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专项预案,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要求制订和施行。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不留空档,确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二是要扩大预案覆盖面。根据省政府部署,到2010年底,全省220个街道(乡镇)、2985个社区(村)都要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三是预案要有针对性。基层预案就是一个行动计划,有能力的单位要组织群众自己写,基层政府部门做好指导工作,把预案的编制过程变成一个宣传教育、动员组织群众的过程,使基层应急预案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做到职责清晰、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知道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四是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用实战演练检验预案的效能。对演练结果证明不符合实际的预案或者不适用的条文,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的关键。尚未组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单位,要立即将机构组建完毕。市应急办要对全市的应急办事机构组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逐一落实。各镇、办和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人员全部到位,尚未上报预案和领导组织机构的单位,要在本月内上报市应急办。
根据省政府部署,今年我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在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明确或建立应急办事机构。各镇政府、办事和街道办事处要在强化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成立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特性,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
(三)抓好应急队伍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组建基层应急队伍要充分整合现有力量,主要包括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部队、物业保安、企事业应急队伍和保卫人员、志愿者等几支可以依赖的重要力量。要以这几部分人群为基础,吸收有关专家参加,尽快组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加强日常训练,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动、用得上、打得赢。
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应急保障能力。要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应急资金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各类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应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必要的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要重视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场所、技术系统和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在农村,要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建设;要指定一批房屋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交通便利、有卫生设施的学校、敬老院、村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社区,要重点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将消防安全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和实施,努力从根本上改善社区防火条件;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有条件的社区,可布局一批电子监控设备,随时掌握辖区的安全状况。在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体系。
(四)抓好应急管理专职干部培训和科普宣教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应急管理专职干部的培训工作。二是要加强对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要同应急演练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来实际检验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和紧急处置能力。三是要加强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消防、燃气、电力等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要进行应急基本知识、应急救援基本技能和突发事件现场自救和互救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安全的操作技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隐患。四是要在社区、乡村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要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必要的公共安全常识,在灾难来临时知道如何紧急避险、自救互救。对外来务工人员、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损失。五是要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应急管理要从娃娃抓起,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在灾害事故面前如何保护自己、帮助别人。要把应急知识编入教材,使其成为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要结合风险隐患排查,对危旧校舍及时进行改造、加固,杜绝由此引发的不安全因素。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对群体性传染病、集体食物中毒、溺水等敏感事件进行随时监控,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五)加大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和普及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1月1日正式实施,我们要用好学好这部法律。各级领导要带头学,带头执行。各级专职干部处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第一线,要对这部法律了如指掌,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发布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努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不断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应急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卫留成书记在省第五次党代会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保铭省长再一次强调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第一,海南是一个海岛省份,和大陆地区缺少很有效的联动,发生突发事件,只能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应对;第二,我们有非常长的海岸线和管辖的海域,海上安全事故是我们要经常碰到和应对的问题;第三,近几年我省工业发展迅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今后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切实抓好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基层组织和单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基层就是抓大事、抓全局,就抓住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抓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突出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奖惩严明的责任制。各镇办和有关部门要把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要注意整合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应急资源,实现高效联动,形成应急合力。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支持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将应急管理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并予以保证;人事编制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民政部门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保障工作。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在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制上下功夫,责任要到人,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要将应急管理纳入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使其规范化,切实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镇、办事处、省驻文昌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村社、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确保应急状态下能“拉得出、打得赢”。
(二)抓好隐患排查整改,防患于未然。各镇办、各部门要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认真做好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主要任务是:全面查清全市重大危险源地理分布情况、危险区域情况;结合我市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自然灾害预测,准确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风险隐患进行安全评估,加强动态监管;加大风险隐患治理整改力度,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要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逐步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管理的长效机制。
各镇办、各部门要对可能造成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或不稳定因素等进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对本单位重点要害部位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进行绩效考核。要突出重点,狠抓应急工作的薄弱环节:一是高度重视和加强村社的应急管理工作。二是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三是高度重视重要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如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等重点部位,要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做好重点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
(三)抓好预警报告,做到信息及时准确。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值班制度。各镇办、有关部门和有条件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建立信息报告制度。要按照《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的信息直报制度,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要在2小时之内上报上一级政府。要着力发展基层信息员队伍,并加强培训,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简洁。
(四)抓好先期处置,做到及时高效。基层是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现场,距离近、情况熟。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行动,做好先期处置,就可以将多数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先期处置主要是抓“第一时间”、抓“快速反应”,要有自身的专兼职救援队伍和救援装备。各镇办都要建立一支象样的应急救援队伍。要坚持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加强应急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建立高效快捷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实行“首次接报负责制”,市领导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