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正文

领导干部努力提高学习力的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2

领导干部努力提高学习力的思考

努力提高学习力

抓工作落实,要有执行力。落实工作,仅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较高的工作水平,而这一切都决定了必须加强学习,学习力是比执行力、竞争力更重要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重视学习的人,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那么,学习重不重要?影响学习的因素在哪里?怎样进行学习?下面,我想就努力提高学习力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纵观历史,一个崇尚学习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天空发出夺目的光彩。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流传着一个个刻苦学习的动人传说和生动事例,如孟母三迁、凿壁偷光、铁杵磨针、头悬梁锥刺股等等;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等经典著作,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天工开物》、《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名著;涌现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陶渊明等一批文化名人,还有革故鼎新的王安石、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刚正不阿的包拯、不畏权势的海瑞、舍生取义的史可法、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兴办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张之洞……如果没有重文尚学的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姿、辉煌厚重,在历史的天空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一个崇尚学习的政党才能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并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缔造者的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重视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敏锐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脉搏,永葆青春,成为民族的坚强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思考,创新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此形成的鲜明对照的是,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不重视学习,不注重理论创新,不能敏锐把握发展趋势和时代激流,因而固步自封、思想僵化,经济社会得不到发展,不能给人民更多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最终丧失人心、丧失执政地位,被时代淘汰!
一个崇尚学习的人才会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占得自己的位置。凡是有所作为的先哲伟人、巨匠大家,几乎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通晓古今、才识渊博的。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曾钻研了1500多种书,引用了296个署名作者的376本著作中的材料和观点,还引用了45种报刊和56种会议报告及政府、团体刊物的资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分析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许多杰出政治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都酷爱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更为有趣的是: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人们几乎忘记了他们的业绩,却记住了他们博大精深的学问和脍炙人口的名篇、名言!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坚持改革遭到排挤,被流放汩罗江,这一遭遇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有谁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提到岳飞,就会想到《满江红》,但不一定能想起他精忠报国、抗金杀敌的壮举;我们提到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为百姓建功立业可能被我们忽略了,但却记住了他的《岳阳楼记》和“先忧后乐”名句;我们提到苏轼,他在朝廷先后受到改革派和守旧派的排挤、几度流放、客死他乡的事可能不被人知,但我们都能记住他在黄州赤壁的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现实生活中大凡政绩突出的人、进步很快的人、我们为之佩服的人、有思想品位的人,都是酷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人!
学习十分重要,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学习的氛围怎么样呢?说得不客气一点,学习的氛围不浓。有人认为没时间学习。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高尔基说过,“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周7天,168个小时,工作40个小时,休息56个小时,吃饭、交际、娱乐、家务劳动、锻炼身体35个小时,这样每周净剩37个小时,全年剩余时间为1924个小时,这些时间如果能有效利用50%,全年就有962个小时,如果这962个小时能用来读书,按每小时20页的平均阅读速度计可读书19240页,即全年可阅读96本平均200页的书籍,那么人的一生利用这一时间阅读的书籍摞起来可达十几层楼高。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干部来说,学习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重视不重视、利用不利用的问题。时间最无情,它一去就不复返,时间最公平,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它既不会因为你是领导干部就多停留一分,也不会因为你是平民百姓就少赐予一秒!要力戒浮澡之气,少一些应酬,合理规划时间,善于节约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有的同志觉得不需要学习,认为现在不学习也还过得去,凭经验办事工作还应付得了。其实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否则会成为今天失败的理由。学习的甜头现在也许还感觉不到,但职位超高,就会越感到学习的重要;人生阅历越丰富,就会越感到学习的重要;越学习就会越感到学习的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呈爆炸性增长。仅20世纪60—70年代的时间,人类的发明创造就超过了过去的总和。以生物学为例,20世纪来,生物学的知识量,超过了20世纪初生物学知识量的100倍,据专家预测,人类2020年拥有的知识90%以上还没有创造出来。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从电能的发现到第一座电站的建立时间间隔为282年。在美国,电话普及用了75年,电视机普及用了30年,而计算机的普及只用了,特别是激光技术,从发现到利用只有一年时间。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据专家预测,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5—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近50年又缩短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只有几年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最能证明个人价值的就是人的学习能力。即使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停止学习,也会变成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一个孤陋寡闻的人、甚至是一个无识无用的人。现代社会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如果不注意学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推到无知的边缘。有的同志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不是挤不出时间,但就是不愿学习,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学的不如不学的,热爱学习被认为迂腐,跟不上时代,有的人不爱学习甚至不学无术却照样赚钱了,升官了。确实,学习不一定能赚到钱,但它可以使你正确看待钱;学习不一定能使你升官,但它可以使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做官;学习不一定能使你人生成功,但可以让你正确看待成功。一句话,读了书,自己好。
学习十分重要,现实生活中没时间学、不需要学、不愿意学的现象必须改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了的文件,要求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那么怎样学,学什么?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据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需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长到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到80年制的终身学习。知识无止境,学习也就无止境。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一张文凭不能管用一辈子,一项技能不可能终身受用。不学习会被淘汰,少学习就会落后;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要视学习为能力。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明显要比他人强,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我们有些同志只看到有的领导处理问题时的游刃有余和驾轻就熟,却看不到他们对问题的悉心思索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只看到有的领导讲话时信手拈来、口若悬河,却看不到他们在背后的刻苦学习和长期积累!要视学习为乐趣。多读些说理透彻的哲理书使人豁达明智;多学些科学实用知识使人充实多能;多看些色彩斑斓的文艺书是在享受生活、品味人生;多阅些名人传记如同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大师的心灵深处、与名家大师面对面交流。要视学习为需要。古人云:三餐可以无肉,一日不可缺书;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念;一日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一个人要把“需要学习”看得跟“需要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把学习当成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当成生命的组成元素。其次要拓展学习的内容。学点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发展而不是静止地、联系而不是孤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学习市场经济知识、金融知识、计算机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拓展意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要学其他文化知识,如历史、文化、地理等,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再次要讲求学习的方法。要与实践相结合,既苦读有字之书,又学习无字之书,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要勤于思考,谋在心悟,做到每次学习,每有所得;要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如何做人、办事、为官,让学到的东西进入自己的骨髓,溶入到自己的血液。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才叫读好了书。学的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那绝对不能算读好了书,这样子读书就怀有功利思想,只能叫作秀!
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能做到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就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铜臭味、多一些书卷气,在自身思想境界不断升华和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一定会开创我们工作的新局面!

领导干部努力提高学习力的思考》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