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文化产业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近年来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从全国的形势来看,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去开拓、发展,有些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的文化产业已初见成效。但是作为县级来说,由于经济、文化、政治等诸方面的原因,各地实际情况不一样,其发展文化产业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做好文化产业?怎样才算是文化产业?目前尚无准确定论,更无成功的范例。在此笔者结合寿光市文化局的工作实践,对县级文化产业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或许对发展县级文化产业起到积极地作用。
近年来,寿光市文化局处处事事从文化着眼,从文化入手,高度重视文化经济力的挖掘、利用,极力推进全市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化、与时俱进现代化,从而使文化产业已具相当规模。紧紧围绕文化发展这一主题,走出了一条政府政策扶持,自身初步形成从企业独立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的演化,围绕主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膨胀的路子。
在现今的具体生活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精神食粮。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那一世范文网-http://nayishi.com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作保障,单靠政府的财政支出是不能满足文化工作需求的,这就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才是一个地区完整的文化,也才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以来,寿光文化局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审时度势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发展的要求,“敢”字当头,大刀阔斧,果断决策,制定了寿光市近期文化发展的规划,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调子。
首先打破文化市场中原有的保守格局,把文化市场的改革作为首吃“产业饭”的开端。通过认真清查电影公司,京剧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隶属单位的固定财产和可动资本,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单位的物资调配,统一单位人员调配,统一单位财务管理,统一对外宣传)。本着“集中财务,集约投入,重点突出,逐年实施”的方针,按照商业运作的原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到企业任职,企业单位人员可以到机关工作,实行活性流动,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在不改变单位性质、人员身份的前提下,没有大小单位之分,没有企业事业差别,系统内统一调配使用,这样有效地利用了资金,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使文化系统的人、财、物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自由散漫、各自为战、各行其是、思想分散、业务被动的保守局面,形成了全局“一盘棋”的大文化格局。
第二,紧密配合城市美化建设,充分利用闲置场所,拓展文化产业。通过多种形式挖掘文化产业的市场潜力。,利用位于商业中心地段的影剧院广场招商,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的地下商城,创建了寿光历史上第一个地下商城。借“三城”创建,城市东移的契机,多方筹资5000余万元建起了全省乃至全国县级第一座全封闭万人剧场。其中文化超市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了多功能文化休闲厅、旱冰场、网吧、音像超市、歌舞厅、茶艺棋牌室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不仅为当地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而且为商业演出提供了理想的阵地,降低了演出成本,提高了经济收入,确保了京剧团、电影公司、文化馆等单位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经常化。
第三,针对全市婚嫁服务公司散乱,服务内容少,活动场地小的状况,投资300万元,把闲置多年的城南电影院改造成为占地5000平方米的喜庆中心,成为全市第一家集餐饮、住宿、婚嫁等一条龙服务的大型专业化婚庆中心。在文化系统内有歌舞、司仪、乐器演奏等特长的人才提供了发挥专长的场所的同时,增加了文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社会上打响了文化品牌。
第四,发挥文化部门中书、画专业人才优势,拓展创意文化服务项目,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字画装裱、设计的需要。成立了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在原来19处乡镇、街道已有文化站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文化传播代理处,发展文化代理人100名,保障了文化产业的有效运营。以文化产业的形式利用闲置文化设施,盘活了文化资源,带动了一批文化项目,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优势。
经过两年的探索,组建了寿光大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集团作战的方式将文化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其中,形成了集群发展的文化链。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可贵经验。但就目前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还仅是在起步阶段。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结合部分地区工作实践,发现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存在误区。发展文化产业,人们往往认为文化是****的东西,没有商品属性,因而忽视了文化的经济效益,只重视社会效益,做不到两者兼顾和共容。往往注重了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不讲成本核算,经济效益的回报难以有准确的把握。二是片面夸大产业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的东西全面推向市场,政府和国家不再投资,让文化养文化,违背了文化的公益性。这样就失去了引导性,有些地区、部门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往往会因实力小,越办越糟,最后被市场淘汰,对先进文化的推广起不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各级政府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很多方面统的成分过死,行业限制还很多,很多方面没有完全放开,没有完全从“官办文化”的模式中摆脱出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现有的文化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市场化,文化事业部门现行体制下没有任何自主权,因而造成了大量的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很多市场先机文化部门没有能力去占领,最后错过机会,引发令人心痛和遗憾。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组合还不是很合理。因为文化部门的各个单位大部分是公益部门,本身家底薄,投入的资本少,因而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传统的文化产业所占的比例较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例较小,科技含量很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即使有很多新项目也没有资金投入,造成了文化产业始终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初级发展阶段。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并且滞后。有的设施陈旧不堪,有的已经年久失修,有的也被挪为它用,有的在城建开发建设中被撤除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县级文化部门在发展当地的文化产业时就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切实实现由直接领导向间接领导的转变,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转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管理的转变;从官办文化向官管文化转变,放开手脚,大胆放权,真正使其成为独立法人核算单位,成为有经济核算方式的法人实体。另一方面要提高行政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一些良好的政策。在财政预算上加大文化投入,使文化产业发展在初级起步阶段能在政策上得到一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使文化产业发展尽快步入正规。再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在市场中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由市场来解决,不再需要宏观调控的手段。
二是要能够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文化本身具有****的属性,是具有社会效益的。发展文化产业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文化本身又具有商品性,因而发展文化产业还要讲求经济效益,所以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大胆的追求经济效益,努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从而真正使政治社会效益、教育认识效益、娱乐审美效益、智力知识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完美结合,只有理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产业才有发展的方向
三是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做好几项基础性工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行动中,要抓紧制定一系列全面系统地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使文化产业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向前发展,且具有一定连续性,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标准、口径统一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通过采取科学的统计方法,进一步摸清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决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再就是积极培养产业人才,造就一大批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充分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实事求是,防止假大空。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积累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在产业发展上既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也不能消极等待,要利用自身优势,着力开发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正确处理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走稳步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