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常用范文 > 学习材料 > 正文

社区早教指导中心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4/9/15

社区早教指导中心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本课题根据脑科学研究所揭示的0—3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理论,根据宁波市和鄞州区推进0—3岁教育的新要求、新思路,对构建社区0—3岁早教服务中心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几年来,在早教园的环境创设、指导中心的运行机制、各类早教班的课程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可供全区借鉴的实践经验。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效地促进了社区0—3岁婴幼儿的发展,提高了婴幼儿家长和保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促进了幼儿园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 社区0—3岁早教指导中心 运行机制

一、研究背景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的基础,而且是终生教育体系的开端。脑科学研究揭示了0—3岁早期教养的重要性:0—3岁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刚出生婴儿的脑重仅为成人25%,到2—3岁时发育最快,已达到了成人的70%--80%,5—6岁基本成熟。婴幼儿发展的多种能力的最佳时期都处于0—3岁阶段。出生到2岁,是视、听、味、嗅、触等感知觉训练和动作发展的关键期;2岁是孩子习惯形成和性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期。重视0—3早期教育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的共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早教研究。如美国的“整体教育计划”、英国的“早期开端计划”,新西兰的“普鲁凯特计划”、以色列的“0—3岁教养计划”等等。
北京市、上海市也相继正式启动0—3岁早期教育。鄞州区也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满足3—6岁学前婴幼儿教育的前提下,将学前教育向下延伸至0岁,实现托幼一体化,并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纳入《鄞州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8—2010年)之中,把发展社区早期教育作为学前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鄞州区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地处农村,早教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广大婴幼儿家长越来越迫切渴望得到科学的早教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构建以幼儿园为基地、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教运行模式,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构建社区联动平台等方面形成系统的实践经验。作为鄞州区中心城区中河街道优生优育早教指导中心,不但承载着对辖区内0—3岁婴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和服务的责任,而且将对全区的早教指导工作发挥辐射作用。
二、具体实施
(一)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早教现状调查结果的研究
中心成立后,与街道办事处、社区联手合作,通过查阅人口登记情况、电话确认、上门考察家庭、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本社区及周边地区的0—3岁婴幼儿的数量、家庭基本情况、幼儿教养入托情况及家长对早教的认识与需求情况等。
1.编制调查问卷,调查摸底。
认真研讨编制了《0—3岁婴幼儿家庭调查问卷》(1)(2),并在社区干部的协助下,向区域内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了调查表,进行摸底,全面了解社区每个家庭状况及家长早期教育的需求。并对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记录、整理、分析。
2.分析研究调研情况。
发现本区域0—3岁婴幼儿的数量较多,有96名,其中70%多的0—3岁的婴幼儿没有入托,散养在家中。许多年轻的父母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
(1)缺少亲子游戏的时间。父母忙于工作、学习,没时间跟孩子一起游戏和谈话,只是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有的甚至与孩子分开居住。
(2)缺乏教养子女的知识和技能。一些年轻父母虽然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缺乏基本的教养知识和技能,较少接受早教指导,而且接受的早教指导形式也比较单一。只有一半左右的家长参加过早教机构组织的亲子活动、育儿知识讲座或接受过育儿知识宣传。
(3)重养轻教现象严重。婴幼儿身体发展总体状况良好。100%的父母能够带宝宝按时、完整地接种疫苗。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0—3岁婴幼儿只要吃好、穿好,不生病就是健康,甚至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根本谈不上“教育”。
(4)家长初步形成早期教育的意识。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七成以上的幼儿家长表示赞同,其中24.7%家长非常同意。绝大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早期教育意识。家长最需要的三种婴幼儿养育知识及其人数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婴幼儿智力发展训练(80.0%)、婴幼儿营养的知识(58.8%)、婴幼儿疾病的知识(41.7%)。要改善目前亲子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家长育儿观念,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早教理念。
(二)社区0—3岁早教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研究
1.拟定操作程序
(1)宣传发动。利用社区资源区广播站、社区宣传栏、幼儿园家长学校和语音系统,并通过区计生委、妇联、派出所,广泛宣传早教的重要性和早教中心的服务功能。
(2)办理手续。家长带户口簿和孩子的出生证,到早教服务中心填登记表,办活动卡,按区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收费后,登记注册。
(3)落实编班。招收10—36个月宝宝。并按月龄分班。
2.制定活动目标:
(1)提高家长或看护人员的自身素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引领家长和看护人员了解科学的早教理念,掌握一些早期育儿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2)在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中,促进社区散居婴幼儿在语言、动作、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3.确定活动形式:
活动类型 活 动 形 式
服务性活动 教育咨询 家庭访问 送教上门 媒体宣传
开放性活动 育儿沙龙 亲子俱乐部 参观观摩 实验交流
参与性活动 开放日 家园同乐 建议箱
教育性活动 半日班 假日班 专题讲座 家园联系窗 家长学校
研究性活动 经验交流 家长论坛 成果推广

