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领导讲话 > 会议发言 > 正文

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领导讲话稿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6/6/10

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领导讲话稿

在中心城区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大气魄高水准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
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宜业乐居“一流幸福家园

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全面推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市委还专题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决定》,号召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绿色生态、宜业乐居“一流幸福家园。“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最主要目标在于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发展的最重要任务也在于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发展的最大潜力更在于中心城区改造更新。
(一)
城市改造更新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化中的体现和实践,其基本要义是通过传统的工业区、落后的居住区、衰退的功能区改造重建,使城市资源更加集约集聚、区域产业更快转型提升、城区功能更为健全完善、地域文化更好传承弘扬,从而使城市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是有着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区域。中心城区既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和标志,代表着城市的实力和水平;同时又对整个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主导及辐射作用。
城市发展的本质在于物质环境的优化、城市价值的提升和民生福利的改善,这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完善提升的过程。1958年在荷兰召开的城市更新国际会议,第一次就城市更新内涵作出界定:“生活于都市的人,对于自己所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者通勤、通学、购物、游乐及其他生活,有各种不同的希望与不满;对于自己所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道路、公园、绿地,不良住宅区的消除等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对于土地利用的形态或者地域地区制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以便形成舒适的生活,美丽的市容等,都抱有很大的希望。“我国原《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旧区改建“的表述为:“对城市中的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当前国内专家提出的城市更新概念一般是:“城市发展在内涵上的提升,在空间上的结构性演替,在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在区域发展层面的整体拓展。“据此,可以这样概括,城市改造更新,就是要通过传统的工业区、落后的居住区、衰退的功能区改造重建,使城市资源更加集约集聚、区域产业更快转型提升、城区功能更为健全完善、地域文化更好传承弘扬,从而使城市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改造更新,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实践,其核心要求在于城市建设走以人为本,集约、协调、可持续的路子,集中体现为“四个结合“。一是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城市改造更新不仅不排斥产业发展,而且它通过区域空间及要素的重新优化“组装“,在提升配置效益、促进分工分业、扩大协作共享、降低交易成本等诸多方面,对产业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二是形象与功能的结合。改造更新既着眼整体的环境改善和形象提升,对城区内规划落后、标准偏低、环境较差的旧建筑旧设施进行修缮改建,更立足城区功能调整和市民需求提升,着力完善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态、社区等功能。三是宜居与宜业的结合。城市改造更新在优化生态人居环境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支撑和就业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新的创业就业机会,不断提升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既提高市民的富裕水平,又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四是物质与人文的结合。城市改造更新既要以精品意识来打造好城市每一幢建筑、每一处景观、每一个街区,又要以人为本保护好文化遗存与生态环境、提升好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人文环境、构建好新型社区与和谐邻里关系等,形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厚重内涵的城市文明和人文气质。
加快城市改造更新的推进,需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走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的路子。要全面加强规划引导,城市改造更新必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强化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以此整合规模庞大的各类城乡资源,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尤其是外来优质资本投入,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提升更新水平,力求改造更新的效率效益最大化;要广泛发动社会参与,深入动员广大市民和企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统筹兼顾不同利益主体的意愿诉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加以推进;要始终遵循法治要求,构建统一、协调、集成的组织机构,健全配套、公平、可行的政策体系,施行严谨、规范、透明的操作规程,确保改造更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
我市城区实现了从农村集镇到初步现代新城区的跨越,近年来中心城区改造也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广大市民生活品质提升要求不相适应,既存在发展中新兴城市的“缺失性“问题,又叠加了一线发达城市才有的“城市病“。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及中心城区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设规模上实现了从1平方公里的海涂小镇到中等城市的跨越,综合功能上实现了从农村集镇到初步现代化新城区的跨越,城市化水平达到63%。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6.5平方公里,规划框架拉到9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过30万;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进入省教育强市、省体育强市、省卫生强市、省示范文明城市等行列。我市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发展,无论是在城市规模、城市实力、城市设施、城市形象等方面,总体均处于省内外县级城市相对领先地位。
