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首先,我向荣获绵州杯优质工程奖的单位、向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先进企业及优秀项目部、向全市第五届建筑职工岗位技术练兵和技术大比武活动获奖个人及优秀组织单位、荣获国家和省建筑装饰工程奖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同时要求被通报批评的单位务必要深刻总结教训,制定措施,认真整改,在新的一年里要彻底改变现状,并争取在年取得好的成绩。
今天市建委在这里召开全市工程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总结我市年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年建筑管理的主要工作。会议的主题是,继续围绕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进一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清理拖欠民工工资及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年建筑管理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年,我市建筑管理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遵循依法治业的原则,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深化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严格从业资格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制,认真开展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
据统计预报,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1亿元,利税总额1.1亿元;城建劳务输出3.1万人次。保持建设项目报建率100%,应招标工程招标率100%,应监理的工程监理率为100%,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安全施工达标合格率90%以上;创绵州杯优质工程7个,天府杯工程5个;建筑装饰工程获家国奖1个、获省奖3个;全年未发生一起三级以上重大建筑质量或安全事故。
(一)建筑执法工作取得成效
----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加大。年市建委对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共110件,其中建筑市场方面5件、质量方面75件、安全文明施工方面30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共95份,其中质量整改22项、安全整改47项、劳务用工整改17项、监理整改9项。因安全问题发出停工通知书3份。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的行为大大减少,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较多的局面得到扭转。
----实施建设资本金制度。按照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对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要求资本金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比例。年内城区有20多家建设单位因建设资本金未达到规定比例,被暂停办理施工许可证。
----工程合同管理收到效果。通过对建筑施工合同实行备案审查,实施履约动态监督,有力防止了严重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等行为的发生。年内备案合同101份,其中,责令纠正问题合同12份。
----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推进建设工程计价改革。7月20日,市建委组织召开了全市建设工程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会议,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已在我市全面推广应用。
----加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今年3月,市建委会同房管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监督管理的通知》,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承接和委托、施工活动等予以了规范,实施了登记制度,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二)工程质量监督得到加强
----监督执法成效明显。通过改进质量监督工作方式,质量监督工程师树立了依法管理质量的意识,在城区基本建立起违法必究的执法氛围。
----质量投诉受理查处工作落实。全年共受理了6件工程事故隐患投诉和72件工程质量投诉,每件投诉都及时按程序进行了调查处理,件件有回复,及时消除了隐患。
----评选出一批优质工程。按照行业自我推荐、自我评审,采取网络公示和现场公示相结合,评选绵州杯优质工程7个,推荐天府杯优质工程奖5个。
----建筑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大比武活动取得成果。全市有江油、三台、盐亭、梓潼、安县等5个县(市)以及绵阳城区共38家建筑施工企业组队参加,共有134人报名参赛。建筑职工岗位技术练兵和技术大比武活动,掀起了全行业比质量、比技能的热潮。
(三)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
----通过知识讲座、组织培训、发放宣传材料、办板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全市建筑企业都依法设置了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实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了责任制度;
----依法落实了安全施工措施备案、塔式起重机登记、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施工安全评价、安全生产监理等5项制度;改进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方式,实行大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强化日常监管。
----建筑安全培训考核工作进展顺利。市建委及时对建筑企业三类人员安全考核工作作了规定,通过采取企业自主培训和办学机构培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加快了建筑安全考核工作进度;同时市建委采取统一建立考试题库、严格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建筑安全考核质量;为解决建筑行业三类人员的工学矛盾,安全培训考核班办到了基层、办到了企业。目前,全市已培训考核合格施工安全责任人4426人,其中企业主要负责人426人、项目经理3105人、专职安全员895人。考核合格率为93%。
