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县人民政府县长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发展,必须从县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思路,推进创新,突破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三战略”,努力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转变思路为前提,着力强化“三个意识”
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除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外,关键是要有与时俱进、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综合分析壶关的优势与劣势、潜力与困难、机遇与挑战、县情与民情,把发展定位在“跻身全市经济强县、建设全省旅游大县、打造中国北方绿城、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争创全国生态名县、争当贫困地区小康建设先进县”上,把发展思路定格在坚持“兴工富县、强农富民、亮城树形、做大旅游”上。因此,我们在工作当中贯彻落实这一思路,必须着力强化“三个意识”。
(一)强化科学发展的意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推动壶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努力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山川秀美的新。
(二)强化特色经济的意识。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托自身优势,立足现有特色,不断延伸强化特色;挖掘潜在特色,不断开发壮大特色;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再造特色,大力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根据壶关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要重点培育“六大特色产业”,构建“四大特色经济区域”。依托常平集团、环海集团规模经济优势,发展钢铁产业;依托西南部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煤炭产业;依托壶化集团进入全国民爆行业前三强的优势,发展化工产业;依托壶关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优势,发展建材产业;依托壶关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太行山大峡谷独特的自然风光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逐步形成县城北部工业园区、西南部煤炭工业区、城南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及中部原料生产基地、东南部旅游区四大特色经济区域。
(三)强化对外开放的意识。县域经济不是封闭性经济,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性经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求发展。开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借助外力求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加快脱贫、全面建小康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住新的机遇谋发展,构筑新的开放格局促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推进创新为保证,努力实现“三项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因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努力实现“三项创新”。
(一)观念创新。近几年年年有发展,但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差距还很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首要的、带根本性的是思路观念上的差距。目前干部群众对壶关经济发展有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消极悲观认识,认为壶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历来基础差,底子薄,又地处偏僻山区,自然环境恶劣,资源条件较差,要想发展实在太难;另一种是盲目乐观认识,认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又大力实施“两区”开发,国家、省市对壶关倾注了太多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无须自己操心,存在“等、靠、要”思想。因此,观念创新就必须坚持与时俱时,突破思想认识障碍,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实事求是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新的比较优势观,破除“县域基础条件差、招商引资无吸引力”的思想束缚,增强敢闯敢冒的市场竞争意识,破除“县域资源条件差,只能小打小闹”的思想束缚,增强办大事、兴大业的意识,破除“县级政府调控能力弱、只能依靠上级”的思想束缚,增强自力更生和自主发展的意识;牢固树立新的服务观,工作职能由“管理就是管人管钱”向“为企业服务、为客商服务”转变,工作方式由“政府主演”向“政府服务”转变,工作重心由行政管理向改善环境转变。
(二)机制创新。机制障碍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活生产要素潜能,消除不利于发展的机制性障碍,着力创新人、财、物的管理和使用机制,创造出“进得来、留得住、发得了”的“洼地”,发挥“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首先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以发展论功过、以业绩定取舍的用人机制,建立放眼四海、唯才是举、广纳群贤,不拘一格的选人机制,建立以考核定位次、以功过论奖惩、以作为求地位的育人机制。其次是创新资金运筹机制。立足常平钢铁、环海不锈钢、壶化民爆、华阳矿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优势产业,培植新兴财源,优化财源结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做到财尽其力。最后是创新物力使用机制。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实现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坚持将闲置公共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推向市场,进行转让、拍卖和租赁,盘活闲置资产。
(三)环境创新。环境是形象,也是生产力。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环境的竞争。近年来,壶关坚持实施“亮城树形”战略,坚持“软硬兼施”创优发展环境,力促硬环境上档次,软环境上水平。在硬环境上,要继续加强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切实推动园区建设,着力强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巩固“全省文明县城”和“全国卫生县城”成果,努力争创“全省园林化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在软环境上,要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以政务大厅为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综合治理治安环境、执法环境、建设环境,努力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突破重点为关键,致力推进“三化进程”。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努力实现重点突破。从壶关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县域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致力推进“三化进程”。
(一)以国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工业新型化。工业园区不仅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地,更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载体。要紧紧抓住经济开发区被列入省级开发区的优势,着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在做大上下功夫,在做强上做文章,在做优上动脑筋,把开发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园区,构筑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加速工业新型化进程。一是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接长治,承接三晋,面向全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在引进项目过程中,注重突出重大、配套、新型、生态项目,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二是实施产业互动战略。坚持“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的原则,把园区科学划分为不同主导产业区,特别是要充分依托常平集团、环海集团、壶化集团、华阳集团等具有支撑产业发展独特优势的企业,建立特色园区,做大做强钢铁、煤焦、建材、民爆等特色产业板块,加快产业集聚,推动产业互动,形成产业“一条龙”关联群体,培植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三是实施体系促动战略。建立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加快园区一座22万伏和两座11万伏输变电站的建设,加快园区长壶一级路与通往平顺的集李路连接线,以及引漳入壶大型引水工程的审批立项进度,加强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服务环境支撑体系,实行“保姆式”全程服务,推行一线办公,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促进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
壮大农业经济,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谋划发展现化农业,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规模化,进一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的契机,牢牢把握市场趋向,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以牛奶、陈醋、羊汤、土豆、黄花茶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九牛寨乳业、紫团饮业、裕沣酿造、辛寨陈醋、郭氏羊汤、西柏林豆制品等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联基地、联农户、扩规模,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或其它中介组织租赁农户的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与龙头企业组成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逐步建立起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土地流转制度。二是加强绿色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绿色”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重点发展优质小杂粮、优质蔬菜、脱毒马铃薯、优质玉米、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基地和奶牛、肉驴、猪、鸡、兔等规模养殖基地,形成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以强化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家政帮扶组织,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开心走出家门,安心在外致富。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加强对农民工跨地区就业的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广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农民外出就业竞争力。
(三)以做大做强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