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焦裕禄》有感
——观看电影《焦裕禄》有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湖北省委“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争做好干部”活动,省局党组部署开展了“学习焦裕禄,争做好干部”活动。活动中,我又一次重温了焦裕禄精神,又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走近了焦裕禄这样一位好干部、好父亲、好榜样,体会到他舍己为民的公仆情怀、探求就里的求是作风、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朴素廉洁的道德情操。尤其是观看电影《焦裕禄》,我的情绪被剧情所调动,时而热血澎湃,时而热泪盈眶,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我一边观看,一边流泪,一边感慨、思索:为什么他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
他在为老百姓的生计而忧愁。“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一线工作,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等,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电影表现了一个细节,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焦裕禄一大早就赶到孤寡老人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粮食和钱,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一句深沉质朴的话体现了一位党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党的忠诚。我知道了为什么他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那是对乡亲们深深的爱和对他们苦难的同情。
他为干部们的健康而忧愁。由于当时的兰考条件恶劣,生活艰苦,许多干部的温饱都成问题,严重的营养不良引起身体浮肿,进而危机生命。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病魔带走,尤其是看着老场长离去,焦裕禄痛哭不已。为了同事们的健康,他甚至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冒着违反政策之险,解决干部群众的吃饭问题。电影有一个场景,为了留住林场的人才,他把家里的大米送到林场为吃不惯饭的小魏改善伙食,当得知小魏要离开时,又风尘仆仆、汗流浃背的跑到车站,疲惫与病痛在那一刻让一向坚强的他蹲在了地上。我知道了为什么他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那是对同事们的深深的爱和对他们健康的关心。
他为孩子们的成长而忧愁。焦裕禄家有6个孩子,他既是慈父,也是严父。说是慈父,是因为当他回到家,把围上来的小儿子抱起时,脸上是无限的父爱;当他把钱接济困难群众,为患者治病,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没钱满足儿子的一碗红烧肉时,是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歉疚;当他病危,把唯一值钱的手表交给女儿,要求她作为工人要按时上下班时,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希望。说是严父,是因为他要求想吃鱼的儿子把鱼塘工人送的鱼还回去,不占公家的财产;打了要吃红烧肉不断哭闹的儿子,并要求把丢在地上的窝窝头捡起来,他时刻不忘教育子女如何做人,为子女们立了家规。我知道了为什么他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那是对子女深深的爱和成长的歉疚。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面对火车站冒着大雪,扶老携幼,背井离乡的百姓们,他没有流泪;面对大雨倾盆,内涝严重,庄稼受淹,老百姓失声痛哭时,他也没流泪;面对未成年的儿子利用暑假打工挣钱,为他买营养品时,他还没流泪……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干部、是父亲、是他们的“带头人”和支柱,要在困难面前敢于拼,抗的住。然而,情到极致,男人也流泪。当看到老场长去世时,他流泪了,蹲在地上抱头痛哭;面对深夜门外,同事们为他喊冤求情时,他抑制不住地流下了泪……因为他也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在真痛、真情面前也动容。
看完电影,我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是因为对百姓、对子女深沉的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学习他做一位好干部、好父亲、好榜样,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一说、写一写,脑子热一热,要真正“发乎于心,践之于行”,首先是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把“争做好干部”作为价值追求,对照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进一步整改“四风”,提升精神境界。其次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要努力学习施星灿、彭光敏等身边的典型,他们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更切合国税工作和我们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三是与国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为推动国税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个虽死犹生,活在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