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 正文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73)

作文素材范文 发布时间:2014/9/2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73)


、一点悠闲一点温暖
春节来了,仿佛是刹那间,那种有一点闲适,有一点野性,有一点清甜,又有一点温暖的女人香,又快乐地在这个城市里肆意飘荡。喜庆的节日,我们要在明媚的冬日下,尽情地喷洒那种馥郁到极点、悠闲到极点的香水,也把这样一份让人心醉的礼品送给关爱的人。
香奈尔c o co ,这种初香柔美曼妙,兼着余韵冷峻的香氛,仿佛是神秘的东方情调与精致典雅的西方文化美丽的邂逅。璀璨,玫瑰、铃兰花、紫丁香的芬芳,点缀着杏花、鸢尾花的馥郁,送给知己好友,那种优雅怡人的香氛,让人们会心一笑。h ugo boss 的深蓝,阳刚而深邃,让它向爱人表白你所有的心意。在这个悠闲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生活就像一瓶香水,美好而纯粹。

、明白比智慧更重要
哈佛工商学院传诵一句箴言:“明白比高智慧更重要。第一明白自己拥有什么,第二明白自己能做什么。”
把两方面的事情弄明白其实很不容易。谁能说清自己到底拥有什么?你自以为拥有的,可能是虚无;你自己浑然不觉的品质,可能是一笔财富。许多运动员正是在教练的指导下才发现了自己的优势。而人们到学校学习的理由之一,也应该是被教师挖掘出潜质。在第二个方面,“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就更难。找不到生活方向的人太多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应该去做,譬如做官、经商、当文体明星,像鱼一样忽东忽西地游弋。应该做什么,即人生定位。首先应顺应时代潮流,其次是由“自己拥有什么”导出“做什么”这个结论。这不单单是一个立志的事情,还是一个潜质的问题。如果这两件事搞明白了,关于自己就没什么不明白的了。

、我们应该害怕什么
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艾兰·沃尔夫和林恩·莱斯碧兰斯的研究对象多为青少年。他们一再要求父母们注意日常的危险———例如骑车带孩子时给他们戴上头盔———以便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但家长们关心的是西尼罗河病毒和非典型肺炎这一类传染性强、同时又被媒体大肆宣扬过的疾病。而事实是,近10余年来美国没有一个儿童死于莱姆关节炎、西尼罗河病毒或者非典,但由于父母和保姆的疏忽而受伤的儿童,每年多达90万。每年受摩托车伤害的15岁以下的美国人有75万人,导致死亡的大约有3000人;这些人超过一半没有戴头盔。实验证明戴头盔能减少这些车祸85%的伤亡,但只有1/4的儿童会戴。同样严重的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无形危险。
沃尔夫博士和林恩博士认为,人们的这种观念和现代文化有关。大众传媒的发达使得一些事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世界,成为人们注目的对象。而且,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往往会对灾难进行详尽的细节描写。对大事件的过度关注是人们对日常生活危险视而不见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状况。

、鸟笼
一位心理学家曾和乔打赌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房中,那么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乔同意打赌。因此心理学家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乔把鸟笼挂在起居室靠近桌子的上头。结果出现的情况是,当人们走进来时就问:“乔,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乔立刻回答:“我从未有过一只鸟。”“那么,你要一只鸟笼干吗?”
乔不想多费口舌解释。后来,只要有人走进乔的屋里,就会问同样的问题。乔的心情因此搞得很烦躁,为了不再让人询问,乔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了鸟笼里。
心理学家后来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人们经常是首先在自己头脑中挂上鸟笼,最后就不得不在鸟笼中装上些什么东西。

、拔高总统
陆高峰在9月22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近日访问南京大学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多次引用孔子“政者正也”等话语,这在南京一些媒体引起不小反响并大做文章。一家晨报竟从德国总统引用咱们老祖宗的两句话中,得出“孔子名言德国传扬”的结论,并以此作为头版头条的大标题。
文章认为,德国总统在针对中国学子的演讲中引用一两句中国圣贤的话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国领导人在出访中做演讲,通常也引用一些英美国家的名人名言,间或还会讲几句英文,其目的是为了拉近彼此距离,增强认同感。可从来也没听说哪家西方媒体作过“该演讲令哈佛学子惊诧不已”之类的报道,更不会有记者因此得出某个名人名言“在中国传扬”的结论。
听总统演讲的南大学子们,也绝不会因为听到“政者正也”而“惊诧不已”。一些媒体之所以不着边际地“拔高”德国总统和民众,无非想借机拔高一下自己———你看咱们的文化,咱们的祖宗,咱们的名言,多么了不起!说穿了,这是一种虚伪的民族自尊心在作怪。这种建立在自我拔高基础上的民族自尊心,既是一种虚荣,也是一堆泡沫。

