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第2页
管领导包项目、基层领导抓落实的财源建设三级领导网络。并将财政工作和财源建设项目纳入目标考核,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勤政业绩的重要内容,兑现奖惩。二是强化管理。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始终把重点放在保工资、保支农、保教育、保稳定等钢性支出上,压缩人、车、会、电话等各种弹性支出。坚决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做到预算从严、支出合理、监督有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优化资金使用途径,逐步增强财政资金对各业生产的反哺能力。三是强化税收征管。通过专项整治,加大对偷、逃、漏税等的打击力度,做到抓常税、清欠税,大税不放,小税不漏,依法计征,实现工商税应收尽收。并且认真贯彻实施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发放工作,使农民减负增收,提高生活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围绕依法行政,各行政执收执罚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确保各项规费按时收缴到位。3、财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在财源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扶持资金到位晚,致使有的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投产,错过了商机。二是项目承办企业贷款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三是有的项目运行质量不高,达不到项目论证的目标。四是有的项目单位管理水平低,经营方式落后,工艺不配套,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没有市场竞争力,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协调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在审核财源建设项目立项的同时,加大对金融系统的协调力度,力争使借款和贴息同步到位,以此解决项目贷款难,到款不及时问题。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对市场前景好、运行效果佳的项目单位追加扶持资金,为项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大奖励力度,建议对财源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单位进行重奖,以保证财源建设实现新的跨跃。四是加大推进力度,对大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跟踪问效,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成效。
五、“十一五”财源建设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0年,全县gdp计划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5.2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递增0.26%,第二产业年均递增15.3%,第三产业年均递增2.19%,人均gdp达到6,173元,年均递增5.8%。
2、居民生活水平: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计划达到7,200元,年均递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3,500元,年均递增10.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8%。
3、工农业生产:到2010年,全县工农业产值计划22.5亿元,年均递增36.4%,其中,农村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总产值计划11.5亿元,年均递增20.8%。
4、地方财政收入:
到201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1.56亿元,年均递增29.5%;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完成6,825万元,平均递增22.67%;地方分享税收收入计划为6,175万元,平均递增41.44%。
(二)“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国、全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特别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计划的实施,将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后5年,我县将以市委提出的“四个换位”为统领,以主辅换位、劳动力布局换位各所有制结构换位为基础,以产业换位为重点,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途径,全力打造食品、生化、陶瓷产业强县和牧业大县、劳务经济强县,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1、突出发展强势工业
(1)实施“十百千”创业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到2010年,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要达到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个,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000个。
(2)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大力开发瓷产业。以高岭土资源为依托,引建陶瓷加工企业,到2010年末至少要上20条陶瓷生产线,开发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及玻璃制品,其中墙地砖生产能力要达到60,000万平方米,瓷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8亿元、7.8亿元、2,000万元、1,000万元,我县建成中国北方新兴陶瓷生产基地。巩固提高糖产业。瑞雪糖业要持续年加工原料60万吨、生产优质系列白糖7万吨;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利用糖蜜、颗粒粕等制糖副产品开发维生素b族、酵母、酒精、纤维、饲料等系列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2010年末,糖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5亿元、4.7亿元、7,000万元、3,000万元,税金翻两番。全面提升薯产业。