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巩固社会文化阵地
??县地处赣中平原,是江西省“首府首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下辖莲塘、向塘等乡镇16个和工业园区1个,全县总人口93.6万,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占总人口的80%。多年来,南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狠抓农村文化工作,使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农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全县农村文化发展新态势
1、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加大。
??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自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更为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多次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购书经费、文物保护经费、群文活动经费做到了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同步递增。1997年,县政府拨款51万元,为县剧团兴建了一栋面积为620平方米的办公练功大楼,,县财政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澄碧湖公园和南苑文化广场;各乡镇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足额拨出经费,专门用于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和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以来,各乡镇用于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总量达300多万元,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农村文化阵地网络逐步健全。
全县各乡镇依托乡镇级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阵地,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图书室16个,全县文化站(室)总面积达8280平方米,行政村文化活动室20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7%。另外,全县还有13支业余剧团(演出队)和450多家文化经营户在活跃着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样,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以县属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个体文化经营户为补充的大文化网络,全县农村文化阵地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3、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近年来,我县按照“三贴近”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蓬勃发展。,省政府设立“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6000万元,直接把资金分配到全省各乡镇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劲。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另外从县财政拨出10.9万元配套资金,使全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专项资金达100万元,确保了三项活动顺利开展。按上级文件要求,全县各乡镇都安排四部以上的戏曲歌舞演出,每个行政村都安排购买6场以上的电影,各乡镇及时上报自办文化活动的方案,并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广大农村倡导文明新风尚,科技致富奔小康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乡镇图书流通大循环”活动有序进行。以来,县图书馆独创性地开展了“乡镇图书流通大循环”活动,使每个乡镇农村群众只要出资1000元,就能看到16000元的实用新书。此举极大地丰富了各乡镇的图书存量及更新量,为广大农民能看到实用的新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架设了通畅的桥梁。
4、基层文化队伍初具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以县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为主体,基本形成了一批业务娴熟、队伍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为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也都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活动比较经常的农村文艺表演队伍,如武阳的正月“莲船会”、三江的“舞龙队”等;并涌现出了一批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的业余文艺团体,如“建军采茶剧团”、“塘南飞车走壁表演团”、“幽兰魔术杂技团”、“武阳灯彩表演队”等,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全县农村文化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些乡镇和部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轻视甚至忽视农村文化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一些乡镇文化站至今仍是“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子、一张床”,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三是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不少地方投入偏低,文化经费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繁荣我县农村文化的新思路。
农村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视农村文化,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产生的新问题,为农民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与时俱进,在持续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新形式下我县农村文化发展规划。
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投入。首先,文化工作所需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要根据本地财政增长比例逐年增加文化经费;县、乡两级要拿出配套资金加强和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基层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其次就是要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经济待遇。基层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创造者,是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血肉关系的重要纽带,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强的力量。因此,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是一件大事,各级政府要把落实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待遇列入财政预算,至少要保证其与乡镇政府其它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保持一致。
三是对基层文化工作所需要的人才给予特殊政策。对于文化工作所需要的特殊人才,劳动人事部门应为文化人才的流通打开“绿灯”,开通人才流动“绿色通道”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一个系统、一个部门工作成效的高低,人才取决定性因素。只有打破传统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应用新的人才理念,文化事业才能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文化事业才能得到繁荣和发展。
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文化已[那一世范文网-,nayishi.com,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nayishi.com]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一个门类,各行业中均有文化要素渗于其中,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文化事业单位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纯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兼容各行业的产业,以弥补资金的不足,达到“以文养文”、“以文补文”的效果。如图书馆开办电子阅览室、音乐书城,文化馆开办音乐茶座,举办各类收益性的展览、讲座、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