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识别真、善、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操、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文道结合。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的最大特点。
一.以语文学科特点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美。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认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具有想象力。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美,汉字的特点是方方正正,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在课外阅读时,我让学生朗读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就是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我想,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自己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同时这又是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
二.利用“名人效应”让学生学有榜样,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人生观。
青少年可塑性强,对事物容易兼收并蓄。先进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学生一旦认可和接受,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收到“见贤思齐”的效果。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为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立志成才的引导、进行榜样的激励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根据榜样教育法,我重点介绍这些名人并使之成为学生向往的人物,学生就会学有榜样。我教《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重点介绍了鲁迅为了拯救部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而毅然弃医从文的事迹,让学生认真体味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苦心,体味为什么“医治心灵比医治肉体更重要”的道理,引导学生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在学习《岳阳楼记》,介绍范仲淹这位大文学家时,我又让学生被他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广阔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所折服,由此产生崇敬之情,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教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前,先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文字。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这位学生平时最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了功课。上课时,我读了几位同学写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学听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也意识到了什么,头埋得很低。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这个同学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就给他们讲了《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同学,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此时,我让大家齐声朗读保尔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从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三.以典型的相关课例,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是最崇高的情感,它包括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没有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胡作非为。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教育学生讲究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诸如孝敬老人,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愿意为集体出力,愿意服务于社会。“环境保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积德的事业,污染破坏环境是一种社会公害。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探求并确立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点,抓住学科与环保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关联,将环保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我教《大自然警号长鸣》这篇课文时,就充分利用教材的环保因素,紧扣主题实施教学。既突出了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又巧妙的渗透了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浩淼的宇宙中,人类只有地球---这一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生命链,无论哪一环遭到破坏都会危及整个生命链。人类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作为发展的前提,要为当代人和后来人的生存着想。我国环保形势非常严峻,每个人都应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破坏是由人的盲目行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恶化的关系,还要靠觉悟了的人的自觉行动,因此,通过环境教育以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理应成为学生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把环境意识、社会公德与实践行为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只有首先尊重自然,自然才会“尊重”人,有效地服务于人。
四.通过人物形象的感染,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
我想,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还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在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来了,我一篇篇的读着:“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和小姑娘相比,我的自理能力实在太差了,也从来不会照顾别人……”“和小姑娘相比,我感到很惭愧,平时稍有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太不体谅他们了……”同学们的这些肺腑之言,更让我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还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谱写生命中最绚丽的交响乐吧!父爱母爱固然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但有的同学却把这种爱,这种幸福看成是必然的,是天经地义的,因而不珍惜,这是多么惋惜的事,通过这样的分析丝丝入扣,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课后我又要求每一个同学回家给父亲或母亲洗一次脚,然后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父母亲的爱,同时也触动了思想,重新寻找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源头”必须“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文道结合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