近年来,中心城区改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施行以来,中心城区改造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首先是城区改造建设体制进一步完善,统筹实施了城区街道分设及街道职能、城管体制、旧城改造体制的重大调整,以街道为主体,创新了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形成了相对高效、集成、多元的旧城改造建设主体。其次是拆迁安置和城市投融资体制走出路子,尤其是创新完善拆迁政策体系,实现了改低层安置为多高层安置的重大突破,既保障维护了群众利益,又促进了城区空间资源集约利用,实施了引进民资参与旧城改造的新模式。第三是全社会协力联动推进旧城改造建设的氛围基本形成,城区镇街道职能实现重大转变,主要精力和骨干力量投入抓拆迁,市级部门改进服务、协调搞建设,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支持、参与旧城改造,旧城拆迁改造的社会认同度明显提高。第四是城区重大区块改造及重点项目推进取得明显进展,以“134+“行动计划为重点的中心城区改造进展顺利,文化商务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宜居效益、老小区及背街小巷改善、城河治理三大改造工程均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三北大街西延、北二环东延、界牌和景观大道四大综合改造区块拆迁攻坚及安置房建设如期推进;若干城中村改造项目实质性启动。可以这样说,近几年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对中心城区改造推动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心城区拆迁征地安置的完成量是前所未有的,全市上下形成的合力推进中心城区改造的格局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既得益于我市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也得益于全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同时,站在更高的水平来审视,我市城市化发展尤其是中心城区改造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状态。我市既存在着城区面积规模偏小、城区经济欠发达、城区功能配套不全等发展中新兴城市的“缺失性“问题,近年又开始叠加上交通拥堵、污染严重、外来人口过快涌入、公共管理失衡等一线发达城市才有的“城市病“。通俗而言,城区建设中存在“两多三低四缺“问题:“两多“即城中村和城中厂多,目前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存有总建筑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的40余个城中村和占地面积近万亩的千余家粗放低效传统工业企业;“三低“即城市规划设计水平较低、城市建筑品质较低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四缺“即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功能、缺乏有特色的城市门厅或景观轴线、缺乏高品质规模化的乐居小区、缺乏城市文化韵味和特色。中心城区这一状况与市民对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的期待还有较大距离。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跻身全国先进发达县市行列,但我市城市化进度与我市在全国县市中的地位很不相称,中心城区开发改造的规模和水平与江苏昆山、张家港等全国一流县市相比也明显滞后。
造成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看,浒山作为县城历时较短,中心城区是在近20多年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爆发式“粗放扩张形成的,建城基础弱、产业起点低、文化积淀薄,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发展有一个较长的阶段和过程。而且,在工业化前期,我们把较多的战略资源重点倾斜于工业扶持、产业平台开发等,也是难免的和必要的。从主观方面看,较长一段时期,我们对城市化战略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足,有的甚至片面地、简单地把它与推进工业化对立起来,担心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会影响区域工业的发展;同时,对推进城市化及中心城区建设这一项全局性的思路策略,认知和把握上也有个逐步成熟过程。此外,开发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以政府主导投入、财政垫资拆迁开发建设为主的改造模式,既加大了政府资金压力,使改造建设过多受制于融资瓶颈,也不利于开放引进有实力有水平的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改造开发,延误了改造更新加快推进的有利时机;同时,改造方式往往局限于一些项目带动型、厂区搬迁型的点式或带状改造,缺乏大区块连片的改造规模,带来拆迁改造成本高、项目财务平衡难、区块功能整合能力弱、整体形象协调性差、多轮拆迁矛盾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也影响了改造更新的进度和水平。
(三)
全面实施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作为一项事关区域发展转型,事关城市发展后劲,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抉择,必将对下阶段发展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个高品质的幸福城市,不仅让广大市民自豪,而且会增强他们对生活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是下一轮发展的战略动力。当前区域经济总体还处于以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由新型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居民消费增长,都是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从投资看,预计“十二五“时期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2500亿元,在工业快速扩张期已经过去的背景下,新型城市化建设投入占总投入比重势必大幅提升。初步测算,如中心城区拆迁改造400万平方米,并建设相应的安置房及公共设施,将产生投资500-6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合计达千亿元。从消费看,据统计,国内占人口总数约1/3的城市人口,创造了超过2/3的社会消费,我市城市消费也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六成,新型城市化带来的城市人口增长、第三产业壮大、消费环境改善和群众收入增加,必将对扩大内需带来更大推动。
其次,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是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培育形成低碳集约的城区经济,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这是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体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了一条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主战场的农村工业化路子,区域经济呈现出“轻、小、民、加“的特点,在造就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代价,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任务尤其繁重。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一方面有利于我市引进集聚各类科技、人才及信息等高端要素,从根本上破解我市产业转型的主要瓶颈,为整体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近年来我市新兴工业替代城区传统工业进展不快,其中一大制约就在于城市化相对滞后,城区综合环境欠佳,不利于各类人才的宜业乐居。另一方面,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直接有利于第三产业及城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为整体上调整和优化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提供必不可少的平台。没有一定规模的一流新城区,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新市民新人才,也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是增创区域竞争优势的制高点。从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看,城市历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我国先后实施的经济特区、浦东开发、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政策,受益最大的是这些地区城市的发展。当前区域竞争焦点已从以前的工业增长速度之争,转向城市化发展水平及城市经济的较量,近年来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县(市),及县(市)改区地区发展明显提速的现象,反复证明了这一点。综观宁波及环杭州湾城市圈各城市及县(市)发展竞争格局,目前,我市的中心城区还不够大也不够强,在新一轮城市化竞争中存在被边缘化和空心化的可能,只有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不断放大城区集聚辐射的极化效应,才能抢占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保障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继续走在前列。