4.深化亲子活动: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主任曾说过: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长和婴幼儿的互动互进。所以,我们把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作为各项服务性活动中的重点。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我们积极创新多种办班形式,让更多的社区婴幼儿和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享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
(1)开办免费亲子班。早教中心开办以来一直实施免费教育。每期每月组织一次向社区免费开放活动;每周一次向社区婴幼儿免费开放户外玩具场地。让散居婴幼儿和家长尽可能多地参加亲子活动,亲身感受和了解早期教育的内涵,提高其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开办假日亲子班。从2008年2月开始,我们已组织了十一期假日亲子班活动。为保证活动内容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我们严格按婴幼儿月龄分班活动,并固定各月龄段负责教师。5年来已有周边10余个社区千余名10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参加了亲子园活动。
(3)开办半日亲子班。为了提高0—3岁幼儿的受教育率,满足家长们的需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开办了富有我园特色的早期教育亲子半日班,让婴幼儿来园享受半天的幼儿园正规教育。第一个月家长必须每天参加集体亲子活动,第二个月开始家长须参加每周指定的两个半天的集体亲子活动,其余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来园参与活动。半日亲子班的开办,使婴幼儿渐进式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缓解了入园焦虑,又解除了家长不放心婴幼儿单独入园的顾虑,并使家长学到了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了科学育儿水平。
(4)开放大型活动日。在幼儿园开展庆“六一”、迎新年、春秋季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时,邀请社区婴幼儿来园进行联欢同庆和大带小免费开放日活动,充分发挥早教中心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三)对家长进行早期教育指导的策略。
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是早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家长的指导,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1.专家指导
请有关专家向家长宣传、讲解科学育儿知识。面向社区举办儿童保健、儿童营养等早期教育讲座,发放科学育儿宣传资料,使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知识。
2.入户指导
选派具有育儿指导资格的早教教研组成员上门开展教养指导。每次两人一组,上门前电话预约。
3.经验交流
组织开展“家长沙龙”、“家教咨询”、“家长聊天室”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共同研讨孩子发展中的问题,传递育儿知识和经验。
4.环境创设
在亲子园中设立了亲子活动室、生活体验室、家长休息室、预览室,墙上悬挂早教园的宗旨、目标及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心理健康的标志、努力方向以及提示成人言行的“亲子文明公约”、“温馨乐园” 等彩色展版,让环境与家长互动,促进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5.提供方案
为使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延续性,我们根据婴幼儿不同的月龄段、不同的活动方式,有针对性地自编亲子活动方案,内容包括:婴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宝宝咿呀”、“宝宝运动”、“宝宝七彩”、“宝宝探索”、“宝宝音符”五类亲子活动教学方案。以及家长的教养策略、指导步骤等。
(四)0-3岁各学龄班婴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
评估旨在为婴幼儿的教养者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是为了对该婴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作出判断,为教师或家长总结前一阶段教养成果和制订下一阶段的教养计划提供参照,测评目的是发展性的而不是结论性的。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自然的、生态化的评价方法,其特点是评价与教育连接在一起。如:
1.过程式评价方法
将评价方法自然地融入到婴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养活动中。以婴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作为(教育)评估的基本手段,在真实的亲子游戏活动中进行,测评过程和游戏完全融为一体。配班教师和家长在婴幼儿活动的全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将孩子的表现记录在《婴幼儿发展观察评价表》中。
2.互动式评价方法
从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得到启发,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说话、思考、发明的课程模式,同时也就创造一种文化,使孩子在相互合作和社会化的气氛中不断获得多种主客观经验。在测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情景,看执教老师、家长完全模糊了游戏活动与评价之间的界限。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看图交谈、一起操作实物、亲切互动后的鼓励。执教老师努力保证发展水平不同的婴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中。亲子游戏活动后,家长把与自己孩子互动时、孩子与孩子互动时观察到情况做记录,并将评价结果填写在《家长观察评价表》记录栏中。
3.建儿童成长档案
通过整个游戏活动,教师不仅将测评项目趣味化,呈现了儿童能力发展的脉络,家长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最后,教师把观察记录到的所有信息汇集,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将反映教养者通过活动所获得的婴幼儿发展信息。其中有家长与教师的观察记录表、婴幼儿的活动情况、各阶段作品、个别教育计划以及家长和对活动的建议等材料。可见,《儿童成长档案》建立,不仅记录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状况,而且为家长、幼儿园以及社区开展早期教育活动提供了帮助。
三、成效与分析
(一)建构了家、园、社区三结合的早教运行机制
早期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十分密切,让家庭、社区参与到幼儿园早期教育过程中来,显然是大势所趋。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了以早教指导中心为基地、以社区为依托、家庭积极参与的多形式联动活动,并运用以服务性活动、开放性活动、参与性活动、教育性活动和研究性活动五大活动为主线的工作策略,探索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教育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功能发挥的运作机制,为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形成正向合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构筑了一个交流学习和经验共享的操作平台。
基本图式及活动工作表(略)

