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建议及思考
关于做好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建议及思考
一、吃透各级会议精神,用足用活政策法规。根据近期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制定出台相关“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意见(《意见》草稿已拟),运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物价等多种宏观调控措施及工具,全力以赴促进我区经济的平稳较好发展。期间密切关注我区近期及今后时期的经济总体运行态势,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则,通力合作做好有关政策措施意见的落实及服务、协调等工作。建议对《意见》尽早进行研究审议,并予以印发实施。
二、认真研究区情,审慎定位发展战略。区的发展战略,所倡导提出的“()工业卫星城”、“中国都”、“西部休闲之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多项称谓,历经多年,在与周边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对比下,面临着区域发展特色不明显、优势渐次不再的困境,为此,当前时期,建议需要重新审视并筹划确立新的总体定位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区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宜为:以二产为主,三产为辅。
三、增进厂、区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优势互补。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铝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职工稳定等层面来看,在当前时期,厂、区都将面临着如何携手共度难关的重大课题。为此,建议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厂、区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从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上入手,促进厂、区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
四、抢抓重大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调整结构。中央关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对于我区更为重要。为此,建议发改委、财政、建设、交通、国土资源、房管、金融等部门,着手筹划我区~2010年的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在招商引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项目建设推进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级等环节上,做好相关工作。
五、着力破解三产发展难题
以建设开放统一、竞争高效、业态新颖、结构合理的现代三产服务业体系为目标,加大对三产服务业的扶持引导力度。三产发展要充分与相关资源结合。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塑造宜居环境,增强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吸引周边县市的民众到我区居住,增强人气,刺激消费。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既有利于提高消费档次和品味,又有利于提高税源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财政增收。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与消费,通过采取把房地产业发展与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扶贫搬迁和廉租房建设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市场待销和滞销住房的市场销售,减少存量商品房的空置数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六、加大投资力度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我区经济外向型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规模较小,靠出口、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有限,投资则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扩大内需。这为我区加快振兴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精心谋划项目,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发展建筑机械、建筑安装、阀门、铝加工、铁路橡胶等行业有效扩大内需,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七、树立信心,抢抓机遇
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十六字方针,对于克服当前的困难和保持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加强宣传,增强信心,抢抓机遇,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区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客观报道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广泛宣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公众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八、金融创新
不断改善金融环境,完善投资政策法规和担保体系,吸引更多的民间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发展民间借贷。建立政府、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对接的互动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建立担保业信用担保监管和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建立各类商业性或互助性担保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担保资金补充制度和风险补偿制度,形成担保资金稳步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议政府聘请金融专家来我区为促进金融业发展把脉问诊,并支招,通过举办金融知识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居民群众金融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为我区经济发展服务。
九、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区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城乡一体化道路、走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必由之路,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扶贫搬迁工程,着力推进南部山区旅游开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由低档到高档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努力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