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合社经济组织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发展方向,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以“巩固、发展、提高、增效”为目标,按照“服务惠农、流通活农、合作兴农、龙头带农”的新思路,强力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建设,在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供销社系统应有的作用。现将今年上半年专合组织的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系统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6个,其中今年新建50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3%。累计发展各类专业协会21个。累计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9个。
1、从专合组织登记的情况看,已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有301个,注册登记率为74%。
2、从专合组织的行业分类情况看,种、养占主导。其中种植类213个,占49.9%;养殖类162个,占37.9%;信息服务类12个,占2.8%;加工类22个,占5.2%;营销类5个,占1.2%;其他类13个,占3%。
3、从运行情况看,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入社(协会)成员12.7万个,带动农户32.6万户。上半年各类专合组织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176万元,其中销售农副产品44805万元,帮助农民户均增收3080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把农民专合组织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全市系统高度重视,把“农民专合组织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供销社分别成立了农民专合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由县社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承办和督导工作。明确了具体日常工作承办科室,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积极规划,谋求发展。
根据市、县“农民专合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区县联社机关干部职工经常深入到乡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和项目,积极规划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农民营销大户、经纪能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为拟建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项目搞好指导服务,为专合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运行质量,做实合作社。
1、服务惠农抓专合。供销社为专业合作社搞好指导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成员农户搞好生产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更具体、更周到、更实在、更快捷的服务平台,让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真正得到实惠。
2、流通活农抓专合。专业合作社的工作重点是农产品营销问题,在各区县供销社的具体指导帮助下,专业合作社把入社成员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快捷地交易到配送中心、连锁店、超市、批发市场上去,抓好信息服务、营销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切实解决好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卖难问题,努力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力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合作兴农抓专合。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规模化种、养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引技术、引项目工作,吸引更多的农户入社,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社的“二次返利”做法,使专业社真正与入社社员结成了“连体、连利、连心”的共同体,基本形成了社农共兴的模式,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行业利益的代言人。
4、龙头带农抓专合。上半年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一头联农户,一头联市场”的办法,做大做强产业,促进专业合作社增效、成员增收。
(四)加强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全市系统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和《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为重点,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及其成员的科技文化、政策、法律法规、经营、财务管理的培训力度,聘请农业专家对专合组织负责人及其入社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了管理者素质、经营能力和营销水平,增强了大家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信息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和新型农民,上半年我市共培训入社成员686人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五)深化典型示范,推进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市每年规划了2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示范典型,积极开展规范化建设示范工作,着重帮助合作社完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理顺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合作社的运作,增强合作社的活力。在搞好规范化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及时加以推广,促进全市专合组织建设的全面发展。为了认真贯彻总社、省社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推广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近期,市社指导船山区社拟在船山区唐家乡打造两个示范性的社区综合服务社以此推进全市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的规范发展。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为强力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建设,大力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全市系统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花椒、中药材等种植业和pic生猪、鸡、鹅、兔、鱼等养殖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新组建的农民专合组织都进行了依法登记,取得了法人资格,受到法律保护。
(二)机构完善,制度健全。各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和成员(代表)大会制,落实组织机构,充实了管理人员,做到以章程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各种制度。
(三)科学发展,运行规范。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套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确保专业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规范,做到管理民主、公开、公平。那一世范文网
(四)市场、营销网络体系逐步构建。帮助专业合作社勤跑市场、重营销工作,为农产品和市场销售起好了桥梁纽带作用,在重庆、攀枝花、成都、绵阳、、南充等市建立起销售网点,通过市场的搭建,有效地解决了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力不强。除榨菜、生猪、茶叶、水果等专业合作社在局部区域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力外,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有的入社成员只有20-30户,个别的甚至只有几户,自身实力脆弱,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
(二)内部运作不够规范。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221个,多数运作不规范,合作社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尚待建立完善,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出现了牵头人操纵合作社的运作、考虑自身利益过多、考虑入社成员的利益较少的倾向。有的虽然建立了管理机构,但未真正发挥作用。有的合作社虽然挂了牌、注了册,但未进行独立的财务会计核算,合作社与其成员之间也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
(三)服务功能不强。由于部分合作社没有规范运作,没有形成自身经营积累,除了买卖关系外,开展其他统一的服务工作缺乏手段,服务功能不强。
(四)缺少高素质的带头人。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多,高龄农民又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部分合作社负责人由乡(镇)、村干部兼任,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致富带头人。
五、对策与建议
在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过程中,各入社成员大多数是以自有的实物资产进行入股,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机构缺乏运行资金,建议由相关政府部门对凡已正式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给予5000-10000元的营运启动补助资金,促进其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