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汇报材料 > 正文

县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经验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6/5/12

县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经验汇报材料


县位于盆地西南边缘,地处乐山、宜宾、凉山、自贡四市州交汇地,是岷江进入长江的门户。国道213线、乐宜高速和规划的仁沐高速、成贵铁路贯穿全境,是岷江航电4级开发主轴,是川南经济区门户,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物资水路东运的重要物流聚集区,乐山市规划的南翼城市群中心,境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环境容量巨大、工业门类齐全。全县幅员面积137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47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整合涉农投资试点县、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全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
长期以来,犍为虽然坐拥区位优势,但过境干线仅一条213国道,县内路网普遍等级偏低,行路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打造“成渝经济区水陆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川南工业重镇、乐宜凉自接壤地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区新的文旅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抓住全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机遇,全力加快交通建设,连续实施交通大会战,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县域交通体系。“十一五”以来,全县高速公路实现零突破,交通建设累计投资7.8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69.8公里,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倍、5.4倍,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488公里,全县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沥混路)、100%的村通公路、73%的村道硬化,实现交通路网大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安全运管全覆盖、养护管理常态化,交通劣势正逐步转变为发展优势,有力地助推了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文旅发展,走出了一条交通发展犍为、交通惠及犍为、交通改变犍为的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立体交通
牢固树立“交通先导”理念,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率建设,全县路网建设呈现投入力度空前、面貌改观迅速、效益发挥明显、前景振奋人心的可喜局面。
(一)全域规划,科学布局。坚持交通路网建设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相一致,规划布局五大过境干线、五大射线、三大环线的立体路网。一是围绕大交通布局。结合213国道、乐宜高速、仁沐高速、成贵铁路、岷江航道五大过境干线建设,同步规划“一港两中心”(犍为港、两大客货运中心)、“五线五道”(连接高铁和高速入口的5条快速连接道和犍为至沙湾、井研、荣县、宜宾、雷波的五大快速通道),力争全部改造为二级以上道路,打造背靠攀西、面向成都的临港物流节点。二是围绕大产业布局。坚持产业围绕公路转,公路围绕产业建。在县内新农村示范片区打造农业环线,新改建农村道路147.3公里,实现环线内道路全面联网;围绕旅游开发打造66公里水陆旅游环线,新改建景区公路18.8公里,新开通旅游专线3条,将县内“一环线两景点”串为一体;围绕工业集中区建设产业环线,新改建道路28.1公里,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转运水平,园区与高速路入口、货运码头实现快速连接。三是围绕大城市布局。结合犍为新城由4.5平方公里扩大为20平方公里的实际,积极推进213国道绕城线和岷江二桥建设,改变原来城市道路与国道混合的局面,并形成“四纵十横、跨江而建”的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规划将县城至4个副中心集镇的快速通道全面改造为二级以上道路,实现县内交通无缝覆盖。
(二)多元筹资,超前投入。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重点本着自力更生、适度超前的原则,多方筹措,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一是政府主体投入。每年以8000万元以上的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搭建了交通、城建、工业集中区和财政四大政府融资平台,将闲置国有资产和1.3万亩国有河滩地注入资产经营公司,公司资本金达到3亿元,总资产超过15亿元。同时建立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资金筹措机制,每年征收价调基金在6000万元以上,形成了安全可靠的政府融资偿债机制,极大提高了政府偿债能力和融资信用等级。近年来,投入交通建设资金7.87亿元,其中通过信贷融资筹集交通建设资金1.65亿元。二是社会多元投入。一方面整合涉农资金,切实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依托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7500万元。另一方面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村民自筹1.5亿元硬化村组道路。同时以“富民路、连心桥”活动为载体,引导民营企业捐资6980余万元,形成了全民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三是市场超前投资。面对县级财力有限的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交通基础建设的市场化投资模式,采取bt模式,启动了投资1.6亿元的213国道绕城线工程,有效缓减了当期财政投入压力,加快了交通建设进程。