----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受理工作全面铺开。市建委于11月专门召开了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会议,进行了专项布置。在申报材料的核验、受理、审查、报送、监督、管理各环节认真抓落实,加大服务力度,加强依法行政。截止目前,全市已受理近100家企业申报。
----专项治理工作效果明显。针对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市建委开展了防坍塌、起重机械、防坠落、防护用品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专项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停工通知书2份。
----房屋拆除安全管理得以加强。市建委实行了房屋建筑工程拆除施工备案制度,开展拆除工地执法检查,努力扭转过去野蛮施工、安全隐患多的局面。
----文明施工水平有所提高。今年重点加强了建筑散体建材及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巡查、逗硬管理,违规运输行为大大减少。同时严格控制城区夜间施工管理,夜间施工得到有效控制。
(四)利用资质管理扶优清劣
----认真开展资质年检工作。全年在网上年检建筑业企业314家,其中,合格282家、基本合格31家、不合格1家。对受表彰的25家先进企业的资质年检实施了绿色通道,有11家企业资质升级,12家企业资质增项。同时,对全市16家监理企业进行了年检。
----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全年复查项目经理2674名,其中,合格1921人,不在岗651人,不合格75人、取消资质24人、降低资质等级3人。同时,对778名项目经理进行了继续教育。年共审查批准过渡期内小型工程项目经理330名,考核认证一级建造师3人。
(五)建设监理行为进一步规范
通过严格实施旁站监理和监理评价制度,狠抓监理行为规范;市建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年开展2次专项检查,共查项目监理部97个,发出整改通知书12份;并建立起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监理报告制。
(六)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阶段成效
----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对清欠工作,市建委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抓。筹办了9月17日和12月10日两次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市清欠工作会议,有力推动了全市清欠工作。
----落实了统计制度。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单位,由各建筑企业通过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上传方式进行统计汇总的制度。
----明确了清欠目标。市建委代市政府制定了《绵阳市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将清欠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各开发园区,进一步明确了清欠责任。
----督查工作全面铺开。把拖欠数额大、拖欠时间长的项目作为清欠的重点对象,动态跟踪督办;对工程结算不确认、确认了不签订还款协议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清欠工作中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地区和单位进行专项督办。
----民工投诉受理工作辛苦而有成效。年,市建委共接待受理民工投诉事件1350余件,接待民工2900余人,协调解决民工工资4000多万元。对建设部、省建设厅转来的45件民工投诉事件,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办理。
----建筑劳务用工管理三项制度基本落实。一年来,共开展三项制度检查5次,查建筑工地672个次,建筑劳务用工管理三项制度基本上普遍得到执行。
(七)以行风评议,促行政效能建设
----服务质量提高。一是建立和实施审查意见公示制度,对涉及到建筑企业切身利益的行政管理行为及时通过绵阳建设网进行公示;二是逗硬实施工作首问制度;三是坚持坐班告示制度;四是建立了与管理对象举行座谈会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增加了行政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
----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建筑对外劳务输出成绩显著。年有98家建筑企业在市外承揽工程,成建制劳务输出3.1万人,市建委获省政府全省劳务开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建筑管理逐步网络化。全市所有建筑业企业和监理企业及相应的执业资格人员数据库已经基本建起,网上投标、网上办理施工许可证等电子政务即将开通。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1、工程质量水平与广大消费者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商品房屋质量投诉率呈现上升趋势。
2、安全生产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化。去年全市安全事故共死亡5人,城区建筑施工安全不合格率为8.5%,各县不合格率更高。今年上班的第一天(1月4日)城区就发生两起安全事故,死亡2人,这两起安全事故虽奇特偶然,但给我们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
3、建筑市场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从近期几个工程招投标情况看,有的工程报价已低于招标控制价的20%。这些工程的质量、安全很让人担忧。
4、一些行政管理部门重审批、轻监管。有的地方只办证不监管,甚至把施工许可证办给无资质的施工单位。
5、存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不力的问题。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法定建设程序方面存在的违反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或多或少未得到应有的处罚。
6、工程承发包仍然有不规范行为。有的施工单位重投标、轻合同,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引发合同纠纷;有的施工企业,特别是个别市外入绵的企业,凭借高资质等级,搞挂靠、搞戴帽;有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定标后提出一些背离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迫使施工单位签定不合理的合同条款。
上述问题既有长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