从图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承担着主要的组织指导与研究的任务,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才能构成互动,使三结合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健康地操作与运行。
在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的文本资料,特别是富有创意的、操作性强的各类亲子活动方案,为全区幼儿园提供了可借鉴的教材。这对早教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灵活多变的亲子活动促进了婴幼儿健康发展
假日班奥尔夫音乐亲子活动让婴幼儿在感受音乐,体验亲情中发展了倾听力、注意力、创造力。半日亲子班的开办,使婴幼儿渐进式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缓解了入园焦虑。特别是家庭式的宽松、温馨、安全、童趣的环境。以动为育,以婴幼儿为主,以观察为重,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空间,让婴幼儿在自由自在中开心、开口、开步、开窍,有效地促进了婴幼儿的行为习惯、语言能力、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亲子活动的过程让婴幼儿在浓浓的亲情中更自信、更快乐,身心得到了和谐发展,每个婴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会比以前有一些进步,家长们感慨不已。例如叶叶刚来亲子班时是一个胆怯、内向的不爱说话的小女孩,她妈妈现在是逢人就夸:我家的叶叶自从上了亲子园,越来越自信了,变得活泼、开朗了,每天像个百灵鸟,主动喊老师、说再见,会和门卫爷爷说再见,还会跟小区保安打招呼。
(三)提高了家长育儿水平和亲子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多渠道的家园互动,许多家长满足了“让自己孩子能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的愿望,特别是各类亲子活动的开展,使家长在与孩子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特点、内心需要和发展水平,有利于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提高了家长自己的育儿水平。保教人员扩大了从教领域,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她们进一步了解了0—3岁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积累了指导0—3岁婴幼儿家长的经验,提高了0—3岁婴幼儿活动的设计、分析和实施能力,也加深了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在与家长及社区成员的交互中,从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中,扩大知识视野。保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结论与思考
(一)开展早教指导活动,是高质量实现“托幼一体化”目标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开设社区0—3岁早教指导中心,既拓展了幼儿园的社会功能,满足了广大幼儿及其家长的早教服务需求,有效地促进0—3岁婴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又密切了幼儿园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有利于构建幼儿园和家庭、社区联动的早期教育模式。同时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改善了教育的环境,还提高了社区成员的总体素质。
(二)开展早教指导活动,是切实转变家长育儿观念的良好途径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探索了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实现途径。其核心内容是家长育儿观念的切实转变。为此,各项早教活动都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对家长进行宣传和指导工作,并要提供家庭育儿的具体方案和策略。早教的主要形式是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态度、情感、有益的经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在以独特的方式积累经验时,家长也在不断地学习与孩子相处的本领,领悟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并将这种经验作为完善自身生命的一部分,更好地把科学早教的理念落实于家庭育儿的实践中。所以,要不断充实、优化亲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大力提倡亲子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早教指导活动,锻炼了“一支专职的亲子教育”的教师队伍。
通过专业培训与实践,教师们具有了专业化的亲子教养能力:具备了集师爱、母爱于一身的能力,努力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宽松、温馨、安全、童趣的氛围。具有追求自然教育的能力,在亲子教育中,顺应婴幼儿的特点与需求,追求教育的随机性和教育方法的游戏性。让孩子在自由自在中开心、开口、开步、开窍,并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教育上的帮助,不断完善课程系统和相关资料,亲子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使我园有一支集教养于一身的专业化保教队伍。
需要进一步进行反思性的几个问题:
1.提升研究人员能力水平。
要使关注0-3岁婴幼儿发展的研究能沿着正确、有效和高水平、高层次的方向行进,我们认为关键性问题还在于研究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观察、访谈、个案、现场情境分析等方法的整合研究,探索婴幼儿早期发展的规律,研究适切性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力求展现拥有专业化运行模式的,能够体现本地区特色的早教体系。
2.整合利用多种社会资源。
社区早教指导中心应该综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社区里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还需我们整合各类资源,协调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正规与非正规灵活多样的的早期教育形式,进行社会动员,组织志愿者进行义务服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协同早教中心开展0—3岁婴幼儿的健康教育和智力启蒙教育等活动。
3.举办养护人员专业培训。
高素质的养护人(保姆)已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与妇幼保健院、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介绍所等机构合作,开展对监护人和养护人的专业培训。还要充分利用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媒体宣传,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动员,使社会上更多的人对科学的早期教育达成共识,并付之于实践,促进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社区早教指导中心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