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第2页
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自给率保持在50%以上。落实国家扶持粮农生产的各项措施,完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保护价收购等政策。继续落实好省市县三级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完善省级粮食储备库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支持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积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地就近有序转移,力争今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创新劳务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免费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推动劳务派遣工作向农村延伸。切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探索建立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扶贫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扶贫地点滚动调整的原则,继续采取资金捆绑、干部驻村、部门挂钩的办法,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进一步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济困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造福工程”,今年拟完成2万人搬迁任务。采取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捆绑使用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资金,今年完成土地整理30万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培肥、耕地修复工程,重点建设标准农田6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年十万亩旱片整治工程,推进百个重点旱片整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在20个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万亩以上。相关部门要配合烟草部门做好烟田改造、整理工作。
2.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水利“六千”工程建设,今年完成农民饮水工程1500个村、水库保安工程60座、山地水利蓄水池4000个、农田节水灌溉50万亩、河道清水工程100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50万亩。积极推进农村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推广和普及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兴建小型水库、小山塘、山地蓄水池等水利设施项目。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年万里”路网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农村自来水建设和推广力度,解决好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积极发展农村能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新增水电装机30万千瓦。推进中心渔港建设。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福建三农服务网”,逐步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4.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加快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加强“五江两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乡、生态镇和生态村的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
5.扎实推进村镇建设。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各级和有关部门要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加强对农民建房的规划与管理。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积极稳妥地推进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空心村、城中村和城郊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实施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家园清洁行动”,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继续实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空置校舍处置工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重点选拔培训一批农村骨干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每年从城市与农村各选择一批中小学进行结对帮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2.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素质,促进科学种田。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继续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今年完成6万人培训任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今年完成8万人培训任务。鼓励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结成用工和培训联盟,建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学校组织培训的“订单、定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机制。
3.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建设,推行省、市、县级医院挂钩帮扶所有乡镇卫生院制度,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对乡村医生进行补贴和培训,配齐配强村级医生或卫生员。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试点县扩大到40%左右,并将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试点范围。对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实行医疗救助。
4.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乡镇计生行政、群众组织和技术服务队伍三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造福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社会保障优先向计划生育户倾斜。
5.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乡村农民体育娱乐场所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电话进村入户,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和电话入户率。
6.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开展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1.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在每个设区市选择1个县(市)开展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开展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积极稳妥地开展撤乡并镇工作。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加快事业单位整合,妥善安置乡镇分流人员。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继续缓解县乡村财政困难,逐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和对村级的补助,不断壮大村级集体财力。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和乡村医生等农村“五大员”实行政府津贴。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等管理方式。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转变经营机制。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严格征地程序,依法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及时落实补偿资金。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安置补偿办法,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3.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林业合作经营、森林资源流转、林业发展支撑、林业管理等体系建设,拓展改革成效。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促进海域使用权流转和海域的合理开发利用。
4.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委托信用社开展农村信贷业务,支持财政支农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并可适当降低存款利率。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探索实行以林权、大农业资产等抵押、质押的担保形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农业和农村信贷投放。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有关管理办法,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信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镇村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任镇村干部,防止宗派宗族等势力的介入,严肃查纠选举不正之风。积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