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31)
、坚硬的疤
高中毕业后,我跟着父亲做起了木匠。由于没有考上大学,我的情绪十分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一天,我学刨木板,刨子在一个木结处被卡住,再使劲也刨不动它。“这木结怎么这么硬?”我不由自言自语。
“因为它受过伤。”在一旁的父亲插了一句。
“受过伤?”我不明白父亲话里的含义。
“这些木结,都曾是树受过伤的部位,结疤之后,它们往往变得最硬。”父亲说,“人也一样,只有受过伤后,才会变得坚强起来。”
父亲的话让我心头一亮。是啊,人生正是因为有了伤痛,才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清醒起来;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才会在苦难的磨练下变得坚强起来。
第二天,我放下了刨子,继续回到学校参加了补习,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次挑战。因为我已经开始懂得,挫折练就人生一副坚强的翅膀。
、了解和亲昵
在阿拉曼战役之前夕,丘吉尔召见了他的得力将领蒙哥马利将军。在谈话中,丘吉尔提议他应该研究一下逻辑。疆场勇士蒙哥马利担心自己会陷入纠缠不清的逻辑命题中,便推托说:“首相先生,你知道,有这样一句谚语,‘了解和亲昵会产生轻蔑’,也许我越是研究逻辑,越是轻视它。”
丘吉尔取下烟斗说:“不过我要提醒你,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亲昵,什么也不会产生出来的。”
、索尔仁尼琴的肚量
索尔仁尼琴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如此有名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第一是对前苏联人民生活情境的真实描绘,因文获罪,被驱逐出境;第二,他是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读过索氏作品的人,可能会为他的正义感所打动。但是,在评价前辈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时,索尔仁尼琴却是有失公允。
索氏对肖洛霍夫的恨并非与生俱来,在开初,他对肖氏是非常敬重的。但随着自己名声的高涨,索氏的心态渐渐发生改变。其时的他因为一些作品得到最高当权者的认同而变得有些飘飘然,对许多作家的态度也由钦佩变成了鄙夷。鉴于他的这种情形引起了诸多作家的不满,肖洛霍夫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他。1967年9月,肖氏在给苏联作协书记处的信中写道:“他(索尔仁尼琴)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患有夸大狂。”。
索氏对于肖氏对他的批评,没有丝毫反省的意思,而是把对肖氏的崇敬化为仇恨。他想不出其他的办法来。最后,他采取了一种挖墙脚的方法。索氏在此一时段纠集了一帮人,拼命证明《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不是肖洛霍夫而是克留科夫。他们写了一些文章,但并未引起多大反响。为此,索氏只得一再重申这个观点。
索氏的作品以真实的描绘出名,但面对肖洛霍夫的真话,他却没有丝毫的宽容。
、关上窗户
位于华盛顿广场的杰佛逊纪念堂的墙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危及到这座建筑整体的安全。美国政府花了一大笔钱试图解决,但未能奏效,危险继续存在并不断扩大。政府只好请了一批专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专家们经过严谨的实地调查和科学周密的分析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清洗墙壁的清洁剂对墙体有破坏作用,频繁的清洗导致了危及建筑的潜在危险。
那么,为什么纪念堂要这么勤地清洗墙体呢?专家们深为不解,于是向纪念堂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很快,答复来了:建筑物顶部经常积满鸟粪,不清洗是不行的。
专家们又陷入了新的不解:同处于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等其它建筑的顶部没有鸟粪,而为什么偏偏杰佛逊纪念堂独有呢?继续深入研究,专家们发现,由于建筑物顶部有大量的蜘蛛,所以吸引了大批的燕子来此觅食筑巢,粪便也就顺便留下了。那么,洁净的纪念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
专家们继续寻求答案,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建筑顶部衍生了一种小小的虫子,非常之多,蜘蛛们是赶来赴虫子盛宴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小虫子喜欢爬到纪念堂顶部去呢?
专家们的目光集中到建筑顶部敞开的窗子。由于建筑顶部开着一些窗子,阳光便从窗口射进来。而这些小虫子偏偏除了喜欢灰垢外,也喜欢阳光。于是它们云集在建筑顶部区,并以极快的速度繁衍,一下子就形成厚厚的虫子层。
专家告诉纪念堂:把顶部的窗子全关上!从此,纪念堂便不用再频繁清洗墙体,建筑危机也将不存在了。
、历史说这样被涂鸦
靖国神社坐落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面积10万平方米。内有三殿一馆:御本殿、拜殿、奉安殿和游就馆。御本殿供奉着246万“军神”,其中有210万是二战亡魂,千名甲乙丙级战犯;奉安殿则供奉写有亡灵姓名的灵玺簿多册。
光看日文汉字我几乎不知道各展馆的主题。“日清战争”指“甲午战争”,“日露战争”指“日俄战争”,“满洲事变”指“9·18事变”,“支那事变”指“侵华战争”,“大东亚战争”指“太平洋战争”……发动战争说成是“事变”,令人揪心。
“支那事变”在一楼10号展厅,进门一张中国地图,画满各种军事行动标记。整个厅内陈列了大量阵亡日军出征前写的必胜誓言、祝辞和遗书,还有军服、望远镜、饭盒……关于战争的介绍,其英文解释说道:“1937年7月1日晚,我军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一带演习,突然遭到中国军队射击,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进入作战状态……日本政府本想不扩大战局,遂很快与中方达成停火协议……各地开始不断发生terrorism(恐怖主义)袭击,上海的中国军队更包围日本租界进行攻击,日军紧急派遣军队前往上海救援,和中国军队苦苦地打阵地战……中国军队退却。使中国的战争意志受挫的是对首都南京的攻略作战……南京的军队溃败,而日军专门在城内划出非战区,让居民能和平地生活。”
馆内还展出一张《东京朝日新闻》,报道南京恢复和平,居民欢迎皇军。这哪里是日军侵华。历史,就这样被残酷地涂鸦。这里有两个影像放映厅播放纪录片,“重温”皇军当年的“赫赫战功”。画面上只见浩浩荡荡开进城的日本军队,和站在路两旁、表情模糊、手里挥动日本国旗的中国老百姓。大展示厅展出日本对外侵略战中用过的重型武器,包括大炮、坦克和鱼雷等等。两个日本年轻人就在我旁边,对巨大的鱼雷赞叹不已。
我憎恨靖国神社对历史的篡改,却不得不对他们推广历史观所用的手法叹为观止。数管齐下、刚柔并济,注重姓名、照片、数据、随身物品等细节,既宏观又微观。不知这些被纪念的刽子手所杀死的中国人,又有多少能留下如此全面的资料,能给后人留下如此清晰的记忆?
