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五前型”党小组 拓展党的覆盖面
创建“五前型”党小组拓展党的覆盖面全面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每个细胞的内在活力镇位于南部,全镇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多人,辖12个村(居)委会,63个自然村;现有党员873名,其中农村党员510名;全镇设置农村党小组54个。今年以来,我镇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提出的构建“党员旗帜平台”工作思路,大力创建“五前型”党小组,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先进性,全面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每个细胞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小组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一、抓住“牛耳”,辩“症”为思,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的新途径党小组是党支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如何抓好党小组建设,实现组织框架效能的最大化,是我镇在开展构建“党员旗帜平台”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在农村党小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党小组设置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从业结构多元化的趋势,按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党小组活动不能与时俱进有效开展。农村党小组依然按照以前单一不规范的模式运行着,使得许多党小组面临着党员分散难集中,农事繁忙难活动,经费紧张难召集的多重困境,导致许多组织活动不能有效地开展,造成党小组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下降。三是党小组和党员作用不能效能最大化发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党的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党小组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不能效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通过调查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党小组工作对于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对组织和指导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区委召开工作动员会后,我镇立即行动,认真部署,及早落实,制定了创建“五前”型党小组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支部书记任领导成员,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面抓,组织委员和支部书记具体抓,其他部门领导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同时,镇党委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如何抓好创建“五前”型党小组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全区提供经验做法,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二、创建“五前”型党小组,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先进性区委把我镇作为全区创建“五前”型党小组试点。半年来,在区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坚持“依章有序、与时俱进、综合配套、注重实效”四大原则,按照“调研准备、组织实施、总结提高”三个步骤,抓好“摸清基本情况、统一思想认识、调整组织设置、选配领导班子、发挥核心作用、健全工作规范”六个环节,扎实稳妥地推进创建“五前型”党小组工作。1、通过分类创建,优化组织设置,实现“组织前置”。为实现“组织前置”,我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无党员自然村发展党员工作。通过在无党员“空白村”中实施“育优”工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发展新党员,消灭无党员自然村。同时,重点在100人以上自然村发展党员。目前,我镇无党员“空白村”已下降到5个,去年以来,全镇在无党员自然村中发展党员的村有4个,共发展党员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名;一手抓党小组设置工作。在党小组设置上,我们突破单纯地按地域设置的纵向垂直传统模式,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合理规范地设置党小组:一是以地域与生产单位设置相结合,按照党员队伍结构状况划分党小组,实现农村党小组设置由封闭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二是独立式与联合式设置相结合,按党员居住区域设置党小组,实现组织框架效能的最大化。独立式即根据党员数量、工作需要和党员分布情况设置党小组。联合式即对不符合建立党小组或没有党员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新党员发展的同时,采取挂靠、联合的方式建立党小组。目前,全镇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划分了16个党小组,其中运输党小组2个,种植党小组6个,养殖党小组1个,企业党小组2个,商贸党小组2个,种养党小组3个;按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划分党小组38个,为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构筑了新平台,实现了组织前置。2、通过“行组”结合,开展帮扶活动,实现“活动前推”。重新调整设置了党小组后,我们根据各个党小组党员的不同需求,因“行”因“组”制宜地安排党员活动,克服党员之间因工作和生产差异大而给活动安排带来的矛盾,提高党小组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村的种植党小组,根据行业特点,农闲之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香蕉种植技术培训班,提高党员致富的能力,目前,全村香蕉种植达亩,仅此一项,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元。