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大力推进后勤改革,促进学校新发展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五年来,各地高校在后勤社会化的多种实现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学于年开始全面改革,并制定了初期改革方案;年实现了后勤系统从学校行政系统的完全剥离,制定了新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进入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新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省政府教育厅、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努力,我校后勤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以前后勤改革情况简要回顾
自年组建大学后,学校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着手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年月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4月30日《大学后勤改革方案》出台,明确了-的后勤改革目标、步骤和范围,明确了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代表学校与后勤集团签订有关管理和服务合同或协议并对管理和服务质量行使监督权。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作为乙方,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按照市场机制独立运行。
经过3年的努力,我校对后勤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水电服务首先实行了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电价按国家公布的实施标准执行。对外转供水电费如数上交学校,利润四六分成。
学生公寓建设方面,到,学生公寓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4.066807万m2 ,生均面积达到10.56m2。在东苑学生公寓建设和服务管理的艰苦创业中,形成了管理规范,以人性化服务为特色的“东苑精神”和“东苑模式”。经深化、总结,我们将“东苑精神”概括为“以人为本,创新实干”;将“东苑模式”概括为“坚持人性化管理特色,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此作为规范学生公寓工作的标准。
饮食服务方面,先后创建了一个“全国示范性标准化食堂”和三个“标准化食堂”,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李岚清副总理到我校视察,专门参观了学生五食堂,对我校的食堂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后后勤改革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出台新的《后勤改革方案》
学校党政领导对后勤改革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后勤工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长达6个月的论证和修订,6月学校出台了新的《后勤改革方案》,我校后勤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的《后勤改革方案》确立了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即
1、坚持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学校利益与实体利益的关系,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切实转换后勤运行机制。
2、坚持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后勤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
3、坚持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后勤服务集团实行“零租赁或优惠租赁”,力争盘活学校后勤国有资产的原则。
4、坚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后勤服务集团的扶持力度,逐步增强后勤服务集团实力的原则(起步阶段大型维修专项经费目前暂由学校投入)。学校对后勤的投入,采取逐步减少的办法,以保证各实体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确立了分两步走的改革目标:
第一步:用2年左右时间,建成体系和机制比较完善,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囊括学校生活保障服务,学校师生员工较为满意的后勤服务体系。
第二步:再用3-5年时间,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西南科技大学特色的现代化、人文化的高校后勤服务新体系。
(二) 积极探索,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后勤自身来说,关键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体制
成立了有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后勤工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任主任,校办、工会、国资处、审计处、学生处、计财处、监察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的后勤管理委员会,对集团总公司的日常工作行使各专项管理职能。
设立了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及监督职能,协调解决学校后勤经营服务方面的有关问题。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管理模式。
经过调整,集团总公司下设办公室、房产科、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科、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水电服务中心、通讯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校医院、校园管理中心、纯净水厂、商业服务中心、驾驶培训有限公司等,为学校提供包括饮食、物业、水电、通讯、医疗、商业、保洁、运输、驾驶培训等后勤服务,为在两年内基本上建成囊括学校生活保障服务的后勤服务体系打下了基础。
2、建立了有利于学校稳定和后勤改革的运行机制
在人事制度方面,为保证改革初期后勤工作的稳定,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原则。
后勤现有正式职工由学校人事部门保留原有身份,工资、津贴等全部由公司自行解决,退休时,转回学校享受与学校其他同类退休人员同等待遇。
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员工,其工资、福利、退休、各类保险等待遇按企业用人机制及后勤服务集团有关规定办理,经费及用人纠纷由后勤集团自行负责。
公司总经理有权自主任命副总经理、各中心主任,报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备案,所任命的干部如属学校正式职工,且符合有关任职条件,允许在校内各部门之间进行正常交流,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
公司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和职工全员合同制。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竞聘上岗,且接受由学校分流的人员。
人员经费总体分配方案实行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总公司年度分配方案报后勤管理委员会审定。
公司设立二级财务,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独立核算。学校计财处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
公司所占用的国有资产由学校对后勤实行“零租赁或优惠租赁”,公司负责所占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力争盘活国有资产。
企业的效益、企业的发展源自管理,为此,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通过完善、修订、制定,完成了《综合标准化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会议制度》、《保密制度》和《其他日常管理制度》共七大板块的制度体系,并将其汇编成册,促成了后勤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理顺,后勤改革稳步向前发展。
(三)解放思想,树立“政治后勤”理念
为保证后勤改革达到预定目标,我们狠抓思想认识问题,要求后勤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后勤与学校的关系。现在我们已经达成一致共识:明确认识到“政治后勤”是为学校服务的,学校发展后勤就发展,但同时后勤又要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
我们坚持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学校利益与实体利益的关系、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切实转换后勤运行机制;坚持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树立“政治后勤”理念,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提供一流服务。
(四)坚持不懈,抓好后勤队伍建设
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后勤队伍。我们以改革为契机,通过竞争上岗,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调整干部20余人次,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大大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同时,我们以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作风正派、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意识强、大局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成立了后勤职工培训学校,开办了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了管理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较大地提高了总公司中层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在员工队伍建设上,各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增强了员工服务意识,提高了后勤员工的整体素质。
(五) 注重服务,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师生至上,服务第一”、“三服务、两育人”始终是后勤的服务宗旨。为深入贯彻这一宗旨,我们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服务指标考核体系,成立了由后勤集团职工、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对后勤服务工作进行服务指标体系的考核,认真听取学校各个层次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年终考核中,全校24个职能部门,后勤集团公司以突出的成绩从过去的倒数2、3名上升至第八名。在“保先”教育中,经广泛收集意见,全校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后勤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为学生服务,为此,我们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146个,为学生创业超市无偿提供场地,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勤工助学资金总投入近20万元。
(六) 团结奋进,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拓展市场,集团公司和各中心均全面完成了方案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如一直是多年亏损的运输服务中心,去年通过开阔思路,降低车辆维修成本,开拓校外市场,实现了扭亏为盈。
根据去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各项经济指标执行情况良好,目标任务产值完成近120%,目标利润任务完成达110%。
(七) 开拓创新,努力拓展经济增长点
后勤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用从社会获得的利润来发展后勤,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去年在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自行筹资三百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大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从目前情况看,其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居全省高校前列,运行状况良好。我们力争每年投资一个大项目,今年投资300万元,修建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力争将服务领域向社会扩展,充分利用社会产业空间,实现产业化、集团化的可持续发展,使校外市场成为后勤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司发展的经济支柱,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实现“以外养内”的发展战略。
(八) 加强宣传,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进后勤与师生员工的沟通
在改革进程中,后勤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