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正文

关于当前信贷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7

关于当前信贷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信贷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信贷新规则实施以来,农业银行内部建立了“横向平行制衡、纵向权限制约”的科学信贷管理和运行机制,信贷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贷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信贷决策行为不断规范、新增信用质量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商业银行新型信贷文化已初步形成。但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农业银行内部综合改革的推进以及信贷人员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依然存在等诸多因素,信贷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与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就当前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前后台部门信息不对称要引起足够重视

信贷新规则中部门审贷分离制度的实施,基本隔断了客户与信贷审查部门(后台)直接联系的机会,使审查人员能比较客观、公正地对信贷事项进行审查。事实上,由于信贷调查部门(前台)信息管理与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获取的信息面过窄,与客户和市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对贷款项目的详细了解方面处于弱势,有的客户为了达到获取贷款的目的而隐瞒或提供失真甚至虚假的信息给银行,而信贷调查人员有时为营销贷款或遇到时间紧迫时,就容易引发信贷营销过程中的投放冲动,将客户的资料依葫芦画瓢地转报,成为客户的代言人。但在目前制度下的信贷后台部门囿于人手和信息来源的贫乏,以及信贷事项审查时间上的限制,主要是依靠前台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难以对申报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核实,以至到审批决策阶段已经多次转手,使信息存在扭曲、变形与失真的可能性加大,难以原汁原味地反映客户的真实面貌,一旦遇到虚假的信息,将使信贷审批决策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境地。

勿庸置疑,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在部门制衡与风险防范(特别是道德风险的防范)方面有积极的一面,但在前后台的协作及效率上也有不协调的时候。具体表现在信息的不对称和对项目的适时跟进不同步的矛盾上,如有的事项因前后台的看法不一致而未能获批或延缓通过。因此,信贷前后台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联动。前台部门要按照制度规定来合规有序地开展市场营销,不能为一时的市场得失而盲目拼抢,造成错位或越位,要找准市场定位,在营销中强化集约经营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花大力气做好贷前的调查,把客户与市场的真实情况摸清摸透,同时要及时反馈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动态;信贷管理部门要充分理解和珍惜前台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的、来之不易的客户资源及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尽可能在决策前与前台业务部门沟通事项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等,通过前后台形成整体合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提高信贷营销的成功率,降低机会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风险。

思考之二:定量分析不能代替定性分析

我们在分析一个信贷事项时,往往会注重分析其有关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一些量化的要素,如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指标,这固然非常重要,但这些量化的指标毕竟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例如,我国《合同法》中所规定的预期违约制度,即不安抗辨权:当合同一方有充分理由相信对方丧失商业信誉或丧失履约能力时,就可以不履行自己所负的义务,这种判断靠的只能是财务数据之外的定性分析;企业应收款巨大,利润总额较大,但现金流量较小,甚至是负值,说明企业的盈利被他人占有,极可能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丧失到期偿债能力,这从企业盈利能力(账面利润)指标上看不出来;一场重大法律纠纷的败诉或被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对企业将造成致命打击,这从企业流动性指标中更无从反映;股东大会决定企业解散、终止这一现实也无法从企业存续能力(稳定性)指标中反映。这些都说明对一个企业的全面判断绝不能停留在现状的定量分析上。

对企业的定性分析还必须注重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品行及其行为方式。任何一个经济组织,既是资本的集合,同时也是人的集合。尤其是在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的大环境下,企业的信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定代表人的品行。法定代表人有不良社会评价、劣迹或犯罪记录,都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对企业进行定性分析,还要注意在繁荣的数字下掩盖的“过度贸易”现象。比如一个企业经营活动超常扩张,大量的订单、巨额的销售,表面上看起来市场旺盛,盈利能力强,但如果这种繁荣超出了企业资本运作获得的融资支持,时刻处于对外举债来支撑的融资饥渴状态,一旦债务链某个环节发生问题,这个“沙塔”将会轻而易举地倒塌。所以,过度贸易融资现象提醒我们:在信贷决策时要透过表面的数字繁荣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千万不能被企业假象所迷惑。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也同样须重视定性分析。“五级分类法”之所以取代“一逾两呆分类法”,就是由于后者只注重了贷款的表面形态,如是否到期、欠息及逾期时间长短;五级分类法的核心则是对贷款质量的定性分析,即借款人依靠正常的经营收入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反过来说,反映的是银行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借款人实质偿债能力是判断贷款资产质量的核心标准,而非具体的某笔信贷业务的表面形态。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已陷入困境,即使某笔贷款尚能正常还息,但实质贷款质量已在下降;企业多头贷款或有多笔信贷业务,其中部分已发生风险,其他尚未到期的信用也不应划为正常类,新的信贷投入则更需慎重。