加速推进奈伦项目一二期工程建设,年加工鲜薯能力达到33万吨,精制淀粉、变性淀粉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协调解决三信公司的原料供给问题,保证年加工能力达到万吨,生产马铃薯全粉万吨;扶持引导县内金龙、冰山、银海等现有薯加工企业和乡村马铃薯加工小企业扩展规模、提高产品层次,鼓励民间资本新建加工企业,生产粉丝、粉皮、粉条、薯片、薯条、膳食纤维、蛋白等系列产品。到2010年末,薯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6亿元、5.6亿元、6,500万元、4,000万元。壮大延伸豆产业。全力推进黄淮大豆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大力开发大豆植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异黄酮、皂苷、核酸、低聚糖、浓缩蛋白、卵磷脂、低温粕、膳食纤维等系列产品。2010年末,豆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9.1亿元、8.7亿元、8,700万元、2,200万元。招商扩张鹅产业。推进天鹅公司与扬州馋神集团的高起点嫁接,开发白条鹅、分割鹅、鹅熟食、鹅裘皮等系列鹅产品;引建鹅绒和鹅生物制品加工生产线,开发鹅绒产品和鹅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系列生物制品,年加工白鹅达到300万只。到2010年末,鹅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2.5亿元、2.3亿元、2,000万元、1,000万元。扶壮育强乳产业。扩大奶牛饲养规模,保证企业生产需求;引导企业扩展规模,深度开发乳粉、液态奶、纯牛奶、酸牛奶、乳酸饮料等系列产品,提高品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摇篮乳业的年加工鲜奶量和成品量要分别达到5万吨和8000万吨,到2010年末,乳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2亿元、1.8亿元、2,000万元、1,600万元。同时,要积极开发其他产业。围绕葵花,开发炒货、葵花油、葵花仁、葵粕饲料、合成刨花板、ve、油酸、亚油酸、葵脂、甘油、葵花蛋白等系列产品;围绕玉米,开发异黄酮、木糖醇、甜蜜素、柠檬酸精炼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等2,00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围绕芸豆,开发豆粉等产品;围绕生猪、肉牛、肉羊,开发分割肉、冷鲜肉、熟食制品和胰岛素、凝血酶等生物制品及毛皮制品;围绕水,开发白酒、啤酒、矿泉水、纯净水、饮料等产品;围绕秸秆,发展造纸和包装材料业。到2010年末,上述产业的新增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15亿元、14亿元、1.4万元、8,000万元。
(3)优先发展重点区域。以陶瓷工业园、食品工业园为龙头,以碾北线沿路乡镇和、依龙、双阳、中心、三兴等建制镇为重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工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以“两区、一带、五镇”的率先发展,带动全县经济协调快速发展。2010年末,全县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50元、48亿元、4亿元、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45亿元、亿元、44亿元、3.5亿元、1.6亿元;园区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55%。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的主渠道和第一实招。
(1)明确招商方向。瞄准大、高、外项目,盯住国外国内500强企业,围绕高岭土、石英砂、甜菜、马铃薯、大豆、大鹅、葵花、玉米、芸豆、生猪、肉牛、肉羊、水、林木与秸杆、旅游等资源的延伸开发、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搞招商,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瑞雪糖业、天鹅公司、摇篮乳业、松竹人造板公司、塑编公司等现有企业的扩张和裂变搞招商,着力引进投资额度大、竞争实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艰的成长性战略投资者,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形成多元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格局。五年内,全县招商引资总额达到30亿元,至少引进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6个以上,其中国内500强企业至少1个;投资超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5个。硬化招商措施。实施全民搞招商、领导招大商,重点推行县、乡、部门领导承标招商举措,积极开展网上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展定点定向定位招商。完善招商载体。围绕县内资源,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走势,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征集、筛选、储备和发布工作;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和“四高”原则加快园区建设,通过“投入一块、建成一块、使用一块”的滚动发展,五年内陶瓷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区全部达到规划标准。
(2)严格兑现奖惩。按照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实行重奖重罚,对招商引资贡献突出的干部和社会自然人。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的专项推进机制和“谁主管、谁负责、一抓到底”的工作原则,项目不建成不收兵、不换人,增强工作的延续性和责任感;实行县四大班子“四堂会审”制,每月对招商引资项目逐一进行审定,把引进的项目、资金敲准、靠实,优者张红榜公布,差者张黄榜公布,从而以更加完善的制度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优化招商环境。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为重点,建设硬环境。重点强化工业园区建设,确保达到“七通一平”,使其成为高新产业的聚集地,城市建设的新城区。以诚实守诺为重点,优化软环境。严厉惩处一切不利于招商引资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在行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窗口单位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等六项制度和“五必办”、“四个零”服务承诺;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