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局级干部培训讲话
同志们:
省人社厅举办这次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局长培训班,很必要也很重要。这次培训班邀请了两位部长、两位司长为大家授课,他们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和权威,讲授的内容都很重要,讲授的水平都很高,相信大家一定学有所获。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培训,进一步开拓视野、熟悉政策、提升能力、完善举措,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上水平、出成效。
一、围绕中心、科学定位,在服务大局中主动作为
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人才出成果、服务创一流”的要求,在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工作和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形势下,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紧紧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重点区域、重要产业打造人才洼地,引进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新成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四级联考和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形成制度性安排,“入口”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省第八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的新征程。人社工作要谋求更大发展,必须找准定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承担起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承担起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任,承担起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的重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
要做经济强省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社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围绕“两个着力”,在改善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最近,省委中心组就“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了专题学习研讨。这“两个着力”,给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保障;要加强公务员管理,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执行力、推动力和强制力;要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要加强机关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服务型机关。
二是围绕“两个举全省之力”,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上下功夫。省委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县乡村开发建设和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人才质量决定经济增长质量,两个“举全省之力”,都需要人力资源来引领、来支撑。要瞄准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导人力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聚集,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以高效有力的举措助推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
要做和谐建设的坚定维护者。民生连着民心,民心顺则天下和静。人社部门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和谐建设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责。
一是在改善民生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都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人社部门承担着政府保障改善民生大部分的职责任务,一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使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二是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了变化,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和期望,已经由生存需求向生活需求、环境需求、发展需求转变。一定要深刻认识劳动关系的重要性,着眼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企业和职工权益“双维护”原则,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是在改革发展中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增强政策的协调性、统一性、平衡性,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切身利益,多做有利于民生改善的事,多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和不和谐因素。要在就业、社保、劳动关系、人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企业军转干部**等重点领域,加强政策研究,建立舆情研断和预警制度,做到见事早、见事准,早报告、早预警,把握工作主动权。
二、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社工作,要进一步贯彻“人才出成果、服务创一流”要求,推动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出成果,主要工作要跨入全国中上和一流水平,以重点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扩大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质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就业是天大的事,越是在经济增长回落的情况下,越是要保持就业形势的稳定。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4.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3%。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职业培训、家庭服务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登记失业率4.6%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三项硬指标、硬任务。一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随着40、50下岗失业人员退出劳动力市场,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人就业问题成为主要矛盾。要在落实政策中创新措施和服务,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进行再梳理、再完善,与社保政策、人才政策、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政策相结合,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机制。要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政策宣讲、提供招聘信息、职业培训等服务,实现登记管理到位、跟踪服务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要把特困家庭毕业生全部纳入零就业家庭服务范畴,确保兜底安置。二是着力抓好职业培训。大家要看到,并不是所有求职者都具备了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关键要靠培训。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基础、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鼓励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两后生”就业和创业培训,力争使有培训意愿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享受政府资助。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中用于职业培训的比例不能低于15%,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能低于60%。
(二)完善社会保险政策,规范经办服务。当前,我省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发展,社保政策衔接不畅、管理基础薄弱、基金压力加大的矛盾日益凸显。要不断完善参保政策,规范经办服务,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增强公平性。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体现;把各类人群纳入相应的制度保障,是社保工作的主要任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重点要解决制度缺失问题,从政策上把应参保人员全部纳入进来,解决好经办环节不配套的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按照省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完成制度全覆盖任务,做到应保尽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按照计划管理的编内人员,要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范围;按照市场机制管理的编外人员,要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范围。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问题比较严重,各地要早做预案、早做安排。二是适应流动性。人口流动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要适应人口流动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和企业职工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的衔接办法,在政策上要突出科学性,在经办管理上要注重便民性,确保各类人员社保关系能够在部门间、行业间、地域间自由转移接续。三是保证可持续性。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的要求,不断完善社保待遇确定办法,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确保社保基金长期平衡。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保标准增长机制,做到与全国同步、争取更快。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要巩固省级统筹,工伤保险要在今年底实现省级统筹,医疗保险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级统筹,失业保险要建立完善省级调剂金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经办内控机制建设,在社保基金征收、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等环节,建立岗位职责、防控响应、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发挥人才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八大重点人才工程,围绕产业抓“两高”,依托京津搞引进,营造育才、用才、聚才的良好环境。一是搭建平台,让人才干事有机会。瞄准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依托开发园区、科研院所,着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大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指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扎实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平台。二是贴心服务,让人才发展有环境。着眼人才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举措,服务范围要向非公企业延伸,服务领域要向企业和经济建设一线倾斜,服务重心要向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转移。