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论文--论CET考试新题型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论cet考试新题型与大学英语教学
1.cet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者受前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自1987年推行四、六级考试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加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实和改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特别提到了教学和测试的关系问题:“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量化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测试中,更看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务必防止应试教学倾向。”①可以看出,在教学和测试两者的关系中,教学是第一性的,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cet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与四、六级考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cet中新题型增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错误的考教理念,造成了cet测试和大学英语教学关系的异化。
2.1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倒置考试和测试的关系,使教学围着考试转。受“指挥棒”理念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越来越偏离自身的目标,而成为达到四、六级考试目的的手段,成为一种“应试教学”。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有的学校不惜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将本该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推迟到三四年级开设,有的根据四、六级考试要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有的大办四、六级考试辅导班,有的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中“攻关”,有的发动教师研究四、六级考试“规律”,放任教师抛开原定教材,以四、六级考试大纲和有关辅导材料为依据组织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是全面“服从”考试需要,他们对正常的英语课程提不起兴趣,一门心思做参考题、复习题、模拟题、仿真题。
2.2大学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把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价值尺度,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在大学教学工作评价中把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有的大学以教师任教班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来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津贴挂钩,有的把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或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硬杠杠”。如此一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只有唯四、六级考试是从,一切从考试出发,一切为了通过考试。后果就是,四、六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掌握了,英语考试技巧提高了,但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翻译能力、交际能力等并没有多大提高①。
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疑这种应试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外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着手对其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推出及采用就是这一势在必行的改革的初步尝试。
自1996年1月起,大学英语考试已正式启用新题型,增加主观题目的比例。语言测试的试题根据评分是否需要阅卷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来说主观题如作文等效度高,对教学的后效好,因此大学英语考试无论四级或六级都坚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题。自1996年1月起,已延续了十余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偏重客观试题转向主、客观题型合理搭配,重视考生主观应用能力的试题类型。目前已经过研究和实验并可逐步采用的新题型有翻译、听写、简答题。考试委员会还在积极开展其他新题型的研究。采用新题型的目的是更好地使考试为教学服务,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使全国高校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采用新题型时尽量保持所考核的语言能力构成基本不变、答题时间不变、各部分得分比例分配不变,以保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例如1996年6月的四级考试,采用翻译题型后,全国重点大学翻译部分的均值为6.75分。这一部分用来取代原来的完形填空部分,而1995年6月全国重点大学完形填空部分的均值为6.72分。这说明采用新题型可以保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此外,考试委员会还决定今后在考试大纲中列举多种可能的题型,而在某次考试中具体采用何种题型则事先不予公布,以抵消应试教学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要探索对新题型进行等值处理的方法,保证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但等值处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提高考试的效度是第一性的,通过考试正确地指导教学才是考试的根本目的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使大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获得更强的参与国际交际的能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初开始试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并于1999年11月和5月两次扩大试点。总的来说,口试推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遏制应试教学和片面追求单纯通过率,使《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更扎实、可靠的基础③。
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概括的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在明确了正确的考教关系的同时,随着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而改革,否则,不但将贻误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开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问题可能使我们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随着cet新题型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将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旧方法和研究新的方法来扎扎实实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变化指引我们对近十余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展开反思,以便充分认识其中的偏差和教训,端正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照本宣科”、以测试为目标的教学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这使得教师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水平。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如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呢?
笔者概括出以下几种策略:
3.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
应惠兰教授指出:“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教学方法应该分为教法和学习方法两个组成部分”。过去当我们谈到外语教学或教学方法时,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能力。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运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正是遵循这种语言学习规律而创建的。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练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避免给学生详细列出语言点的用法,而是应该恰恰相反。老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解课文的大意,然后以问题辩论的形式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写作风格、语言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教师的讲解是辅助性的、画龙点睛式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点的用法,而且还学会了,并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充实。同时,在当今这个科技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也走向了市场,这无疑又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促发的有利条件。在英语教学之中增加多媒体教学是转变填鸭式教学的最好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视野空间扩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之达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受益于学习者本身。教师对一些较难的课文还要进行一些系统的讲解,以适合学生水平的需要。传统的授课法是以单词、语法分析为主体。但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被割裂了。语言知识很可能变成无本之木,学生兴趣无从谈起,积极性无从调动,结果事倍功半。教师讲解课文的方式要以语篇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文章的信息结构,与文章有关的文化背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要把语言知识、单词的讲解完全放在篇章内容的整体讲解过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齐备的活生生的语言。
3.2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eec),中心是英国。交际法重视教学大纲的研究。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排斥机械操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