项。技艺展示作品剪纸技艺《孔雀开屏》在历届民族民间才艺大赛中获优秀奖。
(2)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一是文化下乡常抓常新。为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局精心组织“文化下乡”文艺演出30余场。二是广场文化和节日活动形式多样,具有特色。自推广广场文化以来,我局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其中广场文化占10%。参与人数达上千余人次,对全县各舞蹈、体育协会进行民族健身操培训,已完成哈尼族、彝族、拉祜族舞的培训,培训活动规模较大、规格质量较高,舞蹈、音乐主题鲜明,富有感召力,回味无穷,社会反响良好。尤其是通过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县城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品位,打造了文化品牌,现已成为群众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全县各乡(镇)文化站分别举办了节日文化活动,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各乡(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县城的各种文化活动交相辉映,既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又传播了先进文化,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专业文化群芳争艳。
(1)2131工程”电影放映工作,圆满完成市级下达我县的放映任务,深受群众喜爱。
(2)图书工作跃上新台阶。图书馆藏书为40870册。在三下乡活动期间,共赠送村文化活动室1000余册图书,向文化站送书余册。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个县级支中心和5个乡(镇)信息网点。镇、同心乡、勐先乡、普义乡、磨黑镇5个乡(镇)完成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成为了农民学政策、学文化、学法律、学科技的“大课堂”,社会反映效果良好。
(3)认真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在我县“文化三下乡”演出期间,多次组织开展了文物法规、文化遗产保护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工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有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全面完成了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实地测量,依法划定,绘制图纸等工作,核定公布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安装了17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永久性文物标志、说明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7
处,新发现21处,其中新发现古建筑5处,古石桥2处,庙宇3处,古墓2处,古遗址3处,碾房2处,纪念碑3处,工业遗产1处。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普查消失文物1处。现已对民族五金厂传统手工银饰品加工工艺进行了申报,争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将我县境内的三段茶马古道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申报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认定,待上报国家文物局。
(4)艺术团队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成立了普洱茶都艺术团茶王演艺团、业余演艺团,创作演出了以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一批优秀节目,并圆满完成县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各种礼仪接待,有效地整合了全县的文化艺术资源。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业余演出队60余支,他们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农”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农村文艺演出队伍。2010年3月,两支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被市级评为“先进文艺演出队”。
4.文化市场管理井然有序。
自以来,我局切实加大了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了违规经营者的嚣张气焰,经营秩序得到了规范,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共举办文化市场各类培训班70余期,培训人员达1300余人,接待上访人员30余人,取缔黑网吧7家,黑电子游戏室9家,没收并集中销毁电子游戏机20台,文化行政处罚罚款金额达15.6万元。对黄、赌、毒及封建迷信、、反动、暴力、凶杀、盗版等音像、图书予以严厉打击,共查获、清缴非法音像制品12434片(盒),非法图书4464册(本)。通过治理,进一步打击了非法经营活动,净化了文化市场,取得了“扫黄打非”阶段性胜利。,我局被省文化厅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两名同志被省文化厅评为“扫黄打非”先进个人。
(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1.全民健身活动再掀高潮。
(1)全县有老年体协、武术、门球、花鸟、体操等13个单项体育协会。下设28个分会(站、组),共有会员1100余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27人,其中:国家一级1人、国家二级24人、国家三级202人。自1990年以来,我县一直保持着“全国体育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2)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体育人口逐年扩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全民健身热潮空前高涨,健身人口逐年扩大。近几年来,我局组织的全民健身运动会50余次,参与人数上千人,基本做到了月月有赛事,天天有活动的要求。每年所开展县级的比赛项目有篮球、门球、气排球、网球、陀螺、民族健身操、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等。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队参加市级的各种项目比赛,均获得了奖项。本着“组织主体多元化、内容形式多样化、参与人员全民化、时间安排常年化”的要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增进了友谊,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截止底,我县全民健身人口达到40%。同时,筹措资金28万元,对我县两块网球场进行了封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我县1块陀螺场进行了封顶。
(3)老年体育蒸蒸日上,健身网络不断健全。各单项老年体育协会在县老年人体育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得到了飞速发展,经常组织开展门球、象棋、气排球等一系列老年比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在茶源广场、运动中心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健身锻炼,活动经常,影响面大,有不少中年男女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之中,健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2.体育竞技水平日益提高。
我县有省级布训网点1个(县直属小学的游泳训练网点),并承担着代表普洱市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夺金任务。市级布训网点2个(镇第二中学的田径训练网点和镇第一小学的体操训练网点)。两所市布网点连续6年均被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考评为一等奖。为国家队、省队输送了王群策、钟焕娣、乔光学、汪秋玲等13名优秀运动员。近几年来,共向省体校输送游泳运动员2名,向省体工队输送游泳运动员2名,向市体育中学输送了50余名优秀运动员。在历年来参加的各项目比赛中,获得国家级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省级金牌12枚,银牌11枚,铜牌10枚;市级金牌19枚,银牌17枚,铜牌18枚,成绩喜人,同时为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整合资源,新建了17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标准篮球架17付,乒乓球桌34付,现已投入使用,群众反映效果好。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五年来的文化体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是做好全县文化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中心工作是做好文化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强化素质,提高群众性、竞技性水平是做好文化体育工作的基本职责;开拓创新是做好文化体育工作的必由之路;以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