(三)统筹推进,全面提升。一是配合建设大交通。全力以赴配合“一航一铁两高速”(岷江航电开发、成贵铁路、乐宜高速、仁沐高速)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竭力搞好政策宣传、项目征地、安置补偿等工作,确保重大交通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国道213线犍为段改建工程顺利完工,乐宜高速全线通车,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开展试验段工程,成贵铁路、仁沐高速(犍为段)完成前期工作。二是实施交通大会战。遵循“联网成片、统筹推进”的原则,举全县之力,持续开展农村交通建设大会战,县上每年对农村公路建管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重奖,全面提升县乡主干道路和农村村组道路通行条件。近年来,我县先后完成1.8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区56条市政道路沥青罩面工程和8条出境道路建设,改建县、乡道路23条244.9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沥混路),形成了内部路网的主骨架。三是连接农户终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大力加快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新改建通村公路276条724.9公里,硬化村组道路326公里,实现100%的村通公路,农村基础路网基本形成。
二、立足城乡统筹,建设惠民交通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本着勇于担责、创新发展、疏堵结合的思路,全面加快城区内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公共交通发展,着力构建普中高相配套、大中小相结合、营运功能齐全的运力格局,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城区公交“一元通”。针对中心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我们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区公交线路达到6条,拥有车辆33辆,城区公交线路覆盖率达95%。同时为保证更好地惠及群众,在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燃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由财政给予政策性经营亏损补贴、保险补贴和天燃气价格补贴,将城区公交票价统一确定为1元,实现城区公交“一元通”。
(二)城乡客运“公交化”。针对县城至乡镇班线客源不均、发班间隔长导致群众乘车不便、公交企业经营困难、黑车治理难等实际,我们按照城乡一体的原则,积极寻找政策支撑、大胆创新服务理念,在道路状况相对较好、产业基础条件优越、客流量相对集中的乡镇客运线路开行城乡公交。截至目前,已先后投入1800余万元,完成18个乡镇11条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投放各类环保型公交车73辆,发班间隔时间缩短80%、降低票价42%、乘坐率提高45%,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沿线黑车自然消失,达到一举多效、多方共赢的效果。
(三)乡村便民小客“到农家”。为填补乡镇到村、村与村公共客运的空白、消除非法客运滋生土壤,在乡村道路水平显著改善的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进乡村便民小客“到农家”工程。具体是在道路条件达标的村道上,由县内三家客运企业划片分区开行9座以下便民小客,采取定点定时发班和电话预约包车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对所有便民小客统一安装gps和车载硬盘录相设备,由县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实行实时在线监控,所有车辆均投保足额商业保险,并由财政注资建立安全风险保障基金,切实防范安全风险。自开展试点以来,我县已在清溪镇试点投放运行便民小客车53辆,所有车辆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解决了该镇4.8万群众的便利出行和安全出行问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目前我们正加大推广力度,确保年内在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道路全部开通便民小客,届时全县乡村便民小客线路将达到140条,投放车辆298辆,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
三、坚持管理提升,建设平安交通
坚持将安全放在交通发展的重要位置,积极研究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平台,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安全防范网络,为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提供安全保障。
(一)技术监控全时覆盖。针对交通安全监管流动性强、点多面广的特点,着力强化科技应用,投资197.4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集实时监控、数据采集、组织协调、安全监管、决策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gps卫星定位和gprs无线传输技术对县域内490辆客运车辆、2个客运车站及29艘渡船和5个码头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并与110指挥中心、交警指挥中心联网对接,保证所有指令在1分钟内通过车载短信传达到所有人员。该中心投用以来,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规违章行为大幅下降,受到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二)监管体系全域覆盖。针对路网延伸、路况改善、车辆激增、交通安全监管任务加剧的形势,我们着力在重心下移上下功夫,将乡镇原交管站和船管站合并组建乡镇交通管理站,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受公安交警和交通执法部门委托,开展交通安全监管和委托执法工作。全县30个乡镇共配备交通管理站专兼职干部119名,经培训合格后行使委托执法权。县财政统一配齐执法车辆和服装,并按人均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预算专项经费,按专职人员每月300元、兼职人员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工作补助。乡镇交管站的组建,有效强化了基层交通安全监管力量,较好地解决了村组道路监管乏力的问题。