为实现党小组的“活动前推”,我们深入开展了党员“帮扶共带奔小康”活动,通过建立党员“帮扶共带奔小康”示范基地及党群奔康小组,支持党小组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据统计,目前全镇已建立党员“帮扶共带奔小康”示范基地56个;奔康小组27个,其中扶助小组5个,示范小组11个,帮扶小组11个。如村在运输党小组中建立了奔康示范小组,带动了全村运输业的发展,目前该村搞运输的人数达到36人,有各种大巴、中巴、农用拖拉机等28辆,每年总收入140多万元。搞中巴运输的张老板高兴地说:“奔康示范小组领引我们致富奔小康,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3、通过责任前压,延伸监督触角,实现“监督前移”。我们把“监督网”延伸到党小组,实现党小组对党员、党员对党员双重监督,解决了过去由村党支部监督党员因人数太多、涉及面太广而监督不力的状况。如村把“监督网工程”延伸到党小组,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党员个人,对党员实行纵到底、横到边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党员行为的规范,使党员正气上升和依法致富意识的提高。村党支部书记说:“由于村党支部全面监督、党小组具体监督、党员互相监督,有效地遏制了小煤窑开采的现象。目前,我村没有党员参与非法开采煤矿。”4、通过放权激励,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前伸”。为真正实现“管理前伸”,在合理规范设置党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建立健全对党小组和党员的多向管理制度,创新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队伍管理的新机制,提高管理效能,通过放权激励,为党小组组长施展才华提供良好平台。工作中,我们注重选好配准党小组长,探索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人选“一肩挑”的新经验,并把党员的管理下放到党小组,规范党小组的活动,增强党的先进性。到目前为止,全镇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一肩挑”的人数达到17人。如村党小组长和集村民小组长于一身的,带领党小组党员解放思想,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建设沼气池21座。5、通过激活主体,增强党员动力,实现“作用前现”。重新设置了党小组后,改变了以往村级工作主要靠村级干部几个人的状况,形成了由村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抓、广大党员配合抓村级工作的新格局。全镇农村党员自觉发挥先锋作用,义务充当“非典”的“活电视”和“千里眼”,共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9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1000多人次,真正起到了“一个组织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三、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每个细胞的内在活力,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收到了明显效果1、实现了农村党小组设置由封闭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通过“组织前置”,使党小组既有按村民小组设置也有按生产单位和行业协会新组建的,突破了农村党小组单纯按地域设置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按地域与生产单位设置的有机结合,突破了农村党小组纵向垂直的传统模式,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2、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五前型”党小组的创建特别是党小组活动的前推,为党员互相交流营造了一个好环境,为党员与群众相互联系提供了一个好舞台。如村种养党小组成立后,及时组织党员开展了如何提升产业结构,形成产业规模的讨论,树立一批党员先进典型,形成了先锋模范示范效应,广大党员群众争先学先进、赶一流,带动了30多户农户种植香蕉,形成了党小组促动党员发挥作用、党员发挥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3、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由“一刀切”向个性化转变。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性,其直接原因在于工作没有针对性。“五前型”党小组创建后,克服了党员之间因工闲差异大而给活动安排带来了矛盾,可以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因“行”因“组”制宜地安排党员学习活动,提高活动吸引力和有效性。如村商贸党小组成立后,经常开展一些市场经济知识的讲座,由于有共同的行业需求,5位党员全部踊跃参与,认真学习,效果甚好。4、激发了党小组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创建“五前型”党小组,将零星分散的党员集中起来,形成以党小组为纽带、党员为主体的组织群体,改变了过去党员沟通少、党组织活动少,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体现不出党的生机和活力,体现不出党的先进性的局面,大大激发了党小组的生机和活力。今年以来,全镇54个农村党小组共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64个,办实事好事56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调整了党小组设置后,充分调动了村党支部、党小组等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工作力量由靠一班人转变为充分调动大批人,形成了上下联动、贯穿到底的工作格局,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如村党小组,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做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先后组织党员为群众办了7件实事好事,深受广大群众好评。5、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由于把党小组建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和行业协会上,在党小组中开展党员“帮扶共带奔小康”活动蔚然成风,一户户困难党员被帮富、扶强,壮大了富裕党员队伍,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群众致富奔康,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后劲,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形成了村村有发展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