、如何看待身边的伪科学
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遭遇伪科学。怎么办呢?下面是五方面建议。
一、根据常识来判断。在大部分情况下,常识不会欺骗我们。比如有人兜售对彩票中奖号码的预测,写成书,编成软件,出售赚钱。这时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a、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一系列“独立随机事件”中,第n次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此前n-1次事件的结果无关;而任何一次公正的开彩,都是独立随机事件。因此,根据以往中奖号码的统计来推测未来的中奖号码,是不可能的。b、如果某人真的掌握了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能力,他为何不大量买入彩票,却还要靠兜售这些书籍和软件来赚钱?
二、根据科学原则来判断。这些科学原则是:
1、与现有科学理论的相容性。现有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宏大的体系,一个成功的科学学说,不能和这个体系发生过多的冲突。比如经常有人宣称自己的学说将要“改写整个物理学”、“改写整个科学”等等,那一定是不可信的。2、理论的自洽性。一个学说在理论上不能自相矛盾。3、理论可证伪性。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说“今天下午要下雨”,这是可证伪的——到下午看,下雨就是正确,不下雨就是错误:而说“下午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就是不可证伪的。如果某种学说无论怎么考察,都不可能被证伪,那就没有资格成为科学学说。4、试验的可重复性。这一条与迷信和伪科学所鼓吹的“诚则灵”直接冲突。科学要求其试验结果必须能够在相同条件下重复。5、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理论。凡是宣称自己的学说“永远正确”的,都不是科学学说,因为科学只能在错误中发展前进。“永远正确”的学说,只能是**。
三、根据提倡者的背景来判断。
背景主要包括学历和职业,这些因素通常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专业训练、在何种领域有专业训练。
四、听取专家的意见。
五、看看有没有商业动机。很多情况下,伪科学是有商业动机的。
、还重吗
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外出行脚布道。
一路上,弟子满腹牢骚,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断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却说:“路途那么遥远,老是休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呢?”然后他径自精神饱满地向前走去。
有一日,师徒俩经过一座村庄,迎面遇到一位姿态美丽的妇女,走在前面的师父忽然握住妇女双手,那女人吓得大声尖叫。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奔,走在后面背着行李的徒弟也快速地跟随师父往前飞奔。
跑过几条山路后,镜虚禅师见村人没有追上,就在一条寂静的山路边停了下来,回头看见徒弟气喘嘘嘘地跑过来,就非常关心地问道:“刚才背了那么多行李,跑了这么远的路,还觉得重吗?”
“师父,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李很重。”
、磨镜成砖
南岳怀让禅师有一位弟子名叫马祖,他在般若寺时整天盘腿静坐着冥思,怀让禅师便问他:“你这样盘腿而坐是为了什么?”
马祖答道:“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听完后,就拿了一块砖在马祖旁边用力在地上磨。马祖问:“老师,你磨砖干什么?” 怀让禅师答道:“我想把砖磨成镜呀。”
马祖又问:“砖怎么能磨成镜呢?”怀让就说:“砖既不能磨成镜,那么你盘腿静坐又岂能成佛?”
马祖问道:“要怎样才能成佛呢?”怀让答道:“就像牛拉车子,如果车子不动,你是打车还是打牛呢?”
马祖哑口无言。
、和谐就是美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室人员前来游览一番。
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
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
建筑师听完,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
他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当我们在团体生活,力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之时,可曾想过,这正是破坏和谐之美的行径。
、虚拟与真实
明明一个虚拟的故事,为什么《手机》能在全国观众的心中引起共鸣?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日前在一个讲座演讲时说,因为这部电影探讨了一个关于虚拟和真实的话题。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的情感网络和生存空间大大扩展,大家越来越依赖各种高科技媒介——广播、手机、电视、网络……从qq到网婚,现代人在虚拟空间里可以无所不谈,但真实的面对面交流却日益苍白。《手机》用通俗的外壳,试图讲透一个深奥的问题,在顾晓鸣眼里,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波普政治片。
冯小刚想借《手机》讽刺当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每个人都在互相帮忙说谎、比如假信息时代、再比如开会弊端等等,本意并没有错,可为什么会激怒崔永元?顾晓鸣认为,这是因为观众看了电影后,突然会对现实世界疑神疑鬼,不仅观众认为电影是真的,连崔永元自己也认为《手机》说的是真的。这就是“拟真社会”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身边的电视节目,是不是一直戴着伪饰的面具?《实话实说》究竟能不能真正“实话实说”,如果不能,那么这个栏目名称又带有多少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