(三)源头治理全程监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治、齐抓共管”的交通安全监管模式,进一步落实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扎实推动交通安全工作深入开展。由县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部门联合运输企业,组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站,分别驻点县内3大客运站,对车站及其周边道路交通、客运市场秩序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道路交通和客运违法行为。采取集中监控、相互监督的办法,由各运输企业派专人参与监控中心日常监管工作,实行交叉监督、每月轮换,并由主管部门对监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确保车船行驶速度、运行区域、装载情况、驾驶员更换、救生衣穿戴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到位。
四、坚持建养结合,建设畅通交通
始终秉承“建养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实施以预防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为主要内容的路网养护工程建设,全力巩固公路建设成果、保障车辆正常通行、提升交通惠民实效。
(一)分级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体系,由县养路段作为国道213线、县道公路的责任主体。乡村公路由乡镇政府负责“房屋自迁、土地自调、林木自伐、青苗自移、矛盾自处”,乡(镇)、村分别成立养护组。在经费保障上,采取县财政预算与受益群众“一事一议”相结合的办法,按每公里配备1-2人养护人员、配套养护资金,实现了境内公路养护的无逢衔接。
(二)建立机养中心。为提高烂路保通和水毁保通效率,延长公路使用年限,我们投入500万元,在全市率先筹建县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配备工作人员41名,专业从事中小修保养和水毁工程抢修,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烂路保通和水毁保通,确保国道、县道、乡道即烂及补、快速保通、节省资金。目前,机养中心一期设备已采购到位,将实现以机械化养护为主、机械化养护与人工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大转变。
(三)推进管养分离。加快公路体制改革,将原从事养护管理工作的人员剥离出来,培育2个专业养护公司,具体承担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按照每月人均1200元的标准,将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现“政事分离”、“事企分离”、“管养分离”。
五、下一步打算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让犍为释放出了区位潜能,大大增强了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能力,提高了对三次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外来投资大幅增长,近3年来落户的外来企业占全县外来企业总数的90%以上,成都市纺织行业的整体转移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落户;城市发展快速推进,城市面积扩大了3倍,城乡一体加快融合;来犍为旅游人次由90万人增加到了每年近300万人次,县委政府确定的发展定位正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提升而加速实现。
尽管我县在加快交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全县财力有限、欠账较多,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仍显薄弱,距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和犍为未来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确保全县交通事业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一是加快临港物流基地建设。利用一条高铁、两条高速公路以及岷江航电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对接乐山港、宜宾港,打造承接成、德、绵重装南下和攀西物资东运的临港物流基地。
二是提升县内路网等级。新改建国省干线、县际公路、乡际公路、村道公路898.863公里,使国省干线公路100%达到二级、县道公路100%达到三级及以上、乡村公路100%达到四级及以上。重点是:按二级公路标准,完成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公路改线工程及延长线建设5.763公里以及国道213线绕城公路和岷江ⅱ桥12公里建设;完成清溪至大马旅游公路、清溪至马庙公路6条县际公路新改建41.4公里;完成乡与乡之间断头路、联网路改建20条134.6公里,预计总投资12.5亿元。
三是完善运输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发展乡村便民小客车,按二级站标准建设犍为汽车客运中心和城市公交中心,新建招呼站273个、乡镇货运代办站30个、乡镇客运站10个形成覆盖城乡、形式多样、服务灵活的公共客货运输体系,预计总投资约2.203亿元。
四是强化管理养护。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路管养体系,完善机养中心建设、建成6个公路养护管理站、30个乡镇公路养护管理所,保障畅通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县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经验汇报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