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贯彻落实社会评价工作情况报告
按照《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县级部门(单位)社会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以及《中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县级部门(单位)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现将扶贫办贯彻落实社会评价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扶贫办是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从事扶贫开发日常工作部门。5月批准成立,正科级,核定编制5名,科级领导3名。
近两年来,县扶贫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优化软环境建设、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公平透明、廉洁高效、文明服务、利民便民”为目标,努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不断促进全县扶贫事业向前发展。
二、社会评价内容的落实情况
(一)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县县级部门(单位)社会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相关要求,县扶贫办于9月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公开发布了本单位的职能职责、法规制度、办事流程、服务承诺和投诉方式等,公布了科级领导和各科室的职能职责和电话号码。按照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公布了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服务事项在线查询等相关的内容,开通了96128专线查询电话和网络在线查询,确保社会各界和贫困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党员干部职工树立“人人参与扶贫、个个关心扶贫”的观念,结合岗位实际思考,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党员干部职工按照要求落实服务承诺,用心、用情、用力地开展工作,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了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强化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县扶贫办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各科室规范工作流程,向社会公示办事指南,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办向社会公示的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分清职责,做到工作不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攻坚克难,扶贫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扶贫办的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扶贫系统认真落实省、市扶贫会议精神,以“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为总抓手,积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构建了大投入、大整合、大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行动
(1)第一批“866”工程顺利通过市县检查验收
6月以来,我县在12个贫困村委会的80个贫困自然村全力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866”工程建设。1月上旬,市委、政府组织了近100人的庞大的市级考核验收组,对第一批12个村逐一进行严格考核验收。验收结果显示:第一批实施“866”工程的12个村委会,考核为优秀的有11个村,优良的1个村。通过“866”工程的实施,使贫困村经济得到发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群众得到实惠,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显著改善。全县12个贫困行政村、80个贫困自然村,户“八有”、自然村“六有”、行政村“六有”的目标全面实现,贫困人口的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向前跨越了15-20年。
(2)第二批“866”工程的推进情况
第二批16个村委会规划总投资12676.36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16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6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310.4万元,挂钩单位、企业帮扶资金957万元,群众投工投料投资6208.96万元。自去年10月以来,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团结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各项目村通过精心组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迅速掀起第二批“866”工程建设热潮,各类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截止8月底,户“八有”、自然村“六有”和行政村“六有”分别完成计划的98%、100%和95%。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巩固、完善、提升阶段,各项目村全面进行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3)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启动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全县“整乡推进”建设涉及召夸镇1个乡镇,10个村委会(含板桥镇5个村委会),12554户,46171人。目前已完成前期调查摸底及项目规划工作,县级已对各村项目规划进行评审,待上报市级评审批复后,及时组织建设。
实施“整乡推进”的方法措施,一是继续坚持“政府大投入、项目大集中、资金大整合、企业大帮扶、社会大参与”,集中搞好项目资金整合,形成更大的整合格局。二是进一步搞好人力资源的统筹, 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包村,年轻干部驻村担任乡(镇)副职,促进干部真抓实干,形成合力。三是发动好、引导好、组织好群众,使群众真正成为投资投劳的主体。四是进一步完善对各级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1.整村推进省级重点村建设。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36个,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540万元。截止目前,各类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2.小额信贷扶贫。积极争取省级小额扶贫到户贷款2700万元、项目贴息贷款500万元。全县回收了发放的80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组织发放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1亿元,主要扶持发展各地发展前景好的种、养、加项目,以及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增收致富产业群,带动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3.易地扶贫。今年5月,积极争取省级易地扶贫项目转移安置35户150人,省级补助资金75万元。目前,项目已启动实施,预计9月底接受省市的检查验收。此外,全县易地转移安置123户544人,项目实施已通过县级检查验收,准备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4.革命老区建设。争取省下达革命老区扶贫资金20万元。项目资金已下达到项目村,项目资金将按照“突出重点、确保解决革命老区最薄弱、老区人民最期盼的问题”,“对革命贡献大的地方优先扶持,对贫困程度深的村寨给予优先照顾”的要求,用在特殊问题、特殊领域、特殊人群、突出问题的环节和解决上,使革命老区贫困问题得到根本缓解,有效推动革命老区开发建设。
(5)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加大扶贫责任落实力度
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围绕打造“现代扶贫、开放扶贫、阳光扶贫、活力扶贫”的目标,做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头脑武装上下功夫;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观念更新上下功夫;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工作推进上下功夫;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班子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完善扶贫部门管理职能,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扶贫事业科学发展,以高效的执行力推动扶贫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健全机制,做到廉洁自律
在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认真落实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了管好、用活每一笔扶贫资金。资金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存储、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款专用。资金的使用严格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实行三级审批制,即先由项目村写出资金使用说明及投向,报挂职扶贫干部、乡镇分管领导审批后,再报乡镇长审查签字后,最后报县扶贫办主任审查签字后方可拨付。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牢固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做到不贪、不占、不挪作它用,精打细算,把每一笔有限的资金用在项目上、用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真真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全县贫困面大。近年来,我县贫困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贫困差距越来越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贫困人口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遍布全县11个乡镇(场)。全县贫困面仍然较大,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学习交流的时间还不够多,拓展范围还不够宽。
三是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还不够全面,思考还不够深入。
四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思脱贫、盼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扶贫项目资金远远满足不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愿望。
四、下步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地开展“回头看”,把集中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与经常性的深入贯彻落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和落实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以科学发展推动我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全县扶贫工作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866”工程建设。进一步充分发动群众、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加强项目及资金监管力度、重视资金筹集和总结宣传工作,全面推进第二批“866”工程建设进程,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实现“866”目标。
(二)全力抓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认真组织实施1个镇(召夸镇)、10个村委会“整乡推进”各项工作,抓好“8666”工程建设。
(三)抓好省级36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质量按时完成各类建设项目。
(四)抓好项目信贷扶贫。组织好、指导好云南省蕻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
(五)抓好小额到户扶贫贷款。全力做好1亿元小额到户贷款项目,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小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积极稳妥回收;积极争取逐年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力度;依托优势产业,利用小额信贷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在贫困地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六)抓好易地扶贫。积极稳妥地推进易地扶贫开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认真组织实施150人易地搬迁工程建设,使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群众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尽快能致富”。
(七)抓好挂钩结对帮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挂钩帮扶制度,认真落实挂钩扶贫投入制度及考核奖惩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有效促进“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