、“夜郎自大”也有人争
陈鲁民在9月24日《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说,“夜郎自大”是个不大好听的成语,可是,时下却有湖南的新晃县和贵州的赫章县为了争到“夜郎”这个名份,打起了“口水战”,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
6月16日,赫章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历史文化兴县的意见》,其中把“争取更名为夜郎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已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更名小组”,最近已将汇报材料送交国家民政部。新晃县也不甘落后,7月26日,怀化市民政局再次将相关申报材料送到了省民政厅。
文章说,如果改县名就能把经济改上去,倒也不是不能一试,但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生产和经济搞上去,那才是根本之策。倘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夜郎”县的大名争来了,落后依旧,贫穷依旧,还顶了个“夜郎自大”的臭名,那就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了。

、道德测试
据《北京晨报》9月24日报道,几个老太太乘车去香山晨练。上了公交车,车上已经没有几个空座位,座位上的年轻人都是值完夜班赶着回家的。售票员请几个年轻人让座,小伙子们不满地说:“她们晨练,有劲没处使;我们下班,累得要死,凭什么给她们让座?”这是北京市东城区公民道德建设调查问卷中的一道测试题,答案有三个选项:a.应该让座,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尊重老人;b.不应让座,小伙子讲得有道理;c.说不清楚。如何回答,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论。
在这一特定情况下该不该照顾老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的陈少峰教授表示:“为别人提供方便,是在对方处于弱势情况下的一种美德,一种道德要求。但是,道德判断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比如在晨练老人和夜班年轻人的这一情况下,老人并没有优先权,相反,上了一夜班的年轻人相对处于弱势。此时,年轻人不需要尽道德的义务。”
陈少峰教授说:“当双方处境发生变化时,双方的伦理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不应该拿我们在一般场合的道德评判标准来判断所有的特殊情况。”

、铁树生机
我先生80多岁的老父亲种了一棵铁树,一年多了,既不见长,也不见死,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老父亲便对儿子说:“你把长铁丝烧红了,捅一下那棵不长的铁树。”先生听了十分诧异,翻开养花的书,找到铁树一页,只见上面写着:该树又叫防火树,如果该树蔫巴了,可用烧红的铁条将树捅个穿心,树就会重新焕发生机。先生依法去做,一星期后,铁树果然长出了碧绿的叶子。
人与自然相通。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下,也会像半死不活的铁树一样。当外界给予他狠狠的刺激后,他便会重焕生机。我先生的大哥,原先在一家国企工作。他所在的厂子陷入“蔫”的状态时,曾有乡企高薪聘请他,他舍不得国企的铁饭碗,拒绝了。到他年近五十岁时,厂子整体拍卖。当他拿着一次性买断工龄的2万元,从“单位人”一下子变成“社会人”时,那一刻的感觉就像被烧红的铁条灼痛一样。因年龄大了,在朋友们的多方帮助下,大哥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外企。条件:每月240元,试用期半年,不行走人。面对好不容易得来的就业机会,大哥万分珍惜。三个月不到,他便升为工段负责人,月薪千多元。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令大哥也令我们感慨万千。

、名著是这样译出的
柳叶在9月20日《深圳商报》上撰文说,我一个法文字也不认识,但曾“大言不惭”地说,如果有出版社约稿,我可以重新翻译《红与黑》。这本法国文学名著少说也有十几个中译本,我只要拿几个译本对照,就能毫无费力地“译”出一种新的版本。
当然,我只是开玩笑而已。不料真有人这么干了,而且比我说的办法更简单,居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译”出一百部世界名著。
有个书商找到一位文学青年,给他十部世界名著的中译本,其中有巴尔扎克的《幻灭》、雨果的《悲惨世界》、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等,要求他每一页上改十个字,改一个字给三分钱。譬如说,现成的译本里有这么一句“哦,亲爱的,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可以改成:“哦,宝贝儿,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这改三个字,可赚九分钱。这位文学青年花一星期时间改了十部名著。
书商很满意,接着给了他九十部名著让他改。就这样,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翻译”了一百部名著,得到两万多元稿费。书商把这些所谓的“新译本”,署上一个信手杜撰的译者名字,拿到一些小出版社买个书号出版。因为是名著,总有市场。而原译者也很难说他们抄袭,两个版本不一样,你把“死了”译成“魂归离恨天”,我“译”成“一命呜呼”,能说是抄袭吗?
这件事是真是假,不敢肯定,我是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只露一半———中国枪手生存实录》中读到的,难保这本书不是“枪手”搞出来的。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当人们谈及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就会自然而然的与团聚、赏月、亲人、朋友……这些温馨的词汇联系在一起。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根据我国的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73)》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