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在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全市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谋划部署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管理工作任务。
一、工作回顾
,经过全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01.2亿元,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全年建筑施工面积3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0万平方米,为全市经济和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设领域双清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底开始,开展了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经过努力,截至年末,全市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7918万元,已偿还6551万元,偿付比例为84%。经调查核[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www.nayishi.com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实认定,全市总计拖欠工程款12.35亿元,现已解决5.42亿元,解决比例为44%。实现了省政府年初确定的清欠工作目标,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二)建筑业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调整齐头并进,建筑业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一是进一步加快了建筑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审查新发展专业承包企业10户,劳务分包企业6户,结束了我地区没有劳务分包企业的现状;办理晋升一级资质2户,其中1户晋升为一级装饰企业,填补了我市没有一级装修队伍的空白;晋升二级资质企业3户,企业资质增项13项,我市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类别达到32个,化工石油、钢结构、装饰、消防等专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使我市建筑业企业向大而强,小而专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是积极推进了建筑行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建筑业资本结构调整。市建委成立了改制办公室,指导企业改制工作,通过建筑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民营企业得到了有效发展,改制后新组建的吉化华强、吉化北建等一批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建筑市场的骨干力量,建筑业企业活力和整体实力得到了增强。
(三)建筑市场秩序趋于好转,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招投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制定下发了《吉林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协调组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了对国有投资工程的招投标监督管理,引入了纪检监督、社会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了清单计价招标、重新组合标底招标等无标底招标办法,形成了公开、透明的交易机制,实现了我市招标管理由管理型向市场型的过度,形成了具有我市特点的公平、公开、健康、有序的有形建筑市场管理体系。
二是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力度,严格了建设审批程序。对全市在建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督监察,对违法建设法定程序的建设项目,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62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2份,对延庆房地产开发公司等9个严重违反建设审批程序的开发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进行了通报处罚,净化了建筑市场,提高了建设项目“一站式”办公综合水平,规范了项目资本金、施工许可审批,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制度,全市履行法定建设审批程序的比例明显提高。
三是健全和完善了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其他中介机构的资质管理和有关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严格了建筑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完成了建筑业企业、勘察设计企业、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查和网上年检工作。严格了建筑市场清出制度。将企业的市场行为作为管理重点,全年共吊销有违规行为或达不到资质标准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11户,降低企业资质等级3户;吊销勘察设计企业资质证书1户;对未达到资质标准或存在违规行为的3户招标代理机构取消了资质。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守法意识,使全省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五)完善管理体制,建设科技、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管理和抗震防灾工作全面加强
一是勘察设计、抗震防灾、科技进步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规范了勘察设计市场,强化了施工图审查的监督管理,通过审查纠正违反强制性标准问题1200余条次,消除重大工程设计隐患31起,为我市的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抗震防灾工作扎实开展。完成了19项抗震加固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有6个项目获得省财政补助抗震加固资金,总计23万元。城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迈出新步伐,完成了“水泥助磨剂”等3项产品鉴定的初审和产品鉴定工作,我市研发的“非承重复合节能砌块应用技术”获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为我市建设科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加大了建设工程社会保险费用监管力度,全年劳动保险费用收缴2121余万元。建立吉林地区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网页。增加了材料市场价格调查品种,对外公布材料品种增加至1100余项,完成典型工程造价测算工作。市建经处主办的《工程造价信息》被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评为第八届全国工程造价管理类优秀期刊。
三是深化质量监督制度改革,加强了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管。质量监督工作重点实现了从工程实体质量向责任主体行为监督的转变,工作方式实现了从定点监督向巡查制度转变,突出了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工程等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监督力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质量监管工作效率,成立了吉林市工程质量监督网站,在网上公布质量监管信息和工程质量不良记录,使我市质量监督信息化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全年监督覆盖率100%,全市工程总体质量平稳,质量通病治理成效明显,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四是施工现场管理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对施工现场围挡及封闭管理进行专项整治,提升了全市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围档标准。在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江城杯系列竞赛”的同时开展了以治理坍塌、高处坠落、塔吊倒塌为重点的百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全市348个单项工程进行了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936条,下达整改通知书245份,检查整改覆盖率达到100%,有力保障了建筑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各项工作按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程建设管理和建筑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具体说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建筑业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工作困难较多。
二是建筑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三是建筑市场尚不规范。
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主要工作任务
全市工程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和省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建筑业改革为主线,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重点,以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为手段,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全行业整体效益为中心,努力促进全市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全市工程建设工作的总任务: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一个目标”。“三个突破”即一是在建筑业企业改制改组上有所突破;二是在建筑业企业资质和建筑业管理人员资格管理,特别是在劳务作业队伍和建设岗位职业资格管理上有所突破;三是在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信用体系上有所突破;“一个目标”是确保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力争完成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工作任务,要着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密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第一,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为城市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我们工程建设管理各部门要紧密结合我市工程建设管理和建筑业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决策机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企业只设路标,不设路障以更好的服务,为经济发展“快走”变“快跑”铺路加油,确保辖区内建筑市场秩序的持续好转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承担起工程建设管理和建筑业发展的重任。
第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继续改进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明确行政管理部门和咨询机构的职能与职责定位、业务范围和行为规则,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化,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建筑业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机制,促进企业间的联合与交流。
(二)以建筑业改革为主线,迅速提升我市建筑业整体实力
第一,加快推进建筑业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工作。企业改制是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省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尽快实现国有资本退出和企业职工身份的转换,使企业真正能够自主地参加市场竞争;今天我们通知了所有未改制的国有和集体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来参加今天的会议,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政府对企业改制的扶持政策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企业改制搭不上全省国企改革这班车,错失良机,以后改制将更加困难。对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市政维护、规划、地质勘察、水利等单位院所涉及的建筑业企业、勘察设计企业,也必须将生产经营部分与事业性质部门彻底剥离,对经营部分进行企业改制到位。全市建筑业企业和勘察设计应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企业改制工作,未进行改制的企业不予办理资质晋级和增项,不予年检,不得进入建筑市场。
第二,全面完成中介机构改制工作。监理企业改制要坚持民营化方向,加快监理企业的脱钩、改制步伐,至底,对未完成改制的企业将不再延续资质有效期;招标代理机构的脱钩改制必须在年底前完成;已完成脱钩和改制的其他中介机构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第三,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吉林省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结合全市建筑业企业改制工作,大力发展民营建筑业企业;市建委将对改制为民营经济的企业在资质晋级和增项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对二、三级建筑业企业改制后可直接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