思考之三:第二还款来源不应成为决定性因素

随着风险意识的增强,银行在审批贷款项目时,都注重要求提供具有较强代偿能力的担保或有效资产抵押,但这仅仅是对贷款主债权的一种保全措施,是防止第一还款来源落空而预先设定的补充措施。在实务中,经常有信贷人员认为,只要有了较好的担保人或房地产及其他财产抵押,就基本不存在风险。如果在信贷决策人员也苟同这一观点,那将引来可怕的后患。回想一下我们以往的收贷收息工作,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有多少是担保人自愿承担责任主动还款?我们通过诉讼手段追究担保的责任或处置抵押物时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实现第二还款来源的成本与贷款利息收入的比例又是多大?如果我们偏重于第二还款来源,当一个信贷事项仅仅是因为设置了抵押而获得通过,是否意味着我们轻易接受了第一还款来源可能落空的风险?或者愿意承担实现第二还款来源的成本而降低信贷投放产生的收益呢?

事实上,第二还款来源毕竟是次要的,它不应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第一还款来源(即借款人到期偿还本息的能力)才是我们始终应关注的,企业正常经营所获得的充足的资金(现金流量)才是偿还债务最有力的保障。商业银行信用分析的重点应该是对客户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评价,确定出客户偿还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以及在未来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源支付到期债务。应该明确,即使企业有净利润,也并不意味着它在特定的时间内拥有偿还债务所需的足够现金,有些企业盈利状况非常好,发展迅速,但是却缺少支付债务所需的现金;反过来,一些企业由于某些因素,虽然盈利状况不理想,但其在一定阶段现金流量却十分充足。因此,对第一还款来源和现金流量的分析是信贷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高度重视,以确保客户贷款到期时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强调第一还款来源并不是说担保不重要,信贷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任何一笔贷款在贷款不同时期都至少有两条出路,担保就是所谓的第二条出路。担保只是第一还款来源的补充而不能替代,应在第一还款来源可靠的基础上,再选择切实可行的担保措施,以增强第二道防线。

思考之四:“有所不为”才是高境界

在信贷投放中,我们经常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较好理解,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景的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要加大营销,积极争取,这是显而易见的;而能够做到“有所不为”,即不去涉足(或不再增大)可能出现的风险,才是最高境界。

授信额度不一定要用足。对某一企业确定的一个总的授信额度,表明的是银行对该企业能够控制的最高风险额,在此额度内,风险是相对可控的。经常有这样的情形,经营行或企业在短期内要求实际信贷投放占满授信额度。不能因为是在授信额度内的业务就放松审查,还要看企业是否有现实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否是合理正常的。授信后,具体到每一笔信贷业务,仍要认真审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有无重大变化,对在授信额度内不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也要“有所不为”。

实施信贷退出一定要坚决。企业出现经营滑坡、财务状况恶化等风险预警信号后,如非暂时性或短期内无改善迹象的,要坚决实施退出。遗憾的是,商业银行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信贷退出机制,对那些正在走下坡路、勉强维持的客户,经办人员包括决策层更多是在犹豫,不采取断然措施,甚至希望再以部分新的投入换来“起死回生”。但善良的愿望代替不了残酷的现实,等到企业确实“回天乏术”之时,我们已再无路可退了。所以退出一定要坚决,如果退出后企业确实又“起死回生”,我们要想再进入,还有50%的可能,但如果当退不退,企业彻底“死亡”后,再退出的可能性是零。

思考之五:如何在风险控制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风险观念是商业银行从事信贷经营和管理的基本观念,是所有信贷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就是通过信用手段把社会上的资金以最低的成本收集起来,通过最安全有效的手段把它投放到有资金需求并能最后安全收回的地方,同时取得最佳的回报。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归根结底都必须服从于“效益”这一目标,没有效益的银行就不是好银行。

风险与收益相伴而生,没有无风险的收益,片面地强调对风险的回避,必然会束手缚脚,固步自封,削弱市场反应能力,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丧失掉有益的商机和市场,从而导致信贷市场份额的萎缩和客户的丢失,不仅影响信贷业务,还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其他相关业务的发展和信贷结构的调整。在信贷经营管理中,既要强调风险意识,更要突出效益意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不顾风险的盲目经营,但也不能把信贷活动的安

关于当前信贷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