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作文4500字:蚂蚁大集体
蚂蚁大集体 河北省邢台市未庄中心小学五(2)班李磊 这是一群蚂蚁的故事……
第一章
大劫不死,初建蚁窝
有一个小朋友,名子叫李永亮。
他的家里有一只“食蚁兽”(食蚁兽是专吃蚂蚁的),永亮常常捉一些蚂蚁来喂食蚁兽。不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食蚁兽自己捉蚂蚁的。
这次,永亮捉了200多只蚂蚁,放到了一个瓶子中。自言自语道:“够我的食蚁兽吃好几顿了……”
这一群蚂蚁很快的在瓶子里认识了。它们开始思量逃出去的计策……
一只蚂蚁说道:“咱们不如一个蚂蚁往上钻一会儿洞,万一能弄开,咱们不是就能逃跑了吗?”
大家异口同声说道:“好主意!好主意!”
一只蚂蚁开始挖了,另一只蚂蚁也开始挖了。大家互相鼓励,不一会儿就把洞口弄开了。
大家看到外面没人,就一个个爬了出去……
经过这一场磨难,大家都已情同手足了。于是摸索着到一个石头后面睡了一夜。
这群蚂蚁醒来,已经是阳光明媚了。于是大家左找右寻,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处”。一群芦苇的后面的一个石头下面,既不容易发现又很凉快(因为是夏天^_^)。
大家开始唏里哗啦噼里扑噜挖了。几个蚂蚁挖,这几只蚂蚁累了别的蚂蚁抢着替它。不一会儿便建成了一个简易的蚁窝。
(下转第二章)
蚂蚁大集体
第二章
家族变大,邻国来犯
话说这群蚂蚁建成了一个窝,窝里分成了会议室、食物储存室、卧室以及兵器室。大家又各自选了自已的职务,具体职务以及工作如下:
蚂蚁类型蚂蚁职务
哨蚁专门放哨,如有军来犯,立即报告给大家。
谋蚁知道哨蚁的信息后,决定是否战斗或怎么样战斗。
兵蚁专门战斗。
飞蚁用于兵蚁战斗时与本部传递信息。
食蚁专门捕捉食物以及将食物拖回本部。
却说大家建了这个窝以后,不断有在四方流浪的蚂蚁加入。大家都宽容地替它们找合适的地方睡觉。因此这个蚂蚁家族渐渐的庞大起来,从以前的200多只蚂蚁增加到1000多只蚂蚁。于是大家又重新将它们的窝整理了一下,给窝取名为“万虎窝”。自此,这个窝已有3平方米还多。
忘了告诉你,这个窝附近还有一个窝。那个窝家族也不小,有900多只蚂蚁。这个蚂蚁窝想进犯“万虎窝”,于是派了700多只蚂蚁出战,浩浩荡荡地冲向“万虎窝”。
万虎窝里,一片寂静……
一只哨蚁跑了过来:“报——邻国派700多只蚂蚁来犯——”
“什么??!!”大家大吃一惊。
“邻国派700多只蚂蚁来犯!”
