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县思想年终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努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委宣传部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全体宣传思想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营造了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一、今年以来宣传思想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一)理论武装工作方面
根据开展“三观”学习教育的有关指示精神,县委中心组带头学,作表率,组织召开了“三观”教育学习会议,16位领导干部作了交流发言,并撰写了10余篇体会文章。全县各单位和部门也以多种形式开展了“三观”学习教育活动,并掀起了热潮,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按照“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的要求,召开了以学习贯彻宪法、行政许可法,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为主题和分析研究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撰写体会文章80余篇,推进了思路创新,提高了领导和决策服务水平;在职干部勤学习,重实效,累计参学人数9936人次,撰写了856篇体会文章,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素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分3期对县乡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和新录用国家公务员等共610人进行了培训,继续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组织开展了党内重要法规的学习活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作风明显转变;编辑完成了理论书籍《时政与探索》,为广大干部进一步用理论武装头脑拓宽了渠道;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为理论研究搭建了平台。
年中,制定了关于开展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实施方案。8月22日,全县万余人收看了“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实况转播,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会上的讲话,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同时,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还以举行座谈会、读书活动、文艺晚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各级干部群众把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二)经济宣传工作方面
加大了对宣传我州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和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力度,着重宣传好了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落实及为民办实事的情况,宣传好了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以及各级各部门取得的新成绩,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三篇文章”这一宣传主题,以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部署的宣传为主,大力宣传了我县在作好“三篇文章”中所取得的成就,并以宣传“三篇文章”为载体,全方位推介和展示了漾濞,一批经济宣传稿件在省、州媒体上刊播,为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以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人物专访等形式和渠道,从不同角度广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好经验好典型,做到了典型引路,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献身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舆论引导工作方面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两个务必”,做到“三贴近”,切实转变作风,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按照大办发[]28号《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及州宣发[]25号《重要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审稿的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及时制定了《漾濞县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对会议新闻、领导同志活动包括外事活动的新闻、新闻报道的采编播发等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对会议新闻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稿件审定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县广电局和新闻信息中心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就如何贯彻落实“三贴近”方面,新闻宣传工作者始终做到强化五种意识、打牢五个根底,既强化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有为意识、大局意识和整合意识,打牢扎实的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基础根底、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不懈的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开创了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面
县委、县政府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在大理州召开的全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精神为指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下步工作要点并认真开展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一是认真学习传达了云南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精神。县委理论中心组于6月中旬召开学习会议,传达了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精神。在6月21日至27日的县乡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和新录用国家公务员培训班上进行了传达学习。同时还组织宣传****口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全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上来,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完成了文化单位的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启动后,加大了对电影公司的改革工作力度。以通过一次性出售现有资产(改革前),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体职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养人员生活费,分流安置15名各类职工,基本做到了尽可能合理地安置各类人员,尽可能清偿有关债务,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个人都满意的目标。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额拨款的形式完成。另外,出台了发展教育产业的具体措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实现学校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并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以高中为龙头,初中为重点,小学为基础,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教育发展思路,切实把高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按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漾濞一中的建设,实现漾濞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离,实现加快普通高中扩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学一起抓,齐头并进,联动发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发展。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漾濞一中实行校长聘任制、负责制、年薪制和目标奖惩制;创新办学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办学投资多元化格局,努力扩大和提升高中办学规模和水平;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对学校、校长、任课教师及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改革,到,全县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15年全县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实施教育改革和整合教育资源,以及在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教育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高考上线率为58.08%,比增加82人,上线率提高了37.08个百分点,增副属全州第一,全州排名第九位。
三是实施了以开发石门关生态旅游和核桃文化产业为主的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县泡核桃面积达32.9万亩,330万株,核桃种植农户达1.58万户,农民人均占有核桃35株,预计到,全县核桃面积将达到40万亩。以弘扬核桃文化的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28.35亩的中国核桃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232.776万元(含征地款)。提出了把25周年县庆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思路,即把县庆献礼工程中的有关项目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计划编写一套系列丛书、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创作一首唱响“中国核桃之乡”的歌曲、举办一场大型文艺表演系列活动、创作一批精美的形象宣传品、举办一次书画摄影展和弘扬核桃文化的笔会等“六个一”工程。石门关旅游景区向旅游集团的转让经营洽谈已基本结束,各项工作已开始启动。
(五)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
根据中央、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县文明委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目标任务分工》,明确职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宣传、教育、文体、公安、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今年8月份,深入到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为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继续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来抓。各乡镇有创建活动安排意见并专人负责;除五保护和家庭成员全部常年外出户外,所有农户参创参评半年完成了初评,计划到年底全面完成复评并挂牌;所有村组都建起了十星流动管理卡,村民小组的评星动态管理公布栏正在完善和筹建之中,计划年底全面完成;在创建工作中以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为重点,进行经常性创建达标,预计到年底农民增收幅度比上年提高。二是文明村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全县11个乡镇65个村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与文明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狠抓“十星工程”示范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