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中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在7月11日召开的“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所做的动员报告中强调:要真整实改,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用好的作风解决作风问题。要真学,以党章为镜、以理论为镜、以群众为镜、以榜样为镜,认真抓好学习。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从学习开始。首要的是让广大领导干部全面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时代内涵,自觉地把群众路线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一、全面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
群众路线是一条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是伴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不断发展演进的。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将自身的性质定义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并明确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任何本党和个人的私利。”建党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进行革命活动要开展群众运动的理念,指出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第一次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论,党的领导人不断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开展工人运动,推动了由各革命阶级参加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领导了大规模的工农群众运动和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九月来信)第一次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此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并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告诫全党:“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延安整风运动开展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对群众路线进行了理性的思考。1943年毛泽东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科学地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
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说明,他在肯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领导方法的同时,增加了群众观点的表述,并将其作为领导方法的思想基础。他说:“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群众路线的认识路线和领导方法。这两段经典表述是群众路线思想走向完整、成熟的标志,成为我们今天解读群众路线最重要的蓝本。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载入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并将群众路线确定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81年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三大活的灵魂之一,并对群众路线作出了新的完整的表述,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八大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全面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要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成果。
群众路线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它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它在扬弃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同时,继承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第一,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是历史的主人。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为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毛泽东在1943年《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我们党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共产党员,不管他的职务有多高,都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
第二,一切依靠群众。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要坚持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第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方针政策,交给群众讨论、执行,并在讨论、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党的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群众路线包含在党的思想路线之中。党的思想路线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实际出发,包含了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的观点,实事求是就是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使得真理不断发展。
第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内容。90多年来党的历次政治路线制定包含了群众路线重要内容。土地革命时期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体现了团结大多数群众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实现了全民族开展抗日的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制定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最终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1953年实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化三改造”,党率领全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国力的提升、人民的富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党在不同时期的总路线实现了不同时期党的目标和群众利益最大化的结合。
第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指针。干部的选拔工作,需要依靠广大群众的参与;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广大群众发挥作用;发展党员工作,需要广泛听取发展对象所在单位广大群众的意见。党在组织工作中坚持的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坚持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源源不断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这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最广大的群众中选才,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纵观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严峻考验,遭遇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有时所面临的问题甚至关乎到了党的生死存亡,而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地转危为安,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执政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因为坚持了群众路线,我们党才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次失败”的困境中走出来,才能得到千万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引领革命走向胜利,最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新式国家政权;正因为坚持了群众路线,我们才能在建国后,很快地扭转了内忧外患的险恶局势,使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在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保障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小康社会的理想和目标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在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基层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倾向。而要克服这些错误倾向,就要对群众路线的发展脉络有个清晰的了解与把握,深入挖掘群众路线的内涵,对其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