“这此,我看我们不如出军吧!”一只谋蚁说道。
大家表示赞同。
这个地区两个最大的蚂蚁窝开始了决战。
临战,一名谋蚁突然说:“我看我们不如派300多只兵蚁来迎战那700多只兵蚁,然后派400多只兵蚁包抄它们的窝。把它们的窝堵住,使它们的军队变的惊慌。然后再让300多只兵蚁和400多只兵蚁夹攻那700多只兵蚁,肯定能获得成功。”
“这个主意不错,我赞同。”另一只谋蚁说
就这样,紧急的派出了400多只兵蚁去抄袭它们的蚂蚁窝。300多只兵蚁则迎战700兵蚁。
400多只兵蚁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敌人的窝,喊一声,大家一起朝窝里杀了进去。窝里的兵蚁几乎没有,被那400多只兵蚁杀的哭爹喊娘。不一会儿变血流成渠。
却说那敌人700多只兵蚁,正杀的起劲儿,忽然有人来说它们的窝被占了。顿时大吃一惊,不战自退。后面400多只兵蚁再加上前面300多只兵蚁,它们被堵的无路可走,只好投降。因此,“万虎窝”实力倍增。
(下转三章)
蚂蚁大集体
第三章
同伴被捉,智勇相救
那“万虎窝”里,已经风平浪静了。因为在这个地区它们的蚂蚁的窝最庞大了。因此它们再也无须担心有别人来进犯了。
大家除了每天吃点儿东西外,就是出去玩。不料,有一天它们出去玩儿回来后。一只哨蚁报:
“报——一名哨蚁被咱们先前被捉的人李永亮捉住了,放到了捉咱们的那个瓶子中……”
“咱们得想个万全之策,他们人也不是好对付的。”一名谋蚁说。
“对,”另一名谋蚁说,“最好等夜深人静的时候营救它。”
一名谋蚁接着说:“咱们先派人打听打听有人没人;再派兵蚁把瓶子弄倒;然后还像咱们出来的时候的样子将瓶子再挖一个洞,让同伴出来。”
“嗯,我同意。”一名兵蚁说。
就这样,夜暮降临了……
几名哨蚁悄悄钻出芦苇一看,没人。便朝后一招手,几百名兵蚁从后赶了出来,悄悄地来到了李永亮的家中……
几名哨蚁再院子里寻找了一会儿,果然发现了那个瓶子。便把那几百名兵蚁叫了出来,大家到了瓶子边,发现那里边仍有几百名蚂蚁,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把瓶子里的蚂蚁都营救出来。
“一——二——三勒,一——二——三勒!”瓶子随着喊声轰然倒地,几名兵蚁迅速在瓶口处挖了起来,挖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挖透了。瓶子里的蚂蚁都出来了,也都加入了“万虎窝”。
(下转第四章)
蚂蚁大集体
第四章
遇见食物,齐心捉住
营救了那几百只蚂蚁后,“万虎窝”已经有2100多只蚂蚁了。其中兵蚁1000多只,谋蚁100多只,食蚁300多只,哨蚁600多只,飞蚁100多只。
蚂蚁太多,食物当然不能少。因此,大家将食物室增加了1平方米多。以此来补充食物。
一个食蚁正在路上寻找食物,突然看见路边躺着一个臭虫。立即叫随行的一只飞蚁回窝禀报,自己则看守这只臭虫。
不一会儿,那只飞蚁便叫来了几十只蚂蚁。它们一大伙儿有的去咬肚皮,有的去叼头部,有的去啃身子。不大一会儿便把臭虫弄的奄奄一息,死了。
臭虫死了,它们开始将它窝里叼。有的去抬头部,有的抬身子,还有的将它的爪子呀、肚皮渣渣儿呀,叼起来。浩浩荡荡抬向窝。
不一会儿,这些抬臭虫的蚂蚁便累垮了。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下,于是一名蚂蚁便动了脑筋,说:“你们几只,上前面拉;你们几只,在后面推。”这样既省了劲儿,又很快到了窝里。
(下转第五章)
蚂蚁大集体
第五章
登山比赛,乐趣无穷
蚂蚁们经常无事可干,于是大家在一起商量,决定抽空儿来比赛登山。
而“山”就是主人院里的一个沙堆儿,约有1米多高。这个时间主人一家去旅游,而沙堆也就让蚂蚁们当做了“山”。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登“山”比赛开始了……
只见选拔出来的5名蚂蚁互不相让,爬了起来。很快就有一个爬到了20多厘米处,可是突然滑了下来。而这个,爬了快半米,可是一不小心被下面的对手推了下来。哟!这个快到头了!哎呀,一下子滑了下来,滑的速度真是比爬的速度快二三倍((^0^),一下子滑到了底儿。这位老兄,爬到了60多厘米处,把下面的对手越落越远。不一会儿便爬到90多厘米处,快爬到头了,使劲一翻,翻了过去。不一会儿,这几名对手都爬了上去……