着力营造重才爱才、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实际问题,让更多人才扎根、奉献。三是激励保障,让人才价值有体现。坚持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着力健全完善体现能力、反映业绩、业内认可的职称评定和技能鉴定机制。在人才选拔培养、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密切联系、鼓励创新创造、维护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落实待遇保障,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平衡好各方利益关系,周密部署,稳妥推进。一是巩固公务员四级联考制度。落实凡进必考制度,严把政策关,把真正有能力、能干事的人招录到公务员队伍中来。各地招录计划、招考职位、招考条件等相关资料,要按规定时限上报,各项准备工作要打好提前量,争取工作主动。二是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这项工作社会各界极为关注,但个别地区、个别岗位还没有实行公开招聘,或没有集中到5月份进行。要把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进人的基本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管,健全管理制度,确保真正落实到位。三是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我省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效果明显。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评价机制不健全,分配办法不尽合理,个别地方财政兜底责任落实不到位。要抓紧出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把绩效工资总体水平确定和调整、工资总量核定与调整、工资分配标准与条件、离退休人员待遇确定、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办法等事项,尽快明确下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四是配合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要加强调研、主动介入,对分类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早摸底、早研究,稳慎推进、平衡过渡,确保改革后岗位管理、社保政策、职称制度的顺利衔接。
(五)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是北京的“护城河”,做好****工作极为重要。人社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问题的多发区。要把做好****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考虑,推动政策完善和政策创新,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不能因政策不落实、问题不解决、矛盾不化解、工作不到位,引发不稳定事件。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鼓励企业为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增加工资,理顺工资分配关系,支持工会和职工代表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对企业工资集体合同的备案审查,做到应审尽审,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重点**事项专案调度会制度,对重大**案件,要组织力量、集中研究,推动政策创新,保障群众利益,化解矛盾隐患。二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各市、县都要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及其办案机构,构建全省劳动人事争议大调解体系。加强企业、行业、区域调解组织和行政调解机构建设,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和自主解决争议机制。三是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积极推广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劳动用工动态化监管。加强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夯实基础、规范运作,在改善公共服务上取得新进展
最近,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重点任务、基本目标、保障措施。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要求,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推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扎实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目前,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全面推开,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是当前最紧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整合资源,健全机构,今年10月底前,乡镇(街道)要全部建立起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行政村要全部设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统一职能、统一名称、统一标识,规范服务流程,确保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有效运转。列入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的县,要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建成投用;未列入国家试点的,要加强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纳入当地基本建设的总盘子。省人社厅要加强协调指导,“十二五”期间要确保50%以上的县(市)、乡(镇)服务机构设施建成达标,财政状况较好的县要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全面推行精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是公共服务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石。要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调整人力、物力配置,增加投入,做实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今年底前要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数据动态及时、真实准确。要加快实施社会保险标准化管理,以积极有为的态度,确定试点、完善制度、加快推进,为整合服务资源、创新管理模式积累经验。
(三)提高“金保”工程建设水平。随着管理服务对象、范围和区域的扩展,信息化已成为人社工作运行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我省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要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数据集中,促进业务协同,确保重点业务的落实。一是发好、用好社会保障卡。确保年内发放社会保障卡1100万张,持卡人数达到1650万人。要把社会保障卡与就业实名制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载体。二是加快重点业务系统开发。各地要按照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大力推动业务经办、信息监测、监督管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5类应用系统建设,完善业务专网,扩大覆盖面,推进系统应用。就业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系统,基金监管应用系统,劳动监察“两网化”信息系统,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都要在年内建成。三是推进“一网多用”和联通共享。要整合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才管理、公务员管理等业务系统,统一网络硬件平台,统一应用软件,实现平台共享、数据共享、业务互动;要按照国家要求,如期完成与国家相关系统的接入,实现纵向联通;加强与公安、民政、税务、教育等部门及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换,实现横向联通。通过“一网多用”和信息联通,把人社信息化系统建成一个开放、兼容、共享管理系统,完善共享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和水平。
四、严明纪律、严格管理,在创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机关上作表率、树形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是事关民生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打破惯性思维和条条框框,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强化责任、加强管理,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通过建立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无论是人事人才工作,还是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分配工作,都涉及利益分配调整,都会对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定要把公平正义作为人社部门的核心价值追求和基本工作理念,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统筹兼顾,确保各群体各得其所。要从维护人的利益、关心人的成长、促进人的发展出发,完善政策和举措,保障广大群众切身利益。
(二)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当前人社工作正处于转型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机关建设,都需要用制度作保障。必须从长远考虑,把规律性的东西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靠体制机制创新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如何建立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水平自然增长机制,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管理事务的社会公开机制等,都要进行前瞻性研究,创新思路和举措。要适应新形势需要,抓紧对原有法规制度进行梳理,该废的废,该改的改,该立的立。要按照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对内部职能进行优化,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审批流程繁杂、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三)更加注重作风建设。过硬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是人社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按照庆黎书记“三个一”(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的要求,带头开展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在转变作风上作表率;要教育干部职工增强群众意识,多为服务对象着想,多换位思考,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干部职工培训,选派干部交流任职或挂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切实提高经办能力、调研能力、服务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
(四)更加注重队伍建设。这里对各位局长强调两点:一是带好班子管好队伍。近几年,全国一些地方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方面,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省在这方面总体是好的,但必须警钟长鸣、引以为戒,坚决避免“暗箱操作”、违规干涉等不法行为。这应该成为人社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成为不能逾越的“红线”。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教训,问题主要出在监督机制不健全上。要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做到权力运行步骤清晰、程序简约、监督方便。要教育干部职工做事讲原则、讲规矩、讲程序,做到行为有规范、执行有尺度,不该办的事情坚决不办,应该办的事情不推诿、办得好,努力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