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常用范文 > 模版范例 > 正文

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重点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2/4/6

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重点

,我市财政工作在上级财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有关决定,紧紧围绕我市“跃升发展、提升领跑”的目标要求,发挥财政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四个重在”,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服务发展的水平。

1、抓队伍建设,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一是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二是管好队伍用好人,主张用新人、有能力的人、会干事想干事的人,倡导发扬“敢想、敢拼、敢羸”的邵武精神,充分调动全体干部不断探索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勇于承担提升领跑、跃升发展的重担;三是强化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渠道鼓励并促进干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实现财政体系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精神实质;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尤其是利用邵武财政网页学习与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水平。

2、抓制度建设,促进政风行风转变。建立健全各项行风效能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并约束行政行为,促政风行风的转变。先后出台了《邵武市财政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邵武市财政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并在规范各项制度的同时抓好落实。一是认真落实政务公开。细化公开内容,坚持人事任免、评优评先、资产转让、工程招标等事项集体研究,结果公示;坚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执行结果定期在市人大、市政府及相关会议上公开。,政务公开内容累计101项,其中:对内公开11项,对外公开90项。二是自觉接受监督。一方面树立接受人大监督意识,定期将预算执行及预算调整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并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自觉接受政风行风监督员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监督员的意见与建议,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改进。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2次,对我局的政风行风及政务公开等项目工作均表示满意。

3、抓廉政建设,促机关效能建。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省委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从思想上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做到警钟长鸣,使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成为财政局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全面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与效能建设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按照《邵武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评方案》的要求,继续以开展“服务是我责任”主题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限时服务承诺制度,不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教片、组织学习财政系统先模人物事迹等途径,激励与教育干部爱国、爱岗、敬业、奉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累计拒收“红包”、购物券等7人(次),金额4,800元。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财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主体税收全面增收。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793万元,完成调整后收入预算54,000万元的103.32%,比上年增加13,194万元,增长30.97%。剔除烟叶部分税收上划及交警罚没、收费下划的因素,同比上年增加15,279万元,增长37.71%。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24,295万元,占调整后收入预算的101.23%,比上年增加5,109万元,增长26.63%,同比增加6,872万元,增长39.43%;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1,498万元,占调整后收入预算的104.99%,比上年增加8,085万元,增长34.53%,同比增加8,407万元,增长36.41%。税性收入比重达到86%,比增0.0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5,455万元(含上年结转及上级专项补助),比增12,983万元,增长39.9%。

1、注重夯实财源基础,努力构建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实施稳健财政政策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和丰富了政策手段,并有促有控,增强财政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是积极调整和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继提高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的基础上,从起按照1.5倍以内的原则,再次提高土地使用税的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政策,调整了资源税征收标准及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扩大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土地使用税的调整,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节约合理用地、拓宽税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争取和安排项目资金430万元,用于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用足土地政策,并积极争取利用开发银行贷款1.05亿元等有偿资金,大力支持我市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三是充分利用财政间歇资金480万元,有偿支持各乡(镇)开发区建设。调控措施与投资措施相配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也为我市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奠定了牢固的财源基础。

2、注重财政运行安全,突出防范化解财政债务风险。由于历年多种原因,多个渠道累计下来的债务,已经不是小数,对我市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为确保财政正常运行,有效防范化解财政债务风险。市财政按照“严控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总体原则,加大对财政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力度。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近8,000万元资金化解了37,800万元的债务。总体看,是我市近年来偿债力度最大的一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今后若干年度的偿债压力,也将使我市财政预算开始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3、调整支出结构,大力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三农”投入。,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涵盖面是历史上最大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力度大、政策实、措施多、机制新的特点,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农村。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支出共6,771.7万元,比增加972.7万元,增长16.92%。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及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烟田保护区受益达面积3.4万亩,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000口。⑵专项安排乡(镇)、街道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2,550万元,大力支持乡(镇)街道综合税费及农林场税费改革工作;逐步加大市对乡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市财政从超收财力中安排887万元,用于提高乡(镇)、街道财政支出基数,着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农村“八大员”补助政策,全年安排“八大员”补助资金达130.57万元。⑶认真落实惠农惠民补贴政策。安排1,158万元,用于兑现种粮农民的补贴;并启动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加强补贴资金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二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市教育支出10,771万元,增长36.13%。⑴义务教育阶段等专项补助。安排816.85万元补助资金,分别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农村寄宿生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寄宿生肉菜补贴;⑵改善教学条件。安排250.44万元教育税改经费,用于危房改造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化解债务等支出;安排103万元资金,用于学校办公公用经费和高考先进教师的教学奖励,确保各年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⑴认真执行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累计发放75笔、246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帮助210名下岗职工解决转岗再就业。⑵落实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安排1,856.47万元资金,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和城镇居民医保体系建设,从制度和机制上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和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等需要,及时有效地支持抗灾救灾工作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分别安排低保资金800万元、企业养老保险专项资金11,589万元、下岗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及“4050”下岗职工的保险补贴资金72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助资金和城市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提供了救助资金3,845万元、在职和离任村主干的保险和生活补贴31万元、抗灾救灾资金197万元。

四是推动公共事业发展。⑴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906万元,增长81.95%,其中,重点支持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将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工资全额纳入市级国库统发,并安排120.22万元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及乡村医生的培训及津贴,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水平。⑵支持科技创新。,全市财政科技建设支出491万元,增长206.88%,逐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⑶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全市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909万元,增长87.42%。主要用于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专项安排123万元,重点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⑷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市环境保护支出553万元,增长8.77%,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不断发展。

三、注重深化财税改革,促进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拓展。在市乡两级全面依托软件系统,强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了部门实物费用定额改革试点,实施了项目预算滚动管理,财政预算的编制细化到具体用款项目,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公平性。二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所涵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所有基层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和支出也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编制范围。三是创新了支出监管机制。转变了就支出监管支出的传统模式,建立起了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评价

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重点》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