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工作计划 > 正文

建设局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2/8/13

建设局工作计划第2页

。指导、帮助乌尔禾区加快“自治区园林城区”创建工作,使乌尔禾区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区”的目标早日实现。指导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加大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向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的目标迈进。

六、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高城镇环境治理水平

要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研究制定支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的政策措施,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推进垃圾、污水资源化利用。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标准,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行为。选择合适的市政公用项目实行特许经营,严格特许经营项目所有权的处分,除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的源头设施、设备外,不得将特许经营项目的所有权出让、转让给特许经营者。要结合城镇供热体制改革,逐步推行“暗补”变“明补”,推进用热商品化和供热社会化,切实保障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的采暖。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和调控,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市政公用产品合格的供给与优质服务。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今年是新一轮自治区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年,自治区将总结经验,对竞赛考核方案和评比标准进行修订,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竞争性,引导各城市集约发展,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市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改造城镇老居民区的供排水、燃气、公厕等设施,解决好城市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七、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发挥区级部门在城管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和街道在城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城市管理任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建立起市、区、街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通过完善“门前三包”等参与机制,确保城市管理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试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城市高效能、精细化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风险的能力。严格执行城建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地下管线等重要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信息传送制度,落实各种应急预案,特别要加强城市燃气、供水、排水、集中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安全管理,提高城市防灾抗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城市公共安全。

八、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推进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

完善监管体系,规范行业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促进建筑发展模式转变。要加强我市建筑节能组织建设,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今年要编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规划。新建建筑必须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要加强对2万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公共建筑,特别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中心、卫生所、小型图书馆等的建设管理,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围绕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全面实施建筑节能见证取样制度,大力增强建筑节能检测能力。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和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全市开展争创“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工作,通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继续抓好禁止和限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示范照明工程”活动,促进城市节地节能工作开展。

加大宣传交流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建筑节能工作直接关系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深入加大宣传,深化目标考核,研究制定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机制和节能服务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实施建筑节能的良好环境。加强与疆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九、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要以住宅、建筑节能工程和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文明质量管理考核年”活动,推进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总结推广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和实行分户验收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巡查,开展我市优质工程和结构优质工程评选活动,组织专家从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艺工法等方面加强指导,打造建筑精品。

加大工程质量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查处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转变监管方式,强化对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认真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完成我市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就位工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积极推行工程质量责任险、工程勘察设计质量责任险,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动态监管,坚决禁止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积极推行“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督促建筑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实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措施审查、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层级监督与重点地区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预警制度,完善安全管理监管体系。继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初步建成体制科学、机制灵活、考核严格、运转高效、行为规范的具有城建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灌输渗透“以人为本、规章至尊”的安全理念,形成预防为主、我要安全的安全观念文化;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安全行为文化;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文化;设施完备、标准规范的安全文化。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和安全生产防线。

十、继续做好城乡抗震安居工作,确保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推进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按照自治区抗震安居工作要求,前要完成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新建、加固任务。今年是我市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关键一年,抗震安居工程任务很重。一是要尽快完成克拉玛依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抗震安居工作;二是要把政府直管住宅抗震加固任务从调至,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共需抗震加固12栋,建筑面积17807平方米);三是市属改制企业要积极主动完成抗震加固任务(共需抗震加固4栋,建筑面积7182.12平方米);四是农村今年新建抗震安居房170户,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克拉玛依区和乌尔禾区要尽早安排,确保任务完成。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要按照自治区建设厅的要求,积极开展“抗震安居工程质量年”活动,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抗震安居房在遭受6级左右地震时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属改制企业抗震安居工程扶持力度,督促落实资金,完善安全质量监督,指导工程实施。要建立和完善农民住房“一书一证”制度,加强农民建房规划引导与控制。要搞好农民建房技术服务,组织力量设计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要求、体现当地农村传统文化与风貌的建筑。要严格按自治区的规定,落实好农村抗震安居房权属登记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十一、进一步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树立良好行业形象

建设部门的工作关系到政府形象,涉及到群众利益,影响着社会和谐。我们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素质,努力树立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认真抓好行业培训。继续开展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经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加强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工人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善执业资格制度,认真落实人才培养责任制。充分发挥建设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推进全市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建设行政管理机制。进一步转变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规范市场准入,完善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基础制度建设管理年”活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抓好行业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五五”普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责任。认真落实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年”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学习型的政府部门。创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行业信息化工作,办好“克拉玛依建设网”,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建立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完善源头治理各项制度,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扎实有效地做好建设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以人民满意为目的、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自觉搞好行风评议,巩固扩大行评成果。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市建设局创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房产交易中心实现创建建设部“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的目标。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实现我市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为构建克拉玛依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建设局工作计划》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