第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是人民宜业乐居的现实需求。城市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城区功能,整治各类“城市病“,它能有效促进水电气、交通道路、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更好地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有效带动城市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为市民创业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和舞台;有效促进土地、淡水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和集中治理各类污染,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效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积淀与现代文明的传播扩散,强化文化的教化功能和城市的人文气息,真正营造富民惠民的高品质城市功能和环境。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面加快推进改造更新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宏观战略看,当前,区域发展正从工业化占主导的时期,逐渐转入城市化带动的新阶段,城市化已确立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中央强调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尤其是明确把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既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战略决策精神,又完全顺应下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从区域格局看,长三角区域规划启动实施、杭州湾城市群分工协作趋于强化、宁波大都市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等,给我们这个沪杭甬重要交通节点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宁波已将加快新型城市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龙头工程“,进一步明确了“一核两翼多节点“的都市发展格局,明显展现出建设重心北移的战略布局和更大力度更快步伐推进余慈区域发展的战略趋势,必将对我市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带来巨大推动。同时,在城市化全面提速的大格局中,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城市开发运营资源的布局重心由一线大城市逐渐转向二三线中等城市,将成为一种重要态势,对这类二线中等新兴城市的开发建设会带来难得的机遇。从我市基础看,当前我市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左右,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已处于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起点、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具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化需求强劲、民营经济活跃、房地产投资领域社会资本潜力巨大等诸多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而且,前阶段我们在体制、政策等层面作好了必要准备,只要我们顺势而为,继续完善策略、强化措施,完全有可能克服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局部性战术性制约,统筹和集聚足够的城区改造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全面快速推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曾以千家万户办企业、十万供销跑市场的个体民营经济活跃而自豪,曾以千军万马奔外向、成为外贸出口大市而自豪,也曾以临杭州湾跨海大桥、拓展大桥经济而自豪;下阶段,我们如果能够完成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人民将为拥有一座宜业乐居城市而自豪,它不仅仅是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家园,更是广大市民饱含认同感和归属感、寄托未来与希望的精神家园。
(四)
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基本方略,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先导,以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强化城市功能为重点,以区块改造开发为抓手,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打造“绿色生态、宜业乐居“的一流幸福家园,近中期目标是“三年新突破、五年大变样“。
我市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确立一个积极务实的推进目标,统筹安排阶段性工作任务。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和生态立城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先导,以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强化城市功能为重点,以区块改造开发为抓手,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打造“绿色生态、宜业乐居“的一流幸福家园,为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今后五年将是我市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重大机遇期和攻坚突破期,“十二五“主要目标是:城区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城区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城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区综合功能明显增强,城区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区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实现中心城区建设发展“三年新突破、五年大变样“。
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战略抓手在于实施重点片区的拆迁改造和拓展开发。推进面广量大的旧村旧厂旧房拆迁改造,是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最迫切、最现实的任务,是近中期必须全力攻坚、全面突破的领域;同时,对城区局部片区净地实施拓展开发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拆迁改造与拓展开发两种策略有机结合,有利于改造更新资源的阶段性综合平衡,有利于城区空间布局及功能整体优化。统筹评估分析改善民居民生、改进城区形象、健全服务功能、确保资源平衡等诸多方面条件及因素,今后十年左右,重点实施新城河北段、新城河南段、城东、城南、城西、城北等六大片区及相关功能板块的拆迁改造和拓展开发,形成一批居住、商贸、生态及文化功能协调且各具特色的城市大型集中居住区、景观带和功能区。其中,“十二五“期间,在加快进度基本完成文化商务区、三北大街西延综合改造工程、北二环东延综合改造工程、界牌区块综合改造工程、景观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城南区块综合改造工程、城西休闲商业板块改造开发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白沙(三洞桥)、新潮塘、明月湖、乌山、马家路、万亩畈等板块改造开发。在此基础上,中心城区全面实施交通畅通、绿化生态、水环境质量、夜景美化、老小区改善、教育资源、医疗社保设施和文化品质等八大功能提升工程。计划完成拆迁4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安置房面积700万平方米,拆迁投资及开发投资达到1200亿元左右,完成城区开发改造29.4平方公里。
