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暨“建争带”活动
振奋精神 再接再厉
努力开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暨“建争带”活动
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决定召开的。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农村党建及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回顾三年来全县农村党建工作,总结“建争带”活动成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市委、县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市委组织部同志和县委书记都亲自到会,并将做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去三年工作的回顾
三年来,按照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全县各级党组织以“建争带”活动为主线,着眼发展、开拓创新、服务大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标志是:
——工作思路日趋明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建争带’活动”的思路,共建党员服务区2186个,其中产业型服务区1139个,菌、烟、果菜和特色养殖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四大产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38元;产业“一品村”增势强劲,集体经济稳中有升,62 个农村党支部达到一类村标准,18个后进村党支部得到整顿转化。
——各项制度规范有效,镇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实际、实用原则,各镇全部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和“建争带”活动制度;各村全面推行了党支部书记汇报、暗访抽查、星级公示、群众评议、诫勉谈话、“四个四”等制度;适应“一免两补”政策,乡镇机构改革平稳过渡,领导职数精简到党政职,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提高五种能力为目标,采取外派学习、参观考察、开办“星期六课堂”等措施,镇领导班子建设在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素质升级扎实推进,“三人”队伍迅速壮大。狠抓学历教育,全县48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达到大专学历,15名村干部正在接受大专教育;开展“科技下乡村”活动,群众点菜,专家上灶,三年共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136场次,培训基层干部2600多人次;依托全县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推广四大主导产业技术,1584名农村党员成为产业带头人;加强县镇村三级电教网络建设,镇村电教设备配备率达100%,三年共制作、购买、刻录发放各类科技光碟14000多张。全县“三人”总量达5500多人,其中党员2200多人,占有劳动能力党员的88%。
——党员作用渗透到各个层面,整体先进性充分发挥。三年来,农村党员干部服务走在前、工作干在前、困难抢在前,时时处处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防治非典阶段,350多名党员成为“防非”骨干;日常生活当中,100多名农村老党员甘当社会治安员、护林防火员;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和赈灾助农,102名县工作队员和451名镇干部协助发放“两补”资金617.8万元,为耳农发放救灾资金109万元。
——活动领域不断拓展,工作方式有所创新。延伸党的触角,建立了大市场党支部和14个境外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成立了12个党群致富联合体,3个县级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以“四送四扶”活动为主,大力扶持弱势党员,33名黑木耳党员重灾户享受党组织补助6.7万元;深入开展“树典型、学典型、做典型”活动,培育“先进镇党委、先进村党支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致富明星、优秀包村工作队员”等各类典型200多个;“三个培养”卓有成效,450多名农村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
——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建立了104个县镇两级领导党建联系点,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入点200多次,解决重大问题60余件;实施了“四百工程”,102名县工作队员深入村户指导2300多次,解决生产资金1000多万元,提供无偿资金400多万元,共修便民桥14座,架电4000延长米,修农田道53条,打井200多眼,工作队员所在单位成为各村在县城的“办事处”;强化了服务区功能,农村党员无职有责,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主心骨”。群众想致富找干部、破难题靠干部、谋发展请干部,党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三年来,“建争带”活动不仅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载体,而且成为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以“建争带”活动为主线,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工作经验在省、市党建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和发言。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可以说,这三年是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改革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三年,是总揽全局、全面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三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县委的正确领导,也凝聚着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向所有参与、支持农村党建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县委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诚挚的敬意。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新佳绩。
回顾三年来的实践,我们在不断探索和进取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是农村党建必须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三年来,农村党建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把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经济工作有效融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双赢”。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抓党建从经济出发,抓经济从党建入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发展经济的能力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用经济工作的成果来反映和体现党建工作的成效。
二是农村党建必须选准载体,突出服务。三年来,我们通过“建争带”活动这一载体,突出服务这个主题,建“区”为民、兴业富民、抗灾助民、扶贫乐民,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达到了“工作对了头,一步一层楼”的效果。实践证明,要使农村党建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找准切入点,依托有效的活动载体,搭设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舞台,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抓到点,干到位,让群众满意、党员欢迎、干部称心。
三是农村党建必须常抓不懈,求真务实。三年来,我们坚持不换思路不变调,一本真经念到底,紧紧抓住“建争带”,常抓不懈,稳步推进,求真务实,使服务更加有效,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农村党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实践证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克服无用论、经验论、急功近利的思想,谋“实”工作思路、抓“实”活动载体,落“实”各项制度和机制,一件事抓出头,一项工作抓到底,善始善终,做到为民所思、为民所谋、为民所忙。
四是农村党建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用改革的精神,放宽思路,放眼全局、放开手脚,破旧立新,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展了“境外建党组织、四百工程、树学做典型、党群致富联合体、党员技术培训基地”等工作,认真回答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建面临的新问题,使农村党建内涵更丰富、领域更宽广、服务更有效,创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经验。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农村党建工作,一方面要继承有益的工作,大胆摒弃不合时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村党建的现状与省市委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主要是: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不高,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镇村党组织管理职能相对弱化,镇村干部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转变不到位;部分党员“双带”能力不强,党的政治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体现;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党领导下的各类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等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努力开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
未来几年对全县来说,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加速期”、是新一轮党建工作的“升级期”、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推进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农村党建工作必须跟上节拍,找准坐标,融入发展,助推发展。今年,市委启动了新一轮“建争带”活动规划,相继印发了《牡丹江市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农村“建争带”活动实施意见》2个文件,对今后的农村“建争带”活动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把“一建、三争、十带头”调整为“二建、三争、五带头”,使“建争带”与“三级联创”进一步有机融合。
根据省市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村党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组织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建争带”活动为重点,做到“四个抓实”,力求“四个突破”,全面提升“三级联创”工作水平,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党建新格局,为实现县委提出的“三年再造一个东宁”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主要奋斗目标是:经过1—2年的努力,通过深化“建争带”活动,力争实现“三级联创”活动创建目标(县级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基层满意的县涉农部门;镇级争创:“五个好”镇党委、群众满意的乡镇中心、办;村级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 50%以上的镇达到“五个好”标准、80%以上的涉农部门达到基层和群众满意;60%以上的村达到“五个好”标准、60%以上的镇中心(办)达到群众满意。每镇都有2名以上的“付华庭、佘树德式”致富带头人标兵,60%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要成为“付华庭、佘树德式”的致富带头人。
1、抓实“建争带”活动,在强化服务上求突破
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求东宁发展之真,务百姓富裕之实”的崭新理念。今后,我们要坚守这一理念,抓住“建争带”,启动新规划,内涵上完善、服务上拓展、层次上提高,工作上求实,打造服务平台。一是要深化认识,在围绕产业开展活动上下功夫。“建争带”活动要围绕主导产业做文章,这个思路不变,这个调子不改。全县农村各级党组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