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委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市当前工业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第2页
成技术改造投入200亿元,增长30%以上。二是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引导企业抓住增值税转型、主要国际货币贬值、进口设备成本低等有利条件,加快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三是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技术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数控机床、风电设备、飞机、船舶、环保机械、施工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四是实施好“新、特、优”工程。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特色产品、特色产业、优质产品、名牌产品的开发和培育力度。五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落实好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联合攻关,加快推进重点新产品研发,力争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880项,增长38%。组织企业参加5月22日在济南召开的全省产学研会议,我市将推出120项技术创新项目和63项科技成果。六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围绕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扩大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四)以激活民营应对危机保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继续实施好中小企业“四项计划”的同时,着力加强抵御风险能力、综合竞争能力、融资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培植专业村、专业乡(镇)、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发展新的特色产业集群的突破口,促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争取3个乡镇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镇,7家企业列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因企制宜地开展新产品研发,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结合,着力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对省里认定的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建议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助。力争全年培训各类人才2200人次以上。三是增强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重,培育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广银政企合作的“寿光模式”。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担保,吸引外地资本进入我市担保领域,支持外地担保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政府参与的股权多元化、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担保公司,形成各类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平等竞争的担保体系,争取新发展担保公司3家。建议拿出一部分土地指标逐步为一部分经营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办理部分土地使用证,增强其融资贷款抵押能力。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力争500家企业成为滨州市信用民营企业。四是增强现代管理能力。引导企业练好内功,靠管理求效益。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依靠现代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发挥职工在克服生产经营困难中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促进平稳发展。
(五)以节能降耗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在全市范围开展创建循环经济县(区)、园区和企业活动。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强化节能监察,完善节能工作问责制,对不认真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完不成节能任务的重点企业,在主要媒体上公开曝光,并在项目核准、信贷支持和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严格限制。三是抓好节能示范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抓好鲁北企业集团、京博石化有限公司、等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四是抓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火电、水泥、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落后工艺,限制钢铁、焦炭等高耗能行业的扩张。加强对已淘汰企业的“后管理”,防止死灰复燃。确保“不拖不欠”的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的目标任务。
(六)以开拓市场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大力开拓重点项目建设市场。抓住当前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所需物资的招投标,抢占重点项目建设市场。对照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组织企业搞好对接,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省、本市企业产品,提高省内、市内企业产品配套率。二是积极开拓灾区市场。灾区重建市场巨大,对口支援也是扩大产品销售的好时机,引导企业抓住帮扶机遇,加强研究分析,扩大产品销售。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洽会。比如,津洽会、第七届中国(滨州)国际家纺文化节等。
(七)以加强管理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活动,督促企业加强以成本控制、安全生产、投资决策、货物供销、仓储运输、技术革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二是推进企业战略合作。继续推进大企业集团战略,引导督促大企业带头推进信息化,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头发展与本行业有关的物流、服务产业,带头实施走出去,带头加快主辅业的分离和改制,进一步做强做大。引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相互之间的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条,精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抱团”发展。三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继续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向争创名牌的企业和产品倾斜,重点扶持,争取更大突破。四是加强职工培训。组织企业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执行能力,督促企业抓住生产经营的空闲时间,集中时间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为经济复苏后的大发展积蓄力量。
(八)以强化监控应对危机保增长。加强对主营业务收入过20亿元的15户企业的调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分类指导,加强对日常工业运行的监测和调控,高度关注大企业的发展问题、成长型企业的培育问题以及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密切关注项目建设、资金运行和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煤电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供应保障和协调服务,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到反应迅速、步调一致、统筹兼顾、保障有力,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