实施六大片区改造开发及八大功能提升工程,最重要的是切实提高改造开发的品质和水平。体现在规划定位上,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形成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兼备的规划体系,精心做好城区控制性详规修编、专项规划完善和建筑景观设计;体现在空间布局上,要突出整体统筹谋划,既兼顾城市发展在空间形态上的协调性,又避免“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加快构建“东北拓展、西南延扩、核心调优“的改造开发格局;体现在功能分工上,既要涵盖产业、人居、文教、休闲、生态等各方面功能,又要把增强中心城区综合功能与彰显区块个性特色结合起来,避免区块功能泛化和定位同质化。
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实质是我市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集中反映,其内容丰富、任务繁重,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城市化规律要求,着力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更加突出城区产业转型。城区既是产业升级的策源地,也是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要注重找准产业转型和城市改造开发的结合点,在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过程中,全面培育城区现代服务业、城市新兴工业、城郊农业相融合的新型现代城市产业体系,提高城区发展集约化程度和经济生态效益。首先,要区别情况实施迁建、转业、淘汰等方式,全面加快城区低效高耗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适度保留和发展低碳新兴工业。同时,遵循城市产业融合和城市功能趋向,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城区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再者,因地制宜在城郊外围发展田园观光型生态休闲农业。
二是更加突出公共产品供给。城市改造更新的终极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舒适、幸福。针对优质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既注重公建设施的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和适度超前,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信息等各项公共设施,健全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和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加大城区保障性房源建设等,又突出人力资源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素质提升,着力提高城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新需求。
三是更加突出市政承载能力。市政设施是城市功能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要以畅通、便捷、安全为目标,完善城区市政道路网格和场站建设,加快打造城区对外快速交通网,推进构建覆盖全城、贯通内外、运转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区供电、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信息网络等设施配套,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全面完成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改善城市形象,努力打造乐居环境。
四是更加突出生态景观建设。如何弥补城区缺少大江大河和秀美山川这一自然禀赋不足,是我市城区改造建设中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要牢固确立“生态立城“的理念和策略,以城市景观规划为引导,以大规模绿化森林为依托,以江河景观轴为重点,以形象景观为点缀,形成体现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新风貌。全面加强城区森林绿化规划,大幅度增加绿化投资,点、线、块结合,大规模建设绿化森林,增扩建城市公园,打造大规模城市森林公园,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城区生态湿地;坚持生态修复与环境美化相结合,做好新城河、大塘河、潮塘江、漾山路江等主要城河的亲水文章,建设亮丽城区江河景观轴;全面改进住宅小区、主要街道、交通节点、功能区块等区域的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改装美化城市家俱,增添“夜“工程韵味。
五是更加突出区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相对稀缺,更需要加大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把文化内涵的提升与现代城市风格的塑造统一起来,涵养独特的城市气质。既要注重在城市改造更新中围垦、移民、青瓷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示和演绎,也要注意创业文化、产业文化、现代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构建完整的城市文化形象。加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饰品投入,加快建设城市展示馆、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等一批品质一流的公共文化建筑,重视开发城市雕塑、城市文化家俱和城市文化饰品,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形态及内涵,让城区成为全市的文化中心。
六是更加突出城市综合管理。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是城市功能的倍增器。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加强和改进管理来缓解或避免我市“缺失性“问题和“城市病“。要强化“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责任落实和综合协调机制,强化镇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着眼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网络,提高综合执法效能。推进城区主要道路市容市貌标准化建设,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和主导的交通模式。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在城市服务管理中的基层作用。
七是更加突出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化不仅是人口向城市移动和集聚的过程,更是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人的城市化“过程。无论是对从各镇、村搬迁进城区的本市农民,还是对大量外来人员进入城区,都有一个较长时期被“市民化“或“转化“为市民的历程。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始终是我们城市化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只有市民的现代化,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采取各种方式、途径和措施,加强对市民的素质教育培训,强化启发自觉、政府引导、社会监督、榜样示范等,促进广大市民践行文明规范,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养成健康文明的现代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五)
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作为一项浩大艰巨的较长时期的工程,将不可避免地碰到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不能“背水一战“,延误时机,由此带来的困难矛盾会更重,付出的机会成本会更高,关键在于全市上下思想认同、机制创新和保障到位。
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逾越快速城市化这一阶段,无法避开中心城区改造更新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只有把握规律,顺势而为,才能抓住有利时机,以较低成本和较快速度走过这一历程,完成这一发展任务。就态势而言,我市城市化及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已具有十分的现实紧迫性和强烈的战略时效性。假如我们不能在十年左右时间内完成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不仅会导致产业转型升级滞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区域地位影响边缘化、社会矛盾加剧积淀、市民幸福指数下降等近中期发展现实问题或危机,而且也将对十年二十年后的发展带来长远的战略性制约和影响。可以预见,如果延迟十年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我们的成本会更高、难度会更大、速度会更慢。诚然,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作为一项浩大艰巨的较长时期的工程,将不可避免地碰到征地拆迁、资金土地要素平衡、规划建设人才不足、工作机制办法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理性认识和准备。但这些困难毕竟是发展中的局部性战术性困难,既不是不可克服和解决的,也不是我们特有的。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创新机制、汇聚合力,必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
