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运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协作,双向整合,发挥信息媒体优势,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达到最优化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 课堂教学 作用 整合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等问题是新课程改革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针对以上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是“一对一”与“一对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互补。
1、它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而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abc及其∠a的平分线、边bc的垂直平分线及其中线,借用软件功能,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变换点a的位置。此时,会发现△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它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为一线。
2、它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例如,在 “角的概念”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画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3、它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用电脑演示,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中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将知识点的切入更形象化。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切入是一节课的关键。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能将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有效地体现出来,使知识点更形象化。
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和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高等。我先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使学生能从屏幕上,获悉三角形的意义;再通过网络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入自主化个性学习,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师再画龙点晴,把显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件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这样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将课堂情境激励,激活课堂。
一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后,能为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一次观摩课中,有位教师上课的内容是行程问题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200米,若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段1400米长的隧洞,要用多少分钟?”。她先用媒体在屏幕上出现铁路、山、隧洞背景的画面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出示教学的应用题,接着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洞前时及车尾刚刚出洞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隧洞,并闪烁其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隧洞的距离和隧洞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信息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感知,拓宽学生的视野。
现在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内容,在教学时,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实践活动一课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潮。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化静为动,使知识更通俗易懂。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把其中一个小球固定不动,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其作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圆是怎样形成的?请用数学的观点来说:这个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到两个点、一条线;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点环绕着固定的点运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圆。”有的说:“固定的点与运动的点的距离是不变的。”……这样将演示、观察、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渗透了“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了基础。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5、利用多媒体融入能课堂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来回答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后,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呈现什么教学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在学生中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学习统计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一段交通路口的情境录像,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一段时间内各种机动车各有多少辆通过路口?学生对路口的情境非常熟悉,但没有注意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的辆数问题,因而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需求──记录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辆数。这一学习任务,并非是教师要求他们一定要做的。但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6、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点与难点,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知。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