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改进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副高以上职称(简称“双高”)人员是我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主力军,把“双高”中的优秀人员培养成党员,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保证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等学校是“双高”人员聚集的地方,把他们中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凝聚到党的队伍中来,不仅能够激励他们在思想、政治、业务等方面不断进步,在教学、科学、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能够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党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中的影响。各党总支(支部)要高度重视,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和扩大党在高校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贯彻党管人才的方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加快学校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作为各党总支(支部)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目标,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的长期规划,高校组织部门在下达年度发展党员计划时,要明确发展“双高”人员入党任务。各党总支(支部)要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完成任务。党总支(支部)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要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培养和教育力度,在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基础上,使“双高”人员中的党员比例逐年上升,教职工队伍的素质、质量日益提高,结构、比例日趋合理。要力争通过五年时间,使学校副教授、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中党员比例达到55%以上,教授、博士中党员比例稳定在60%以上。三、强化领导,严格措施。党总支(支部)要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措施,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1、加强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到二期“双高”人员政治理论专题培训班,加强对他们思想上的引导,培养他们对党的政治热情。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通过个别谈心、座谈、专题政治学习、组织参加活动等多种方式,向他们宣传党的基本知识,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2、精心选苗。对于“双高”人员,要着力构建和实施培养工程,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变“自然成熟”为“培养成熟”,早发现,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早发展,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具体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每年至少要做到“四个一”,即统计一份“双高”人员名单,实施动态管理;制定一份“双高”人员培养发展计划;分析一次党外“双高”人员思想状况;检查一次“双高”人员发展计划落实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精心选好苗。3、重点培育。各党总支(支部)要与“双高”人员建立广泛的交友制度、谈话制度和联系制度,主动、及时、逐一地与他们结对交友、谈心和联系。要突出重点,实行责任制,落实培养人,要遴选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党员教师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培养人,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要亲自担任非党员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等的培养联系人,定期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在业务上勇于冒尖的同时,在政治上也要不断进步。4、群策群力。各党总支(支部)要鼓励党员专家、学者做好教师教学、科研引路人,从政治上关心教师,特别是“双高”人员的成长进步,依靠党员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群策群力,以党员专家、学者的影响力和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双高”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5、建立机制。做好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要根据“双高”人员的特点,努力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制度。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评价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年度党员发展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把“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个基本指标,作为评先评优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四、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在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政治标准为首要标准。对“双高”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不仅业务上有培养目标,而且政治上有明确要求,既要实事求是,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不“降格以求”,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个人特点,看主流、看发展,防止“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