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区农业局
自1997年开始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1999年、列入省县。至目前为止,全区优质稻播种面积达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0%以上。区位于生产优势带。列入。
一、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区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自开始建设。该基地位于国道旁,距中心城区10公里。该基地交通十分便利,有国道、高等级公路道贯穿其中。基地分布在、、、、五个行政村,总面积7000亩。其中中心区域500亩已进行了田埂硬化,排灌分家。
二、推广的农业新技术
1、推广优质稻新品种。推广的优质稻新品种主要有湘晚籼11号、12号、13号、17号、8号等高档优质稻品种,有金优207、金优601、金优284、岳优360等10个优质稻品种。
2、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照优质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组织和安排水稻生产,把工业生产模式引入农业生产,用工业化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实行标准化栽培,规模化种植,科学的控地、控种、控药、控水,确保优质稻基地的稻谷达到品质优良、生态安全的目的。
3、“猪—沼—稻”生态农业技术。采用“猪—沼—稻”生态农业技术,既可保证农户浇水、煮饭、照明、沐浴和冬季取暖用气的需要,又可长期为稻田提供优质、卫生、高效的沼气有机肥,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避免化肥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对稻米安全品质的损害。实现了养猪业的沼气能源、生态稻米一齐发展。
4、物理杀虫技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特殊的波长和光强可有效诱杀害虫,减少农药用量,避免化学农药对稻米安全品质的损害和对土壤的污染。
5、有机生态液肥使用技术。用有机生态液肥直接喷洒到稻株上,与沼肥配合使用,补充沼肥的不足。
6、轻简栽培技术。一是旱育抛秧技术。早稻达到了90%以上,晚稻达到了30%以上。二是化学除草技术。早、晚稻均达到了100%。三是半免耕技术。不翻耕,直接用旋耕机旋耕,这项技术已得到了普及。四是机械收割技术。早、晚稻均达到了80%以上。
7、引进示范新品种。结合水稻新品种展示,自至,共引进示范水稻新品种300个以上。为我区选用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可靠依据和现场。
三、运行现状
基地建设是政府组织,农民为主体,未改革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主要是在政府支持下,靠组织机制创新,以统一品种、集成技术、培训农民,提高产量为目标,进行农业生产和技术示范。
四、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经过多年的基地建设,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拓展了农业功能,示范带动了农民增效。据调查统计,基地平均亩产由的公斤提高到了的公斤,优质稻率由的%提高到了的%,合计农民每亩增收180元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档优质稻品种抗性差。目前推广的高档优质稻品种都是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的品种,且抗寒性较普通稻品种弱。
2、收购压级压价。农民在出售优质稻谷时,部分收购企业或个体粮贩从中压级压价,导致农民有意见,从而影响优质稻产业的稳步开发。
五、主要做法
1、成立班子,加强领导。成立了区迎风桥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由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农业局、农村部、财政部等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农业局,由分管生产的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2、统一技术。由区粮油站统一编印迎风桥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实用技术资料发放给农户,农户按技术资料操作。同时统一供应种子、肥料等。
3、加大投入。多年来,该基地投入各类资金达800多万元,主要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本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通过基地建设,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办点示范。近几年来,在基地每年都进行了办点示范,真正起到了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办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作用。
5、实行订单生产,搞好产业开发。在优质稻米产业开发中,我们紧紧依托粮食龙头企业,得到了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基地生产的优质稻都与企业签订了订单生产,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6、检查督促。由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基地建设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六、下步思路、打算及政策建议
1、下步思路:坚持样板示范,模式带动,集中力量建设优质稻基地,辐射和带动全区优质稻生产;坚持以优质、安全、增效为主攻方向,通过高度优化、整合、组装、加速高效、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努力提高基地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速优质高产品种的引进、推广和产品的开发,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优质稻米生产效益。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步发展。
2、打算。至,优质稻基地扩大到亩。其中计划建设1000亩有机稻示范片,全面推广无公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打造有机稻米品牌,进一步提升优质稻米品质,为农民增收。
3、政策建议
1、加强培育产量高、抗性强的高档优质稻品种,以满足优质稻发展的需要。
2、进一步加大对优质稻产业开发的抉择力度。以加速优质稻米产业开发,全面提升稻米品质,满足农民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