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生态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十一五”规划、县十二次党代会,都确定了这样的一个目标要求:gdp翻一番,建成“全省生态经济强县”。这个目标和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生态建设工作力度。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全面部署生态建设年活动,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规格之高,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的信心和决心。刚才,对全县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不等于全面发展,收入提高不等于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如果不注重生态建设,即使发展得再快一些,老百姓也会有意见,即使有再优惠的政策、再完善的服务,也很难引来客商,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以人为本”将难以落实,和谐祁门将难以实现。“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小平同志就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全县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是县委、县政府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深入分析发展优势、发展轨迹,充分研究我县的具体实际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市会议精神,推进“331”行动计划,打造“全省生态经济强县”的一个创造性举措,是祁门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祁门,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质是又好又快地发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不仅要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为未来发展提供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在全县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就是要选择全面发展的增长方式、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加快走出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在整体上的全面发展,在空间上的协调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发。
(二)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央已明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就是坚持发展以“好”为前提,以“快”为支撑,以“好”保证“快”的质量,以“快”扩张“好”的数量,使“好”的发展更快、“快”的发展更好。我县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发展环境不够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弱,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不仅关系到资源环境的持续有效利用,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县未来发展的根本。在全县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三)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越来越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新一轮发展的第一立足点、第一增长点和第一竞争点,环境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的关键因素。增强综合竞争力,必须找准比较优势、培育产业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可以说,我县的形象在生态,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在全县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就是要响应东向发展,充分发掘生态经济发展较快的“潜在优势”,提高“生态含金量”,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四)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是打造“全省生态经济强县”的现实需要。生态建设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目标。如果对资源盲目开发、无序开采、粗放经营,不仅资源难以满足,生态环境也将无法承载,而且造成产品附加值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使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大大下降,同时也会给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打造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全省生态经济强县”将是一句空话。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就是要在保护和改善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优化、运作生态资本,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把“全省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推向前进。
(五)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我县是一个典型山区林业大县,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20个字”的总体要求中,有“三句话、12个字”与林业直接有关。“生产发展”离不开林业的发展。只有林业发展了,生态环境改善了,才能保障农作物的旱涝保收;只有做活林地文章,农村经济社会才能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林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宽裕”离不开林业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林业产业,山上建成“绿色银行”,农民才能增收,生活才能宽裕,林业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村容整洁”离不开造林绿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就是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稳步扎实地把“生态建设年”活动推向深入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离开了经济发展,老百姓要生存、要吃饭、要烧火,怎么办?只有砍树,只有破坏生态。只有在发展中保护,才是有基础、有实力的保护,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发展。当前,祁门基本县情还是欠发展。在全县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全面的问题。目前,我们存在一切问题和困难,还是发展慢了。发展是与全县经济社会、与全体干部群众密切相关的。发展就要抢抓机遇,机遇就是生产力、机遇就是推动力。当前,我县生态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五大建设,努力创建五大文明,其中包括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林业建设放到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国家在环保理念上,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主次”、“先后”、“单向”关系,转变为“并重”、“同步”和“综合”关系。这些为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2、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把生态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投资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定,继续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加大对生态保护的转移支付,我们将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国家林业投资。这些为生态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3、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园区经济快速突破、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旅游经济迅速崛起、招商引资持续突破、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全民创业活力强劲,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增长、和谐进步的良好势头,财税对林业产业的依赖程度大大下降。经过争取,总投资80亿元的高速公路有望在五、六月份举行奠基仪式,将于建成通车,4年中每年将提供的税收在至万元,具备了开展生态建设的良好经济条件,使生态建设成为现实和可能。
4、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成为广大农民的新选择、新追求,为生态建设拓宽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动力。全县上下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中来,实把握好“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启动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三个优先”、树立“三种观念”、坚持“两个并重”、实现“三个拓展”。
(一)坚持“三个优先”
一要坚持生态优先。就是不论思想怎样解放、不论发展思路怎样创新,不论建设工作如何开展,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一切开发为生态让路,守住“阵地”绝不让步。二要坚持环保优先,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也就是:决不以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宁肯牺牲一些发展速度,决不在接受产业转移中接受污染转移。三要坚持节约优先。就是要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选择,重点是要把土地的节约利用、把发展高效低耗型产业和产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社会。
(二)树立“三种观念”
一要树立新的条件观,立足自身优势谋发展。既要看到我县生态建设的差距,更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找准主攻的方向和目标,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县自然条件优越,并有许多优势资源,如毛竹、油茶、药材、森林景观等特色资源,只要开发得好,都可以做成很大文章。二要树立新的资源观,科学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在人们的生态需求日益强烈的今天,不能把眼光死死盯在几根木头上,必须把资源利用的方向引导到对山区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上来,引导到对非木质资源的加工利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