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近五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民增收最现实、最直接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关注民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遵照“富民种枣”、“农业稳县”的基本方针战略,进一步推进枣、棉、草、畜四大产业发展,激发了全县农牧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作用突出,使农业与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近五年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一)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29.4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增长63.91%,年均实际增长13.15%,呈现稳定趋快增长态势。其中:农业产值34566.03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3.9%;林业产值1044.1万元,年均实际下降2.45%;畜牧业产值12852.75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1.88%;渔业产值154.6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5.9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451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增长76.38%,年均实际增长15.24%。
(二)耕地资源进一步扩大。耕地总资源达150247亩,耕地总资源达192538亩,年均递增6.4%。人均耕地面积为2.65亩,人均耕地面积为3.24亩,年均增长5.15%。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五年来,县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加大优质作物、特色产品、高效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总播面积达21.51万亩,总播面积为18.25万亩,年均递增4.19%;(1)粮食安全生产稳中趋降。我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种植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种子、植保和粮食丰产科技等工程。总播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9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53万亩,年均递减6.7%;粮食产量达16684吨,粮食产量为22336吨,年均递减7.03%;(2)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攀升。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产量的市场价格上涨,农民种棉的积极性高,所以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长。经济作物面积为14.6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为10.03万亩,年均递增9.97%;(3)草业种植发展迅速。且末县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方针,大力发展草业。其他作物面积为1.92万亩,其他作物面积为0.7万亩,年均递增28.69%。棉花面积进一步扩大,产业带基本形成。,我县棉花播种面积达14.09万亩,产量达18114吨;我县棉花面为9.42万亩,总产量为11851吨;棉花面积年均递增10.59%,棉花产量年均递增11.19%。
(四)以红枣为主特色林果业发展顺利。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瞄准市场,大念林业经,进一步扩大了林地面积,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生态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五年以来,且末县超常规发展以红枣为主的林果业。根据本县地缘优势,并有效利用充分的光热和水土资源,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大力发展红枣产业,致力把红枣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红枣面积达6.1万亩,比增长41.86%,年均递增9.14%。红枣产量达3060吨,比增长17倍,年均增长2.03倍。
(五)特色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五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自治区有关通知的精神,努力克服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推进优势品种规模养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草畜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示范引导、适当扶持”的方针,把发展畜牧业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生产肉类总产量达7403吨,比增长19.4%,年均递增4.5%;禽蛋产量达380吨,比增长52%,年均增长11%;奶类产量达2110吨,比增长39.1%,年均增长8.6%。
(六)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提速。据农经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4783万元,较的21273万元,增长63.51%,年均递增13.1%。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02元,较的3092元,增长52.1%,年均递增11.04%。
在这5年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稳定增长阶段。至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的3092元增加到的3392元,增长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14元,较的3392元,增长12.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99元,较的3814元,增长1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02元,较的4199元,增长11.98%。
(七)农业生产投入同步增长。五年来,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后,农牧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业中间消耗21647.74万元,较的12524万元增长72.85%,年均递增14.7%。其中:种植业投入14467.65万元,比增长64.7%,年均递增13.3%。其中:用种量1070.8万元,比增长42.9%,年均递增9.3%;农用肥料5961.86万元,比增长73.4%,年均递增14.8%;农用塑料薄膜828.8万元,比增长2.3倍,年均递增23.3%;生产服务支出2257.3万元,比增长8.3%,年均递增2%。林业生产投入为544.18万元,比增长15.62%,年均递增3.7%;牧业生产投入为4511.83万元,比增长99.6%,年均递增18.85%;渔业生产投入为63.38万元,比增长86.5%,年均递增16.8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投入为2060.7万元,比增长2.1倍,年均递增20.6%;
(八)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五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与应用。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1万千瓦,比增长60.5%,年均递增12.5%;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960台,比增长2.1倍,年均递增20.7%;小型拖拉机2091台,比增长52.6%,年均递增11.15%。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五年来,且末县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业和农村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农业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壮大。我县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加大引导和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促进农民尽快改变“逢贵撵、逢贱懒”的陈旧观念,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增加适应市场的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县“五带四系”的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相关配套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装备产业体系、农业信息产业体系有待完善。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为此,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农田水利、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体系建设;涉农部门要认真分析各类农产品的产销形势,做好农产品的销售,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效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宽就业、外出务工和劳务输出渠道,使农牧民收入实现多元化。
(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农村的公路、饮用水、用电、文化设施等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