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一直强调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方面进行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这个成就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恢复和提高,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的发展,去年粮食的总产达到4.69亿吨,比上年增加了380多万吨,增长的幅度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二个高产的年份,今年的夏粮总产达到1.06亿吨,比去年增加了512万吨,所以今年中国的夏粮又获得了增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中国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及比上年实际增加8.6%,这个增长幅度是近九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年份,今年上半年农民现人均收入达到598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的收入明显增加,农业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三,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农业农村的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农业的市场全面放开,营销的主体、销售的渠道和经营的方式都日趋多元化,特别是中国入世以来人们履行承诺,中国的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农产品较快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的贸易国,农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的规模继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的宽领域的农业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现在在农产品的市场的开放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进口的品种也进一步的增加。
第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种植业结构继续加大,特别是畜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中国畜牧业在中国农业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3%,特别是畜牧业在农民增收当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一些畜牧业的大省,像内蒙、吉林、河南、山东这些地区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0%以上,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行农业优势化的区域化布局,在粮食产业带有玉米产业带,水稻产业带,大豆的产业带,这些战略性的结构调整有利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现在在中国主要农业农产品的转化加工率提高到55%,通过了农产品的加工提高了附加值,使农民的增收有了新的来源。比如在我们国家一些粮食主产区,像吉林省主要是生产玉米,过去玉米多了储不下,销不去,现在玉米的深加工发展很快,特别是吉林市通过玉米可以加工成酒精作为汽车的燃料,在玉米的深加工,除了淀粉和酒精以外,还开发出利用玉米来生产各种衣料,这个衣料是非常的精美的,它穿在身上以后,我们用化纤的衣料了火以后都是帖在皮肤上,用玉米做的材料就像吸烟的烟灰一样散落在地上。虽然玉米产量的提高,生产的成本也会得到不断的降低。中国农产品的深加工在不断的发展,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功能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传统农业经济理论主要讲农业有四大贡献,现在看,农业的功能的内涵不断地扩大和外延,比如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在制药、发展各类产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在持续快速的推进,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中国农业的发展稳定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利促进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大家知道过去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农村的调控力度,粮食的生产出现了重要的转机,所以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中国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这样历史性的转变,农产品供应关系的转变使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温饱向小康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农村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5亿人减少到现在的2600万人,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也是对人类进步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有利的支持和贡献。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发展环境的优化,扶持力度的加大,自身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等等有利的条件,当然同时又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的约束的增强的压力。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一些体制性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所以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也比较大。
面对着新的形势,中国农业发展要自觉地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贯彻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特别是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在这里我要向各位朋友做一点解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个重大的战略方针,是今年人大代表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对农业要多多给予支持,从农民那里尽量少索取,放活深化农村的改革,改革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教育体制,农村的技术推广机制,通过改革,进一步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农业在今后一个时期,主要还是要抓住以下几点:第一,稳定完善农村的各项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扶持农业各项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联系性,主要是直接的粮食补贴政策,再有实施优良品种补贴政策,农机补贴政策,以及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不断增强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当然我们这些政策是严格按照入世要求和规则来实施的。
第一点,建立稳定增长的智能资金的渠道,加大对农村基础性、公益性建设设施的扶持的力度。
第二点,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消费数量也比较大,从我们国家来看,每年的粮食消费要有9800亿,我们全国的粮食当年的产量是8600亿,缺口有我们有充足的储备,另外我们通过国际市场的出口来进行调节。在中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始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当前我们采取有利措施,一个是保护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第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行农业科技入户,千方百计依靠科技来提高单产,依靠单产的增加来提高总产,来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在加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我们抓住主产区这个特点,特别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较好的生产粮食的基础和技术,所以我们13个主产区的建设要得到加强,13个主产区粮食的总产量占我们国家去年粮食总产的85%以上,所以我们抓住了主产区就是抓住了粮食的基本保证。
同时,我们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也加大对销区的扶持力度,建立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机制协调的这样的机制,调动主产区政府和农民种粮的基础性,同时在主销区建立相互的关系和机制,来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第三,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中国农业的发展还是要走依靠科技的道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上下工夫,所以我们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农业生产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道路上来,比如去年实行了科技入户的工程,特别是加大粮食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实行了撤土退还施肥,中国使用的化肥饲料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但是化肥使用多了以后,一个增加种粮的成本,降低农民的收入,再有一部分化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也影响了粮食的质量。我们要实行科学的施肥,今年由于我们实行这个政策,使耕地在化肥使用化肥成本每亩降低了20左右,有利于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还强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比如在农村我们实行了沼气的工程,使农业的剩余物和牲畜的粪便结合起来形成沼气得到有利的利用,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环境,现在我们还正在研究怎么样在农村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地利用农业的剩余物,比如农作物的秸秆,我们国家每年有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据我们统计,现在我们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只有三分之一,而这三分之一的利用还是粗放的利用,我们只是利用它来做牲畜的饲料和部分的还田,下一步我们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发展生物质能源。
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到丹麦去学习考察,发现他们利用秸秆来进行生物纸发电,在我们国家有大量的玉米秸、豆秸,我们利用它我们要在农村利用秸秆来发电、造纸、生产秸秆建材等来解决能源问题,现在已经有一些丹麦和其他国家利用秸秆发电这个技术比较先进的已经开始到我们国家来研究合作建厂,利用秸秆来发电的电厂,正在积极实施这项工作。
秸秆发电以后的剩余物还是很好的肥料,发电产生的热量还可以供给城市供热的需要,通过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不仅符合节约型经济的要求,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比如丹麦一斤麦秸农民卖给麦厂以后会有很多的收入,而在我们国家一斤能卖到一毛钱,通过这个不仅每年可以向县里交六千万利税,全县农民仅这一项目就要可以增加三千万的收入,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规划,建厂正在建设实施当中,最终的效果还要靠电厂的经营管理和建设后的农民利益机制合理的建立。
第四,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的比较优势,继续发展特色的农业,特别是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挥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下一步中国要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工夫,农产品只有加工转化,农民才能增加收入,农业才能提高效率。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发展加工转化,实现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