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妇联十二届九次执委(扩大)会上的工作报告(1月)
在市妇联十二届九次执委(扩大)会上的工作报告(1月)
各位执委、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受市妇联常委会的委托,向各位执委,县(市、区)各位领导,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市直机关有关单位领导及妇委会的同志们作工作报告。
主要工作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强化妇女教育培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安阳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市妇联荣获全国“十五”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妇联系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巾帼文明健身队”;省“十五”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维权示范岗”创建活动先进集体、省“三理”教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工作奖、省迎奥运千万妇女健身活动大赛组织奖;市劳务输出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
按照“五大工程强力推进年”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力推进“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开展两年多来,市妇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我市的农村妇女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培训工作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培训资金57.5万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086期,培训农村妇女16万人次,已有各类巾帼科技示范基地83个,巾帼科技培训基地97个,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34100余名。市妇联经常深入基层,对培训情况、专家帮扶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督导与指导,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充分发挥好专家的帮扶作用,进一步完善“专家+基地”、“专家+带头人”的帮扶机制。市、县两级妇联对涉及种植、养殖等五大类共80余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帮助农村妇女扩大经营规模或上新项目,并在全市开展了首届“农民喜爱的好专家”评选活动,经过农户的推荐,村、乡镇的初评和各级“双协”小组的综合审定,共有24名专业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帮扶效果明显的专家被评为“农民喜爱的好专家”。安阳县农业局农艺师于玉玲不仅积极热情对农村妇女进行种殖技术培训,还个人出资帮助种植户上新项目。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马保全、路德成两位专家定点帮扶安阳县安丰乡、白壁镇进行蛋鸡特色养殖,使很多农村妇女走上了致富路。与市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创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巾帼培训示范基地”、争做“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活动,在全市扶持创建了一批“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巩固了一批特色致富项目,涌现了一批巾帼致富带头人,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力推进“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市妇联加强与市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加大“巾帼信用致富工程”的实施力度,对农村妇女进行贷款扶持,培养了一批巾帼信用致富户,促进建成一批巾帼信用致富村。帮助滑县万古镇张营村秦素君贷款10万元,使她的土布加工由自家作坊迅速扩大规模,成立了故道家纺有限公司,并在濮阳、新乡、安阳等地都开设了销售店。帮助内黄县高堤乡南街村陈九云贷款30万元,使她的蜜饯果品厂顺利度过难关,还安排了当地150余名剩余劳动力。截止目前,全市已发放小额贷款1356万元,扶持1500余户妇女进行了项目投资或扩大再生产。同时,广开渠道,与市农行联合下发文件,为农村妇女提供小额信贷和大额贷款,开辟了农村妇女发展生产、上项致富的新通道。各级妇联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入实施“巾帼金穗工程”,对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做好“中国预防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3月份,启动了以促进妇女安全就业为主题的“中国预防拐卖女童项目春雨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2月初,滑县代表河南省接受了(cp-ting项目)国家级专家组对该项目实施情况的考核,得到了充分肯定。
大力推进“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各级妇联以“学习在农家,美化在农家,欢乐在农家,平安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参与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形成人人文明、家家整洁、村村和谐的良好局面。在广大妇女中大力实施了“文明和谐新农家”示范户、示范村创建活动,各级妇女组织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街头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村委会与农户签定《文明和谐新农家承诺书》50000余份,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村33个,市级示范村133个。
大力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在开展资助贫困女童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特困家庭子女的成长,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市教育局等16个部门组成的安阳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联合开展了“共享蓝天”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与市委组织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展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家庭监护、学校帮护、社会呵护、法律保护、政府保障、组织管护“六大关护网络”。抓好示范点建设,全市市、县两级已建立了24所留守儿童寄宿制示范学校,创建75所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75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示范点,75个标准化心理咨询室,79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题工作组,建立了示范点,各成员单位都确定了联系点。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代管家长”、“代理家庭”、“代理妈妈”活动,组织全市1400余名留守儿童参加安利杯“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留守儿童征文活动,组织50名农村留守儿童到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参加游园、到肯德基用餐、庆“六一”联欢会等系列活动。市妇联、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与滑县留固镇程新庄村44名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并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今年,全市共结对帮扶留守儿童18000余对。通过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大力推进“以城带乡帮扶工程”。“以城带乡帮扶工程”是推进城乡妇女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活动开展以来,市、县(市)区直394个妇女组织与全市372个村妇代会结成帮扶对子,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种形式帮扶活动。市直机关工委结合帮扶工作,下发了《关于在市直机关妇女组织中开展“四个一”活动的通知》,通过与所驻村妇女群众开展一次联谊会;举办一次科普知识或文明生活方式知识讲座;一次义务劳动;办一件实事,带动农村妇女发展。市委统战部妇委会到结对帮扶的林州市南陵阳村召开“我为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做贡献”座谈会、举办妇女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市公安局妇委会为结对帮扶的内黄县南流河村捐赠新农村建设资金20万元,帮助村里建起高标准的文化活动站。市妇联机关驻村工作队,积极为北关区六寺村开展帮扶活动,举办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整治村容村貌,投资建文化长廊,协调落实了修路资金。市妇联登记成立了5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全市共有巾帼志愿者500余名,为广大农村妇女群众提供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方面服务30余场次,发放药品、书籍等物品价值8000余元,受益群众达0余人次。通过工程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和谐共进的妇女工作格局。
开展“巾帼建功”活动,扎实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加强对“巾帼建功”、“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的指导,对创建全国、省级“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考核、评定。积极为女企业家搭建平台,组织全市优秀女企业家参加中原经济区第十八届市长联席会议等活动,提供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三八”节期间与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春风送岗位”女性专场用工洽谈会,多渠道开发妇女创业就业岗位。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莅临我市视察妇女工作时,对我市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关注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市妇联领导多次应邀到县(市、区)党校,为广大干部讲授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各级妇联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社会知晓度。市妇联不断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研究力度,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妇联系统开展调研报告评选活动的通知》,引起了广大妇女工作者、热心妇女工作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征集到各类调研报告100余篇,重点关注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妇女儿童生存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帮助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的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争取到党委、政府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树典型,引导妇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各级妇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广泛开展妇女宣传思想工作,以典型的力量引导妇女,在全市开展了首届安阳市“十大女杰”评选活动、安阳市“三八”红旗手(集体)评选活动、“争当文明成员、创建和谐家庭”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如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尊老敬老楷模谢延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十七大代表、“十大女杰”好军嫂吴新芬,十七大代表、“十大女杰”乡村教师的楷模王生英,“巾帼贡献奖”市公安局“网上追逃能手”田爱军等一批先进模范典型,通过宣传妇女典型和妇女工作,激励广大妇女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改革和建设。
围绕新“四创”,引导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建设。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我市新“四创”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了第六届“五好文明家庭”命名“文明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使县区级以上文明家庭达到80%。其中滑县留固镇程新庄村农民王竹梅,行医30多年,为无钱治病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