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常用范文 > 学习材料 > 正文

农民减负 任重道远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2/4/22

农民减负 任重道远第2页

年出台的粮改政策,实质上是保护了粮食部门的垄断利益,损害了粮农的根本利益,这是事实已经证明了的政策失误。但新出台的治超政策,我们认为也是弊大于利,诚然,超载运输不利公路养护,也有安全问题,但问题的实质,一是公路豆腐渣工程太多,有许多等级公路还未满月,就开始返修,这都是超载惹的祸吗?二是大吨小标车是生产厂家针对养路费政策、迎合市场需求生产的,我们应该从抓道路建设质量、惩治腐败和生产合标合规运输车辆两头入手,简捷省事不伤民。但政策却来个本末倒置,从伤民入手,不抓修路豆腐渣者的责任,不抓厂家生产标准规范,而拿辛辛苦苦挣几个血汗钱的运输户入手,你查他罚,改车卸载,伤了民心,富了交警执法部门,造成农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工业产品成本上升,煤运不出,电供不足,这样的政策实在是出台草率,伤民太深。许多运输户说:“我们是血汗白流,交警是日进斗金”。
其三,改变减负工作“部门负责制”,实行综合治理策略。减负部门责任制的政策初衷应该是谁家减负工作出了问题,板子打在主管部门身上,责任追究在部门领导头上。但实际上的结果是,部门负责制成了部门利益保护制,如教育乱收费,已经举国成灾,但教育部门处理过几个校长、几个局长、几个厅长?因为是部门责任制,所以就是部门制定标准,部门下去检查自己的下属单位,部门再总结汇报。这样家丑不外扬,不合法的也合法了,不合规的也合规了,使乱收费越收越成气候。我们认为,教育已成为农民的头号负担,就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治理。首先是实行彻底的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制,在国家现有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先保农村义务教育,再保城里高等教育。农村的师资力量全部由国家负担,农村的小学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剩余财力再保城市。如果我们国家的文盲越来越多,不能受教育的农村青少年愈来愈多,不要说现代化的发达程度,将来城乡的社会安全都是一大隐患。再者对教育乱收费的责任人要当腐败案一样严处严惩。要达到这一目标效果,就必须从“减负部门责任制”改为综合治理、宏观治理,哪个部门问题大就重点治理那个部门。
其四,加强减负工作的权威性,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制。农民减负工作面广量大,必须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才能奏效。减负保护的是农民利益,农民是中国社会的最大群体,又是最弱势群体,减负伤及利益的都是权势部门。所以农民减负部门的工作就是伤害强权部门的利益,但又没有分文“回报”。如果不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不造成强大的社会氛围,势必是做做官样文章,走走形式过场,所以减负必须层层建立责任制,对各涉农收费部门的政策规章和收费项目标准,逐级审控批准,从严查处审计,如有违犯,必须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严肃处理,一票否决,这样才能树立减负工作权威性,才能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少受侵犯。同时,应将各级减负部门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需要。像现在我市农民减负办每年只有干不完的工作,但没有经费预算保障,县级农民减负办也处于同样境地,如何能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其五,加强人大立法监督。减负工作任重道远,涉及社会多个领域的利益分配格局,人大应从法规上予以支持保障,河北省人大早就制定出台了关于对违法违纪加重农民负担行为的处理处罚办法。能否也可在有关方面加强监督立法力度,比如,各级人大任命的官员必须在述职报告中汇报官员减负责任制落实情况,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专项审计方面做出相应的处罚规则。
其六,增加投入。国家近几年对农业的投入是有所增加,但相对于14亿人口中的8亿农民这一庞大基数、相对于城乡差别的愈来愈大、相对于农村现在还有五千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相对于国家多年来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几近空白、相对于中国农民中国农村对中国革命政权建立之巨大牺牲、相对于国家多年来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村和农民对现代工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相对于目前国家财政对其它方面的实际支出与农业扶持比差,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太少。就是现有的几千亿投入中,大头是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实质上还是用于保护大中城市的安全。比如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是国家多年少有的一项真正惠民的、涉及亿万农民生活小康、家居卫生、节约能源、巩固生态的富民工程,每年只有10亿元,而上海只建一个赛车场就要投入16亿,还只是一期投入,这种投入享用阶层比的反差是多么巨大。再如,现在农村传统的集体生产合作组织(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改革后,新型的农民和市场之间的组织桥梁应该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来替代,但这种面广量大的深度改革,国家每年只有几千万的扶持投入,连杯水车薪的概念都达不到。还有化解农村债务迫在眉睫,涉及广大农村的社会稳定。国家对企业有破产法,动辄挂账损失上亿元,但农村的债务呢,国家既无政策又无投资。这种政府对农业、对农民、对农村的投资缺位,也是农民减负困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民减负 任重道远》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