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工作机制“大平台” 寻找特色农业发展“金钥匙”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县作为闽西北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立足于市场取向和资源比较优势,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同时,打造农村工作机制新的“大平台”,推进农业服务进程,作出了做大、做强、做实烟叶、锥栗、雷公藤、金湖乌凤鸡、竹业、肉牛(羊)六大特色产业的战略部署,相继建成了“中国竹笋之乡”、“中国锥栗之乡”,走出了一条生态型、集约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年,六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户.万户,产值达.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强,农民从特色产业开发中人均增收近元,占人均增收额近%,全县的特色产业年年有新突破,农民收入年年有新增长,农村发展年年有新进步。
唱响“主题歌”,以创新机制为“着力点”,上下联动抓特色农业。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只有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才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创新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完善农业运作机制,形成上下合力。为此,全县以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唱响“让农民增收、使特色农业增效”这个主题曲,按造“特色产业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主导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大力实施“机制创新、结构优化、龙头带动、科技兴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以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技术、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发展特色产业。在工作机制上提出了农业工作“一位县领导主抓、一个规划先行、一个工作班子运作、一个配套政策推动、一笔资金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支流通队伍促销、一批科技人员挂钩”等“八个一”措施,并以此载体构建特色农业工作联动网,形成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的特色农业开发局面。为实现网内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重点强化建立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县里成立了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大特色产业分别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个正副组长主抓,各乡镇、村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也相应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乡镇联动中心例会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联动领导格局。二是责任机制。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供销等有关技术、业务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班子,详细制定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并建立起涉农成员的责任制度、农业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应尽的职责和任务。三是落实机制。通过领导包片、技术人员挂点的方式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开发任务的落实,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农部门开展特色产业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四是服务机制。建立“农业”服务网络,推进“农技电波入户”、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建设,扶持科技、流通等中介组织的发展,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跟踪制度,积极开展与特色产业开发有关的热线服务与网上服务。
念活“政策经”,以重点扶持为“支撑点”,政策驱动抓特色农业。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是特色产业开发的主体,政府的政策倾斜是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充分运用政策杠杆调节作用,才能调动其农民生产积极性,才能有效推动特色产业开发。县在继续抓发农业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足地价、电价、水价文章,做到用优惠的政策“活络”、用优惠的政策“舒心”,用优惠的政策激发更大的开发热潮,全力打造了“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特色农业发展。一是山地政策上的专项优惠。对农民投资投劳开发的锥栗、雷公藤基地按自留地性质确权发证,在荒山、荒坡等非自留山种植开发雷公藤、锥栗的,年内免收山地使用费。龙头企业利用荒山、荒坡进行特色产业开发,属于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以征地成本价和不超过%土地收益金协议出让;属于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可免缴土地使用费。二是专项资金上的倾斜支持。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县里建立了雷公藤、锥栗开发基金财政专户,专项用于补助集中连片开发藤锥亩以上的单位和个人。对个体连片新植锥栗亩以上或改造亩以上,集体新植亩以上,每亩给予元补助。建立了科研专项经费,每年各安排万元,专门用于锥栗、雷公藤品种选优、保鲜、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三是激励举措上的重点扶持。对被国家评为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县政府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对被省评为著名商标、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或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龙头企业,县政府给予万元奖励。鼓励有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投身特色产业开发主战场,年内身份不变,年期满要求返回原单位的,由原单位重新安排工作,建立科技人员职称评聘与其负责指导的特色产业开发成效挂钩的制度,贡献大的给予优先提拔重用。几年来,全县先后有十余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投身特色产业开发。
打亮“龙头牌”,以规模经营为“牵引点”,龙头舞动抓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是联结生产与市场的纽带,是把千家万户的生产者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联系起来的组织者。特色产业开发只有在龙头企业牵引下,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产生效益。县坚持走外向带动的路子,坚持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立足特色农业,把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思路转化为具体项目,着力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推进贸工一体化、产销加工一条龙,着力了突破锥粟、笋竹、雷公藤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了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中的五大主导产业分别由县烟草公司、金湖乌凤鸡有限公司、锥栗开发有限公司、竹林开发有限公司、杉阳山区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大龙头企业牵头,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提供服务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谱好“同心曲”,以培育典型为“辐射点”,典型带动抓特色农业。采用并完善下派干部的办法,使干部下得去、留得下、干得好,与农民群众结成“同心结”,共谋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谱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同心曲”。要导龙头企业围绕特色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稳定农产品产销关系。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农民生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沟通产销渠道,提供信息,提供种子、种苗及技术。并在一些特色农业发展平衡的乡镇,指导龙头企业、贩销大户、基层农技部门等兴办农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同时,县把培育典型作为是推动特色产业开发的重要方式,并以此实施了三项带动:一是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示范片带动。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和联系大特色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建立了一个百亩以上的示范片,由点带面,推动特色产业开发。二是专业乡村带动。按照县抓万亩丰产片,乡抓千亩示范基地,村抓百亩示范点的工作思路,发挥一片带一村、一村带全乡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带,促进特色产业开发。几年来,涌现了龙安万亩锥栗乡、开善千亩有机锥栗基地、龙湖沿邵泰公路线百里锥果带、朱口千亩锥栗高产示范片等一批示范点带。三是能人大户带动。着力培植有生产的农民能人和专业大户,引导他们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能力示范效益,全面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全县涌现出百亩锥栗开发大户余户,百亩雷公藤种植大户余户,万羽金湖乌凤鸡养殖大户余户。
(作者为中共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