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汇报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什地镇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如何促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因此对于我镇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农民增收。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我镇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蔬菜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如双瓦村蔬菜基地;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的产品。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其主要途径是:①积极发展城镇,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镇,同时,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加强对境外劳务合作的服务与管理,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乡镇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基本作用有三个,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应依托我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发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4、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科技收入。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搞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我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5、实施和落实好国家扶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①建立农业收入保障体系,由农产品价格补贴转向农民直接收入补贴。②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性项目价格和收费专项治理。③对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中农民是根本,只有农民富了,农村经济才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才能够上新的台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政策上要走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实施。产业上继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科技上加强科技兴农的培训力度,保证农民的现代科技知识充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http://nayishi.com
1、农业科技示范效果好。我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成了一些农业示范园。如双瓦村蔬菜基地,已形成规模化发展,切实地提高了农民的增收,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种植粮食品种较为单一、农作物价格起伏较大,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因此要多元化发展,避让市场风险,种植特色多样的经济作物,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建议和意见。
做好明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鼓励兴办民营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同时,各乡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镇一业”,保证产业链条完善。
2、是监控农资料价格变化,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以尽量减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生产投入与增收的不利影响。减轻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费用负担,共同努力从各方面保障农民“节本增收”。
3、是科学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水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同时,要积极开辟市场,加强与外地企业联系,将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促进更多富余劳力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