这此登山比赛成绩如下(兵蚁、谋蚁、食蚁、飞蚁、哨蚁各派一名):
名次种类
第三名兵蚁
第五名谋蚁
第一名哨蚁
第四名食蚁
第二名飞蚁
登山比赛结束了………………………………………………………………
蚂蚁大集体
第六章
家族兴盛,一时衰败
那群蚂蚁,也生活了很长时间。大部分老的蚂蚁都有已经死去,剩下了它们的儿子。它们的儿子可不如老子英明。常常是你争我抢,还经常闹得大打出手。自此,“万虎窝”已经逐渐走向衰败……
有一次,一只食蚁发现了一只虫子。它想:这么长时间没有这么好吃的食物了,不如我自己吃了吧。它趁别人不注意,将虫子叼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自此,这只食蚁经常来这个地方吃东西,还经常邀请一些别的窝的朋友来吃。而自己窝里谁也不知道这只蚂蚁还有这么一个“宝藏”。
还有一次,一只外面流浪的蚂蚁来投靠万虎窝。由大家选出来的“窝王”听到这个消息,便出来见了这个蚂蚁。
“你原先住在哪里?”“窝王”问。
“禀窝王,小的原藉黑龙江省。”流浪的蚂蚁战战兢兢地回答。
“走吧,”“窝王”一挥手,“我们这里不收外地的蚂蚁!”
流浪的蚂蚁就这样被推了出去……
家族一时衰败………………………………………………………………
蚂蚁大集体
第七章
万虎狼籍,不可收拾
万虎窝渐渐地衰败了……
邻边的几个窝听说了万虎窝衰败的消息,于是联合在了一起。准备攻击了“万虎窝”。
这几个窝先派蚂蚁买通了哨蚁,可是哨蚁个个大义凛然,买不通,怎么办?硬打吧!于是各国尽全部力量把兵蚁全部联合了起来。共派了800多只兵蚁出发了……
位在前线的哨蚁知道了消息,急忙派了一名哨蚁回来报告——
“报——前线各国联合攻击我窝,已经到达离我窝5米远的地方。”
“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才多大,我窝多大?你这个蚂蚁,竟敢戏弄本王,给我杀喽!”
就这一名哨蚁被杀了……
过了一会儿,又一名哨蚁来报:
“报——前线各国联合攻击我窝,已经到达离我窝4米远的地方。”
“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才多大,我窝多大?你这个蚂蚁,竟敢学上一只哨蚁戏弄本王,给我杀喽!”
又过了一会儿,一只哨蚁又来报:
“报——前线各国联合攻击我窝,已经到达离我窝3米远的地方。”
“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才多大,我窝多大?你这个蚂蚁,竟敢学上一只哨蚁戏弄本王,给我杀喽!”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哨蚁来报:
“报——前线各国联合攻击我窝,已经到达离我窝2米远的地方。”
“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才多大,我窝多大?你这个蚂蚁,竟敢学上一只哨蚁戏弄本王,给我杀喽!”
过了一会儿,窝王怕真的出事,于是又从窝里派出一只哨蚁打探情况。这只哨蚁为难了:要是报真的话,就会被杀了,不如我骗骗窝王吧。反正这窝如此衰败,也呆不了多长时间了。
于是这只哨蚁报道:
“报——本蚁发现前线无一兵蚁,无一处伤害。”
“这就对了,”窝王说道,“我们这么大的窝,谁还敢入侵呢?”
随后又说道:“来啊,给这只哨蚁一两肉、一两饼干。”
这只哨蚁嘴里说着:“谢窝王。”心里却暗暗发笑:扯了个弥天大谎,有奖励;说了个真话,要被杀。大王太昏庸了啊!
这只哨蚁得到一两肉、一两饼干之后立即远走他乡。而那窝王,以为天下安定,正在品尝饼干呢,突然闯进一大群兵蚁。把个窝里的人打了个唏里哗啦噼里扑噜,个个被捉。这时窝王才知道那已死的哨蚁说得都是真话,可是已经晚了…………………………
各国将窝洗劫以后,将食物、兵蚁、谋蚁、飞蚁、食蚁、哨蚁平分了,那个窝,从“万虎窝”也变成了“无虎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