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对县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且末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且末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矿产开发不断发展。矿业经济在县域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拉动且末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也给县域经济和谐发展带来了阴影。
一、矿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且末县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完善保障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采、选、冶的一条龙的链式格局逐步形成。上半年采矿业完成投资574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6%。
二、矿业经济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且末县矿业企业发展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在采、选、冶一条龙体系中,资源采掘业多,而矿产品加工业少,精深加工几乎没有。矿产资源在本地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
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生产的产品均属于初级原料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盈利空间小。而矿业企业对科研投入极低。企业规模较小,新产品开发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品牌产品开发乏力,无法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从而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矿业经济给且末经济带来的问题
一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果矿业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将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是干部群众形成了狭隘的资源观和发展观,讲发展必讲资源,把自然资源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讲资源必讲矿藏,认识不到人才、知识、科技、管理、人文环境、基础设施等在一定意义上是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更强大、更持久的支撑力。
四、如何改变不利的现状
矿产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如果仅仅只依靠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不形成高精深的生产链条,不谋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年复一年,将留下“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的不可持续境况。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来促进经济总量的扩大尤显重要。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持的粗放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实现且末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结构升级
矿业兴县是且末县经济工作的主题,我们必须依托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实施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举,努力增强且末县工业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发的全过程。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容量及总控制规划,建立循环经济项目库。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技术开发。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且末特色产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比重,扩大特色养殖规模,积极扶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中介组织,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且末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好“科技示范户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证农户的最大利益。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一系列国家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且末县农业的稳步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当前经济基础条件下,应着力研究小城镇建设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城区和周边商贸餐饮、房地产、教育、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民工及各类外来人员创造理想的发展环境,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为第三产业的持续繁荣打下基础。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城镇真正成为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依靠科技,促进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结合且末县实际,强化现代科技对各个产业的渗透力。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革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含量,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二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外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对内形成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车尔臣河整治、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城市道路建设等项目。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大力精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多个部门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建设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六)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显得刻不容缓。深入探索招商引资的新路子、新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广泛地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着力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且符合且末县产业发展方向的大企业和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