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3页
村庄环境整治,抓好示范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继续加大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力度,建设秀美山川。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普及农村自来水,基本普及农村卫生厕所,积极营造生态良好、设施完备、村容村貌整洁的人居环境。
(21)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品味。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体、广电、通讯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文体设施、有线电视和路灯亮化的普及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十星级文明农户”为品牌,以“六大工程”为载体,以“绿色小康村”创建为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生活品味。
(22)构建民主和谐的管理格局。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适度发展规模经营。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流通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切实保障农民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制度,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办事能力强、工作作风实、能够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农民选拔进村班子,不断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严格实行重大事项村民大会决定制度和农村公益建设“一事一议”制度,真正让农民享有民主决策权力。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完善村级账务、资金由乡镇财政所代管的“双代管”财务制度。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全力维护农村稳定。
七、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3)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来抓。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府的公共服务框架,落实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责任,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2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提高外资利用质量,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培植重点出口企业,壮大出口创汇群体,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以外向型经济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大跨越。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进来”战略,大力引进境内外资金投入水电能源、矿产开发、建筑建材、旅游、高效农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培育和壮大以绿松石、板石、林化等为主的重点出口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使更多的产品走出山门,跨越国门,迈向世界。
(2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产权有序流转。要坚决落实以放宽准入、公平待遇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破除心理壁垒、操作壁垒等非政策障碍,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要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创业致富,增加经营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真正让城乡劳动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干成事,形成全民创业的时代潮流。
八、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6)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大办交通、办大交通,显著提升对内对外的通达性和开放度。按照规范的山区二级路标准完成鲍竹路、竹向路、襄关道改造,积极争取襄天高速公路和十竹路立项建设,力争到2010年,省道基本建成二级路,县道基本建成三级路,乡道基本建成四级路,通往行政村村部或学校建成水泥路或油(砼)路,结束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从根本上突破交通“瓶颈”制约。
(27)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城镇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镇功能,着力培植产业支撑,努力增强集聚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目标,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抓好一批小区开发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区水厂扩建步伐。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兴建郭家山公园,建成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培育产业、凸现特色”的原则,加快宝丰、官渡、得胜等区域性中心镇,潘口、溢水、麻家渡、擂鼓、田家、深河、柳林等移民集镇和竹坪、双台、文峰等边贸口子镇建设,配套完善交通、水电、通信、文化、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集镇功能,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28)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防汛与抗旱、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并重,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完成病险库的除险加固,继续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善一批灌区的配套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恢复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3平方公里。
(29)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培植”的原则,大力发展电信、广电、移动、联通以及其它传输网络建设,有计划地建设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网,加强光纤化建设,逐步实现光纤到小区、到路边、到大楼,为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提供网络支撑。
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大学、科研单位联合,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和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为动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贫困学生救助力度,推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化人事、劳动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机制,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以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抓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以发掘女娲文化和堵河地域文化为重点,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好县体育中心,完善乡镇文化站。发展地震、气象、人防、档案等各项事业,提高国民经济的应急保障能力和快速动员能力。
(31)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拓宽就业与再就业方式和渠道,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打破城乡界限,形成市场导向的平等就业机制,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集中向外输出和维权服务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逐步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比例;做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工作,重点解决好“三类企业两类人员”医保问题。加大社会优抚和救助力度。积极推进“福星工程”,逐步实现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关心保障城镇失业者、残疾人员和特殊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社会互助和对各种公益事业的赞助,发展慈善事业。
(32)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左右,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0:110的正常范围以内。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发展的命脉,坚持自然改善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绿色产业,开辟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构建生态链式的绿色经济社会新格局。大力推广沼气工程、以电代燃料工程等农村新型能源利用工程,加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流域综合治理、水利工程配套等措施,让山长绿、水长清、天更蓝。认真贯彻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土地、矿产资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3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权力。支持人民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面落实党的民族、**、侨务、对台政策,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国防教育,认真做好双拥、民兵预备役工作。
(34)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推进依法治县,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拓展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