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市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市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八市、秦巴楚文化交汇融合地域,总面积2.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特色,曾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等称号。
一、产业现状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良好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境内植被优良,森林覆盖率达52.7%,高出全国森林覆盖率34个百分点,与周边的秦巴地区构成中西部结合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堪称“中华之肺”;有亚州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被誉为“华中水塔”;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轰动世界的郧阳人头骨化石等一大批人文旅游资源和山水自然风光;全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500万千瓦;生物资源丰富,仅武当山地区就有植物758种,中药材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有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房陵文化、民俗文化、远古文化、汽车文化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
■具有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旅游具有三大品牌的潜力:一是武当武术所树立起来的养生形象。武当武术以养代练、防身保健为宗旨,在武术界享有盛誉。国际武联7月决定,将每年的五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现在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太极拳,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1.5亿人,太极拳已成为世界第一武术运动项目。武当山以外柔内刚的绝奇功夫,举目无双的皇家建筑、博大精深的武当文化、天人合一的道教国粹闻名于世。不仅是东南亚、港澳台香客、信士和游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乐园和梦寐以求的旅游乐园,而且对欧美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南水北调水源地所形成的生态形象。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2014年将完成的输水工程将吸引世界眼球,借此可以充分展示的绝佳山水生态。三是举世闻名的汽车城所代表的时尚形象。市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城,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先进的汽车生产培育了浓郁的汽车文化。
■区域性城市功能相对完善
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城区道路改造升级,文体、医疗、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城市建设路子。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并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建设部对全国79个国家园林城市排名,城区绿化覆盖率排名第二,绿地率排名第三。特别是通过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论坛至分别从城市生活质量、品牌价值和综合竞争力三个方面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价,连续三年在前80名以内,而周边城市大多在150名左右甚至200名以外(见下表)。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全市有a级旅游区 28个,其中4a级旅游区3个,3a级旅游区6个;有星级饭店62家,其中4星级酒店只有2家,三星级酒店33家;有旅行社79家,其中国际社3家;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0家,主要有绿松石、米黄玉、武当剑等产品系列。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2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32亿元,同比增长22%和41.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旅游创汇2653.9万美元,同比增长20%和21%;武当山接待游客1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亿元, 同比增长23.1%和48.2%。
存在的问题:一是交通瓶颈制约。现阶段受内外交通的限制,可进入性差,影响了市场的拓展。中远程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进入的代价大,旅行过程艰辛,难以满足现代旅游“快旅慢游”的要求。二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待业分割、地区分割现象突出,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平台和联合运营机制,在对外各景区点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竞争同一市场造成内耗,同时小规模的投资也造成对资源依赖程度高、项目投入小、运作水平低,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产业区域关联度低,带动力差。旅游产业链较为松散,高星级酒店、景观地产、主题公园等新兴业态少,旅游产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弱,辐射作用不强。四是体制、机制障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存在同一个景点多部门管理,跨区域的景区点因行政障碍影响了资源整合。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鄂西圈文化旅游专项规划为指导,以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为目标,充分发挥名山、秀水、汽车城的品牌优势和生态文化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高水平营销为手段,以区域线路对接为着力点,着力打造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联结东西的旅游枢纽城市。
(二)总体思路
1、围绕“龙头”,打造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整体包装武当武术、武当古建设、道教音乐、道家膳食、道教法事以及武当系列旅游商品,打造集道教朝圣、武术修学、古建筑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并以此为核心,整合旅游线路,带动周边旅游景区(点),打响武当品牌,达到提升城市品牌和地方产品价值的目的。
2、突出“山水城”联动,实现优势互补。武当山重点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区重点打造旅游集散地,山城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山城一体的良性格局。同时把武当山的开发建设与丹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林业、水电业与旅游发展同步规划,合力打造“名山秀水”品牌,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3、发挥承东启西区位作用,促进线路互通。发挥在“东进西出”和“西进东出”交通线路上的战略支点作用,实现“一江两山”湖北旅游精品与西安历史古都旅游线路的对接,东部古隆中、三国旅游线路与西部的交接,打造承东启西的旅游枢纽城市。
4、以点线连接为着力点,实现圈形循环。以城区为中心,以武当山与丹江水为核心,形成市内小循环线,与“一江两山”连接的中循环线,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连接的大循环线,与古都西安、山城重庆、河南南阳、湖南张家界市、湘西对接的鄂西北“黄金旅游经济圈”。
(三)发展目标
借助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做好山水旅游大文章,发展山水大旅游。具体讲,就是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实现山、水互动,建设人文与生态一体,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际旅游胜地,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到2011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58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1亿元。新增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5个,使国家3a 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增加到22个;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省级旅游名镇5个,省级旅游名村10个。武当山实现文化、自然双遗产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围绕“三区三线”打造旅游精品
按照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三者结合的思路,以“问道武当·养生”为主题形象,规划“三区”(武当山核心旅游区、丹江口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城市旅游中心区)、“三线”(东部中国民俗文化体验线路、西部远古文化寻踪线路、南部生态旅游探险线路)的空间布局,实现旅游景区“点-线-面”的优化组合。
1、武当山核心旅游区
产品主题:“皇家庙观·世界遗产”。
功能定位:以“领略世界遗产,问道太极武当”为主题,将道教音乐、**仪式、武当武术融入旅游产品生产链中,突显武当武术内家拳的养身功能,形成武术、休闲、养身、康疗旅游产品链。
开发思路:按照“山水一体、互为支撑、产品互补、集聚合力”的思路进行总体布局,形成太极湖武当文化展示区、环沧浪湖生态文化休闲区,开发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古建筑鉴赏、道教朝圣旅游等生态休闲服务项目,推进武当山由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参与体验式旅游升级。着重解决武当山核心区游客分流问题,开发玉虚岩峡谷、武当山后山峡谷等新的景区景点,进一步拓展景区空间,尽力缓解核心景区的游客压力,改善核心景区的环境质量。加快武当武术的传播和道家养生项目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武当文化内涵。
重点项目:按照突出核心作用、丰富核心内容的总体思路和一年启动,二至三年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集中用力,重点建设武当山太极湖新区、五龙宫恢复性建设项目、玉虚宫恢复性建设、玉虚岩至下观峡谷、武当山后山峡谷、金花湖山地公园、武当村、武当山旅游港口建设,形成“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产品特征和旅游标志性区域。
2、丹江口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
产品基础:南水北调水源区随着丹江口大坝的加高,水域面积达1022.7平方公里,蓄水209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水库。丹江库区加坝后,可形成众多岛屿、半岛,还有龙山塔、龙口林场、千岛画廊、丹江大坝、百喜岛等库区旅游资源,这也是距西安、银川、兰州等西部城市最近的内陆湖泊,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产品主题:“山水武当·养生福地”。
功能定位: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生态养生。
开发思路:在加强生态环保的前提下,按照沿水观光、沿路娱乐、靠城食宿的思路,适度开发水上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养生项目,把丹江口库区打造成中部地区独有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丹江坝区、均县镇的项目开发,启动丹江口旅游港口、大坝观景台、环水度假区、沧浪之水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牛河森林公园等。
3、城市旅游中心区
产品基础:主要有“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别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以及汽配城、博物馆、人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