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开展争先创优先进事迹
华山脚下,滨海之畔,一个以“财兴政通”为宗旨的团队用拼搏和奉献谱写着基层财政建设的新篇章,用辉煌的业绩阐释了15载春秋里的奋斗与执着。他们就是华山区财政局---一个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年轻团队。
本着“机关内部争第一、系统内部创一流”的宗旨,华山区财政局始终着眼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各项工作得到了机关、企事业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先后获得了全市财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文明机关标兵和全市廉洁勤政先进单位等荣誉,赢来了“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甘为企业保驾护航”、“勤政高效”和“人民的好管家”的赞誉。
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带好队伍必须抓好班子,而局党组又是关键,局长常青深知这个道理。自任局长以来,他严格自律,带头狠抓政治业务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同时发扬民主作风,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一班人”和衷共济,使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加强,获得了干部职工的一致拥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全区进行彻底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4月,区财政局基于平台开发的财政一体化应用支撑系统作为“华山模式”,在全国应用支撑平台培训班、全国24省市应用支撑平台试点会议和市区财政局长座谈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吸引了各地关注和学习。
创新政府资本运作方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区属重点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建立起“项目筛选—评价—投资—企业上市”国有资本投资运作模式,实现公共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滚动利用。通过创投平台大力推行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整合政府各项扶持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扶持对国民经济具有示范效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10月30日某某某电气公司正式上市,成为中国“创业板首批某某某”,也是目前陕西省创业板上市唯一一家企业。
自1998年华山区财税机构分设成立华山区财政局以来,财政收入连续突破4亿、8亿、16亿、19亿元大关。从1998年的4亿余元以年均20%以上的增幅跃升到了2010年的1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一直稳居市郊三区首位、泰安市前列。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区级税收收入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高,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两个比重”的稳步提高,为华山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也反映出在财政效益带动下日益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完善的经济运行质量。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工作的方式、任务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干部职工的素质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区财政局的局党组在抓干部职工素质建设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概括起来,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从界定职能、流程再造入手,强化服务型机关建设。重新确定了全局17个科室工作职责,梳理和再造115项业务流程。细化、完善14项内部管理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备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营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为”的工作氛围,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从而保证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区“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健全机制、创新形式入手,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全局大力弘扬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春季集训、全局大会、专题讲座等平台,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市场经济及财政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推动财政工作上水平。创新学习形式,健全学习机制,发挥好局内办公网络、党员活动室等教育阵地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广泛利用各类高校和社会培训资源,全局干部的知识能力、服务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开展“工作创新舞台”实践活动,组建了理论调研、工作创新等4个专项考核小组,调动起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班子建设、干部选拔入手,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局内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党组会、工作例会共同探讨解决重大问题,在工作中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杜绝“拍脑门”、反对“一言堂”,执政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并形成干部轮岗交流的长效机制。局机关多次获得“优秀机关”等称号,全局上下共同构建了民主团结、廉洁高效工作环境,整体凝聚力与战斗力稳步增强,树立了财政部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社会形象。
二
在日常工作中,财政局的干部职工们没有节假日概念。为了把业务研究透,政策把握准,局党组常常是利用休息时间集体加班开会讨论,有时为了研究透一个问题甚至会讨论到深夜。他们把心全部扑在了工作上,有的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在等待着他们,有的在下班后还要到医院里去照料生病的家人,对待家人他们内心有太多的亏欠,然而对待工作他们坚持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他们对于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深深地影响着局里的每一位干部员工。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财政干部的心里根深蒂固。财政局的每一位干部职工以对工作极强的责任心和对财政事业的热爱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每一项紧急任务不管多晚接到都立即办理,每一笔款项不管多忙都及时拨付,有时甚至到午夜时分局里还有科室的灯亮着;每一笔账款不管差异多微小都反复核对,确保无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下班后的时光,可以悠闲地休息,而财政局的大多数干部职工却依然再为工作忙碌着:或是自己静下心来,学习业务知识为自己“充电”,或是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近年来,财政局的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先后被上级报刊采用,有的还获奖。《深入推进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大力提升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入选《华山区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选编》,形成了很好的反响,以《树立精细管理新理念,开拓财政工作新局面》为题的材料,在全区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200亿——“十二五”的税收新跨越》在总结过去15年的税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展望我区税收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的新跨,为我区经济的再次腾飞打下坚固的基石。
税收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落在实处都是为华山区的百姓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优先,更加注重民生建设,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安排促进就业资金累计千万元;进一步提高了低保标准,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300元和年人均1800元;出台我区创业人员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待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工作,根据国家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贷款贴息。
全局人员将对工作的热爱投入到为民排忧、为民解困中,5年间投入资金36亿,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困难、社区居民安居解困等一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家电下乡原有补贴的基础上,推动我区家电下乡工作实现三项创新:首次将原失地农民纳入政策范围;实现了网点直补、当场兑现;增加了10%的区级补贴。齐鲁晚报、泰安日报、财经日报等多家报纸,泰安电视台、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使区内企业和华山人民同时得到了实惠,并且有力地拉动了税收的增长。其中“海尔产品家电下乡的主要做法”信息还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
某某某赛前期浒苔来袭。为保障某某某赛顺利举行,华山财政人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又一马当先地承担起浒苔清理的重任。负责浒苔清理资金拨付的农财科,深入清理浒苔第一线,实行现场联合办公,积极协调解决清理工作中的紧急突发事件。在清理工作中,由于天气的炎热和工作的辛苦,一名工作人员晕倒在了清理浒苔的前线。即便是这样,该名工作人员在打完吊瓶后仍立即奔赴前线坚守工作岗位,置自身的病痛于不顾。这就是华山财政人身上的一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奉献精神和战斗精神。
三
“你拒绝别人的同时,也是被别人拒绝的过程。”这是局长常青常常提到的一句话,“为预算单位、驻区企业和华山人民服务是财政局干部职工的责任,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积极帮助每一位到财政局办事的人员和企业解决问题,是每一位华山财政人对自己的要求。
为了让所有到华山财政局办事的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华山财政局建立完善了限时审批、挂牌上岗、中午禁酒令和首问负责制等多项管理制度,并发放《至预算单位的一封信》,将办理事项、工作流程、办结事项等内容在全区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阳光服务、理财为民”,华山财政人拥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做到“两个提高”、实现“三新”目标,即理财管理水平有大的提高、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有大的提高,服务理念实现新提升、机关作风实现新转变、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实现新作为,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一位外单位办事人员说:“到财政局办事,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心情就是舒坦!”
企业是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为驻区企业做好服务就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实际的举动,华山区财政局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项目监测三位一体深度介入企业发展,不仅实现了财政收入稳步较快增长,而且与企业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形成了政企的良性互动。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区内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作为企业发展“护航者”,财政局的干部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分管领导带领税政科的同志们定期走访企业,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发展的难题,加班加点研究对策帮助企业排忧解困。他们不图名也不图利,只是把这一切当作自己的“家事”,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健康发展、职工岗位稳定是他们最大的欣慰,很多渡过危机的企业负责人提到华山财政局的同志们总是心存感激。
针对优惠政策政出多门、资金安排交叉重叠的现象,打破原有面面俱到,撒“芝麻盐”的模式,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若干措施》(崂发〔〕17号),首次将全区各项产业资金统一纳入全区财源资金平台统筹考虑,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全面提升了区域竞争力。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华山区自起暂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