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汇报材料 > 正文

小学年终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3/6/30

小学年终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汇报材料第2页

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探索各组讨论的策略时,要注意把握讨论的最佳时机,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去讨论,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以人为本,每个环节采取什么措施,设计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习惯。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使课堂教学经验化理论化。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规定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中高年级每科每天不超10分钟课外作业或者不留作业,作业的内容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不准留与教学内容无关或死记硬背、难度较大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我校对学生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监控,首先对一年级学生拼音和2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了测试,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识字和听写的测试,然后进行了三——六年级作文竞赛和应用题竞赛,最后由教导处把关,要求教师每个单元测试都要进行质量分析,由教导处把关,并且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根据我校的实际,近几年来,我校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室为课题的德育实验,国家级体育实验项目课间操及市级科研项目以人为本的班主任工作实验,现代小学数学实验、作文教学实验和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实验等六个科研项目,整个实验有计划,有总结,有实验方案,有实验记录和活动记录,多名教师获得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奖励,并且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有力的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目前,我校正拟申报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实验校,将与我校创建的《绿色环保特色校》有机的结合起来。
4、结合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资源.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齐划一的弊端.我校分年级开设了不同的校本课程.一、二年级开设《唐诗,宋词》三年级开设《三字经》、《千字文》。一、二、三年级开设人文素养教育。四年级开设《环保与健康》五年级开设《革命烈士纪念日和中国传统节日》,在此基础上,我校又成立了鼓号队、体育队、文艺合唱队等课外校本活动小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用,发现我校开设的课程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也是非常适用的。儿童在学“千古佳句,做少年君子”的同时,也学会以了尊重他人,懂得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节,学会了怎样做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欲望,懂得了如何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三)、德育工作
本着德育为首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1、我校依据德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部署学校德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消防等知识讲座,组织学生为社区街道搞卫生,清扫白色垃圾等活动。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请专家为家长讲座,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家长意见,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充分发挥班队会的优势,利用学雷锋活动日清明节党的生日建队日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主题大队会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红山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实施方案》,以此推动四个三活动的开展。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有评比。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国旗下演讲由各中队轮流进行,并形成系列,有详细的资料和文字记载,寓教育与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成立“红领巾气象站”和少先队“监督岗”,规范学生行为,由值周领导和教师组织,纪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同时对每周的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对表现好的班级评出前五名,并颁发奖匾。特别是我校少先大队组织的校园拒绝**功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3、为了开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今年暑假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为大三家村农机贸易市场开业剪彩献词,鼓号队和文艺队的表演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4、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我校根据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符合儿童特点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除“艺术节”“学生布置教室”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如有的班级开展了“调查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桥下积水的原因”,“养殖业”,“市场的变化”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课题活动,以及各年级分年龄特点开展的具有本班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花棚种花、浇水、施肥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社会调查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增强了交往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对教师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教师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不停的学习和了解前沿知识和信息,促进了教师成长。
5、我校严格按课程标准开齐开全所有课程。并保证学时,各科均要求写出内容充实,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计划和教案。严格执行三表一历制度,并制定音、体、美、劳教学工作制度,设有专人兼管,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评比,很好的落实了“33211”工程计划,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工作
1、成立“绿色环保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校创建工作。
2、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试行办法和赤峰市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评定细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绿色环保学校”工作实施规划。
3、认真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使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真正做到了春夏有花,秋冬有果,一年四季长青的优美环境。
4、建立红领巾广播站,气象站,并通过讲座宣传画,测试卷,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和家长同办一张环保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如利用小广播进行绿色环保专题报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二十一世纪的优秀小公民,共同为地球创造出一个美丽的明天。
5、利用语文课,数学课,及各课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6、通过大队会,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传授,带领学生清除垃圾,回收废电池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爱护环境的意识。现在每个班级都设立一个废旧回收角,班班都有环保宣传园地,定期更换内容。
7、由于楼房设置不和理,学校每个楼层设立两个垃圾桶,避免了学生随地乱扔的坏习惯。
一年来,通过“绿色环保学校”的创建工作,使学生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学校安全教育工作
1、社会综合治理的重点是搞好防范,提高校领导的防范意治。因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制约机制,整顿了学校周围的环境和秩序,彻底防止了侵害学生身心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我校成立了红领巾护路小分队,红领巾安全检查队、红领巾护送小分队,保证了学生在校及社会上的安全,同时,每天中午、晚上放学,都要求班主任教师护送学生过道,坚持经常,风雨不误。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学生身心伤害事故。
2、我校与西郊派出所、铁路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每学期都要请派出所领导同志到校给学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和自我防范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我校除了经常检查房舍安全外,对防讯、防火、防盗等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要求全体老师增强法律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做到了自觉遵纪守法。
四、学校的主要优势及如何发挥这些优势
1、上级领导对学校高度重视,
2、具有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3、学校具有一个团结向上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我校采取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经费与后勤保障、社区保障、监控与评价保障”这些措施,使学校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校今年最成功的一项工作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同时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⑴、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因人而异。电教手段是为实现教任务,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教手段决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而是为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以提高教学手段和效率,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多些、快些、好些。因此,上课时是否采用电教手段,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因课因人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该用的要积极去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没有必要用的坚决不用。一般地说,那些学生比较熟悉,或内容比较浅显,易于接受和把握的课文,没有必要采用电教手段;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的,或学生缺乏直接经验而又深奥的内容;对于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的重点、难点,或虽能讲清而占用时间多、教学效率低,电教手段有能发挥自己特长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内容,则应当尽可能地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⑵、和教材的内容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上课时使用的电教教材越多,越能体现出电教课的特点。所以,本来用投影能解决的问题,还要放录音;本来用一幅投影片能说清楚的,非得用两幅或多幅。结果,课堂上,教师常常忙于放片、解说、提问、累得汗水满面;学生只顾看投影(或看录象、听录音)、听故事,甚至丢了教材,忘了知识的学习。对电教教材的使用,还是“少而精”好。
⑶、和教学规律相结合,坚持精心施教。一切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开展电化教学也是如此。因而,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电教理论,如电化教育的
小学年终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汇报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