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领导讲话 > 会议发言 > 正文

在全县人才代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2

在全县人才代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县委及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我县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县拔尖人才、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市县高技能人才、市县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代表在这里欢聚一堂,共迎佳节。一年来,在座的各位优秀人才与全县人民一道,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战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几位同志对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作了简要介绍,这是全县各类优秀人才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争作贡献、奋发进取的缩影。同时大家也就我县如何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十一五”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听后很受启发,希望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会后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总结,作为今后做好人才工作的参考。

刚刚告别的200年是业绩不凡的一年,县党的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推进力度大,措施实,成绩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既快又好的跨越发展势头,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天道酬勤,厚积薄发,20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周边县(市)中首家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150强,列144位;首次进入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这充分显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崭露头角!社会发展水平跻身全市第一方阵,工业经济总量首次跃居全市第3位;招商引资持续撑杆跳,外资到帐额首破1.5亿美元,达1.73亿美元;财政收入超过12.5亿元;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领跑全省、全市。过去的一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写就辉煌“十五”的点睛之笔。

同样我县的人才工作也在过去的一年里,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组织领导有了新加强。年初,组织召开了我县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人才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我县人才工作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县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制定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对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进一步健全了我县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完善了县四套班子负责人与优秀人才挂钩联系制度,出台了人才工作季报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县委对全县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招才引智有了新突破。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才引智,县委、县政府负责人亲自带队赴西安等地帮助企业引才。一年来,共帮助企业引进了150多名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同时与5所高校签订协议,建立了工科类本科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吸引优秀大学生来我县就业。充分利用外地人才为我县经济服务,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先后6次组织我县企业到省市外参加“产学研洽谈会”,11月下旬我县成功举办了200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行暨产学研洽谈会,两院院士及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4所高校的104名教授应邀参加此次活动,活动期间,我县骨干企业与有关高校正式签约18项,签订合作意向73项,涉及投资额近7亿元。此类活动,在全省尚属首次。三是营造环境有了新气象。联合县新闻中心、电台、电视台开辟了《人才风采》专栏,广泛宣传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继续推行县领导与专家联系制度,帮助人才解决相关困难;人才工作会议期间,隆重表彰了一批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共发放奖金65000元,调动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发挥作用有了新举措。积极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组织实施“银色人才”工程,108名离退休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县银色人才库首批入库对象;大力实施“人才扶企1+1”工程,组织我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与民营企业和技术工人结成对子,对口帮带,此次活动共帮扶技术人员38名,帮扶项目50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人才勤奋工作、拼搏奉献的结果。成绩令人鼓舞,新的目标更是催人奋进,20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对于“十一五”目标圆满完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意识

“十一五”是发展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决胜期,刚刚闭幕的县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我县“十一五”的发展作出了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提出了“跨越发展”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其战略定位是:崛起苏中,融入苏南,冲刺“百强”,率先小康。按照总体部署,“十一五”前两年我县企业总产值超千亿,5年翻两番,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以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年基础上翻一番,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力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一五”期末跨入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

顺利推进我县“十一五”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兴县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座的各位是我县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代表,是人才中的“人才”,在推进“跨越发展”进程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广大优秀人才要积极发挥战斗员的作用,自觉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推进我县“跨越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构建和谐”等全县重点工作,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另一方面广大优秀人才要积极发挥指挥员的作用,利用自身优势,带起一个团队,拉动一个产业。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肩负起“跨越发展”的崇高使命,为实现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一五”期末跨入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而不断建功立业。

二、刻苦钻研,增强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就不会有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的许多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科技优势,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较为强大的物质基础。但是应该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县在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改造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最大制约因素。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会严重制约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县“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首先要敢于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创新,就要敢于攻克难关,敢于承担风险,以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站在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努力占领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一个学术造诣精湛、敬业精神突出的科技领军人物,往往可以带起一支创新团队。因此,各位优秀人才要着眼于“跨越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为提高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带好头、树好样。

其次要多出精品。科研成果是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和价值体现。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立足县情,突出重点,精心选题,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团体协作、合作攻关的优势,力争多出成果,出一流成果。比如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要认真钻研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教育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要积极创新教书育人新机制,认真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我县教育质量,努力提升教育竞争力;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要勇于攻破医学难关,既要致力于提高医疗水平,又要致力于降低医疗成本,既要让人看得好病,又要让人看得起病。为了调动我县人才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今年我们将实行人才申报项目资助制度,对人才从事项目(课题)研究实施资助。

再次要加强协作。完成一个科研课题,开展一项科技活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广大科技人才的共同努力。一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总有鞭长莫及之处,同行、同事之间相互帮助,不仅使个人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会给他人带来智慧、灵感和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攻关,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一定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强堤固本,增强自身素质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拓宽培养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广大人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实践证明,这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优秀队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按照县委的要求,我们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还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还应该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党的大政方针是一切工作的指南。要服务中心,就必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清大势,了解大局,明确大方向,我们搞科研才会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当前特别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文件的精神,了解国家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工作重点、思路和举措,了解党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立场、主张、观点、决策和决定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是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广大人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再学习,以便

在全县人才代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