首先,要牢固确立“改造更新是转型发展第一要务“的观念,进一步强化思想保障。“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重大实践之一,是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必须把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与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作为转型发展宣传的主题曲,以各种载体、途径和方式,大力宣传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宣传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改造更新的美好蓝图和前景,宣传我市中心城区改造开发取得的阶段性重点和成效,高度统一各级思想,增强加快推进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加快推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载体,切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强研究部署、强化督促推动这个“龙头工程“,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重大决策,确保各级各界都能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一全局性工作,并以此引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真正把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实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健全各地各部门分工协作、考核激励等制度,广泛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协作、比服务的活动,努力形成全民参与、各方协同、共建共享,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改造更新的新格局。
其次,要始终坚持“开放创新抓改造更新“的导向,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需要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依法规范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完善一系列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方式方法。完善规划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定位和规划战略研究,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地做好城市规划,形成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兼备的规划体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提高规划的透明度,维护规划执行的刚性和权威性,提高规划设计产品质量。完善改造开发机制。科学有效盘活和经营城市资产,积极实施“整体规划、集中拆迁、惠民安置、多元主体、全项配套、综合平衡“的大区块改造开发方式,形成和谐大拆迁、先行大安置、高效大建设的格局,实现改造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按照近期相对集中垫资、中期总体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调度融通拆迁征地等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辩证看待改造开发中的“盈“与“亏“,既算财政收支短期平衡的小帐,更算改造开发长期综合效益的大帐,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做实做大做强国有投资平台,建立净地拆迁出资人合作制度,拓宽多种融资方式和渠道,形成可持续的城区改造更新投融资长效机制。完善开放合作机制,“打开城门“强化城市营销,扩大开放选商,广泛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加强与国内大型城市运营商合作,吸纳更多更广泛的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改造更新。完善工作机制。尤其要进一步转变街道职能,强化其在改造更新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市镇两级责权利相一致、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改造更新工作机制,全面形成市级统筹、镇级多方实施、各方合力协同的改造更新大格局。要注重发挥村社区在改造更新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和谐征迁的推动者、旧村改造的主力军。要统筹安排近中远期各改造更新片区的工作任务及时序,形成有序有效的改造更新工作格局。
第三,要不断健全“举全市之力推进改造更新“的格局,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现在到了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时期,需要举全市之力来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强化土地资金保障,集中可调控资源,优先配置到中心城区改造更新领域。尤其是优先落实财政对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资金保障,逐年提高可用资金用于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比重,原则上市本级的中心城区土地出让净收入主要用于中心城区改造开发,并在政府可控范围内优化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财力支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中心城区重点区块、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政策及实施方式,加快城区传统工业企业的搬迁转业,提高城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着力强化政策倾斜。切实完善改造更新的政策体系,全力破解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安置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等重点难点工作。研究出台鼓励低碳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的有关政策,制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引进研发设计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政策措施,强化城区产业提升的政策合力。创新多渠道安置城区家庭工业的政策措施,推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接轨,更多体现富民惠民原则。深化落实城乡统筹系列政策,尤其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政策,增强农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逐步吸纳外地务工人员进城落户,扩大城区集聚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着力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紧缺资源,也是决定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效益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围绕打造好城市化工作领导队伍、城镇拆迁工作骨干队伍、专业技术型干部队伍“三支队伍“,实施新型城市化人才引进培养“双百计划“,加快充实城区各街道(镇)城市化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工作骨干,加强城建线专业化领导干部配备,继续实施后备干部派驻中心城区拆迁改造项目挂职锻炼制度,为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领导讲话稿》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