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创新研究发展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总目标,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以推进德育品牌群建设为抓手,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研究,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我区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长效性。
二、主要工作和举措
(一)分级培训,专业发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强化德育理论知识学习,高度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始终将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作为保障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核心工程。进一步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骨干分级培训体系,探索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途径。http://nayishi.com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培养,把师德、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新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体系,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水平。
2、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重视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培养,通过现场观摩、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组建区班主任智囊团,辐射引领全区德育研究,继续举办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和新班主任岗前培训。学校要通过德育研讨会议、班主任工作例会等加强学习,探讨工作方法,研究工作策略,提高管理艺术。
3、进一步落实德育科研。树立以课题研究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念,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结合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资源,努力扩大交流,实现德育资源共享。做好《区域实施小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及成果申报工作,申报公民教育品牌群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推进品牌群研究,带动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开展第十届区优秀德育专题论文评比。
(二)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提高育人工作实效
4、夯实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主要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夯实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要加强校园网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健康网站,大力开发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联合开展健康向上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网络德育创新。
5、继续抓好传统教育活动。围绕贯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帮助学生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为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结合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节假日、纪念日等教育契机,通过主题班(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举办主题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重视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积极开发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展今年年杭州市中小学生读书教育活动和区网上读书论坛活动。
6、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各校要根据办学中拥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在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基础上,做优做美物质文化,精磨细炼制度文化,积级打造课程文化,建立和谐人际文化,努力培育精神文化,构建具有人本精神饱满、个性魅力独具、和谐状态呈现的学校文化体系,为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创设和谐优良的发展环境。
7、积极开展文明学校、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丰富师生校园生活,围绕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社会礼仪,引导学生做到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上网、文明用餐。加强环境教育,全面普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巩固绿色学校创建成果。
8、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落实教学课时,并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教学片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9、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和反**教育。建立完善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设模拟法庭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交通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为主题,继续开展反**教育。
10、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做好中小学生《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记载工作,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11、继续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把廉洁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和丰富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受到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12、切实加强学校团队工作。团队、学生会组织要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钱江品质少年”系列教育活动,主动、有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深化“雏鹰争章”活动,改革区级“银奖少年”的评选方式与评选途径。加强团队衔接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更大发展。
13、充分重视“关工委”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学校党政要支持关工小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在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学校关工小组要抓好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的关工组织,做到与时代同行、与青少年同心。
14、进一步完善德育品牌群工作体系。学校要结合校本挖掘主题内涵,提炼内容,积极展示品牌群研究成果。“环保教育”品牌群要积极开展低碳环保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生命教育”品牌群要把中小学生的生命理解、生存技能和生活态度纳入研究体系;“公民教育”品牌群要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整合资源,全员育人,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社会化的机制。
15、研究制定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实施德育工程,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6、继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建育人工作。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三级网络建设,通过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等组织,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参与德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视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联系沟通,加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引导。
17、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按照就近就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等原则,参加社区文明建设和公益劳动。继续认真落实“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二课堂”场馆的校外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学校要主动和各场馆联系,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家乡教育,要把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努力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18、充分发挥社会有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关工委、校外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教育基地以及警校共建、军校共建、企校共建等形式,主动挖掘整合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科技、环保、公安、司法、共青团、妇联、工会等有关单位和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并积极探索合作机制,力求取得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